大學生體育欣賞能力
時間:2022-03-16 08:37:00
導語:大學生體育欣賞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現代大學生對自身素質的全面發展要求越來越高.當他們的生活與體育的關系更加密切時,對體育教學的學有所用要求更高,更具體。他們對如何欣賞體育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而現行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這種需求,與之脫節。而教會學生如何進行體育欣賞是連接高校體育教學和學生體育生活需求的紐帶。本文擬把影響體育欣賞能力的致動因素作為切入點進行分析與討論,為開辟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新領域、拓展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更好地實現高校體育教學的目標提供理論依據。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華中師范大學2004級學生60名,武漢大學2004級學生60名,河南師大2004級學生60名,華南師大2004級學生60名,共計240名(隨機抽樣)。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在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圖書館查閱、搜集體育美學、體育欣賞、學校體育等方面與本研究有關的大量文獻資料和研究成果,并對資料進行整理和歸納,對影響體育欣賞能力的三大因素進行論證。
2、問卷調查法
(1)專家問卷:設計與發放問卷15張,回收15張,回收率100%,通過內容結構效度檢驗,它們的系數分別為96%和100%。
(2)學生問卷:華中師范大學2000級學生60名,武漢大學2000級學生60名,華南師大2000級學生60名,河南師大2000級學生60名,兩次發放,兩次回收,問卷回收率為75%,問卷有效率為90%,即發放240份,有效200份。在Windows系統運用Excel制作調查統計表,并進行數據統計,得出相關系數(R)檢驗和P值。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欣賞是主體對客體的評價與判斷的一種心理過程。體育欣賞是一種心理過程。是指欣賞主體對客體活動或比賽的技術、技能、戰術的理解與內模仿和對與之相關的體育文化內涵和外延的內化地評價與判斷。體育欣賞能力是指人們對體育活動及內涵的內模仿和外延的內化并直接影響自我效率的個性心理特征。
(二)體育欣賞能力的致動因素分析
表1致動因素數據表
問卷問題答案相同人數答案不同人數R值是否不一定分辨
系數P值
1.大學生的創造能力將會對體育欣賞產生影響。19640.88567.5284.51.81.8P<0.01
2.大學生的觀察力會對體育欣賞產生影響。20001.000781932.8P<0.01
3.大學生的思維方式會影響他們對體育的欣賞。20001.00082.5152.52.62.6P<0.01
4.大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將會對體育欣賞產生影響。20001.0008611.52.53.23.2P<0.01
5.大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會影響他們對體育的欣賞。20001.00082.513.543.43.4P<0.01
6.大學生休閑、娛樂的需要促使他們去欣賞體育運動競賽。188120.8574844.57.51.61.6P<0.01
1、認知亞結構。觀察是體育欣賞活動的門戶。影響體育欣賞能力的首要因素應為觀察力,如果沒有觀察能力,欣賞便無從談起。觀察主體與客體的一致是觀察的客觀要求,觀察客體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決定觀察主體對它的認識的反復性和曲折性。離開了觀察的客體,觀察主體則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觀察主體對于觀察中主體與客體的一致發生著巨大的能動作用。思維是對觀察的深入加工,是體育欣賞活動的核心。思維是人腦對事物及其規律的概括的和間接的認識過程。思維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心理活動,具有間接性與概括性特點。思維在體育欣賞活動中的表現:思維是理解知識、技能的必要心理因素,理解是思維活動的結果;思維是創造性學習的核心心理因素;思維與感知內在統一的規律為體育欣賞的內模仿提供了理論依據;思維與問題相互推進的規律為體育欣賞的內化提供了理論依據;體育欣賞能力即是培養學生在欣賞體育時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乃是思維與問題相互推進這一規律的具體運用。創造力也是一種思維能力,問題解決常常是創造思維與再造思維的有機結合,創造思維是在創造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而體育欣賞可以為它提供更好的平臺,體育欣賞活動將是人的個性潛能資源發展的沃土。創造性思維與知識經驗相關的規律為體育欣賞的原理提供了依據。
2、接受心理結構。體育欣賞活動的發生總是由主體和客體雙方作用的結果。馬克思指出“從主體的方面看,只有音樂才能激起人的音樂感,對于沒有音樂感的耳朵來說,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同樣,對于沒有體育欣賞能力的人來說,再精彩的比賽也沒有意義。體育欣賞的接受心理結構包括以下幾種心理要素:
(1)潛意識:是人能夠意識到的心理活動基礎,分為行為個人潛意識和集體潛意識,即主體在體育欣賞活動中那種朦朧、混沌,難以言說的感受(美的享受和樂趣甚至快感)正是欣賞主體心靈深處被觸動的反應即潛意識的作用。主體在欣賞時不止于客體的表層,而追求深度,這影響甚至決定欣賞活動的質量。
&(2)興趣:它包括動機和興趣。動機是推動人們的內在原動力,動機是客體對象信息刺激的結果,內驅力和外在誘因相互作用而產生動機。獲得性動機在主體表現為發現、理解,尋找新奇、新穎的信息、創造、追求愉悅的心理欲望,豐富自身、充實自身,發展自己,提高自身,擴大和加深人對世界、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是主體進入欣賞活動的根本所在;缺乏性動機由維持生理平衡的需要引起外,更主要的是由精神的渴求引起的;獲得性動機和缺乏性動機是興趣產生的心理基礎。體育欣賞活動就是去尋求滿足缺乏的精神需求的手段。在體育欣賞活動中,只有主體對欣賞活動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潛能才得到充分的調動,能力才得到逐漸的提高。
(3)情感。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一種態度的體驗,它標志著生存的質量和意義,是人對世界進行評價的內化反應態度。在體育欣賞中,主體情感在各種心理要素中占有核心的地位,情感就是欣賞效應的反應。
(4)理解。理解就是意會。理解分為前提性理解,表層理解和深層理解。前提性理解是主體的先在條件,有別于欣賞主體的理解深入,即對某項運動、比賽的相關知識的掌握理解。表層理解是對客體的表面現象的理解。深層理解是對客體的象征、文化、內涵的把握,這是欣賞的最高境界。在體育欣賞活動中,主體有一種強烈的心理期待,即“懂得——理解體育比賽或活動,直觀地感受到客體的內涵。”
四、結論與對策
(一)致動因是影響體育欣賞能力因素的根本原因或本質原因,它是大學生有意識地針對行為目標而發出的內驅力。認知亞結構(觀察力、思維方式、創造力)和接受心理結構(潛意識、興趣、情感、理解)對體育欣賞能力的影響是起決定作用。
(二)對策
1、高校體育教學必需增加體育欣賞基本知識傳授,才能滿足大學生對它的渴求;2、加快對體育欣賞的實踐和理論研究;
3、重視高校體育文化建設;
4、加強體育教師的體育欣賞知識地培訓;
5、充分發揮體育欣賞的潛在功能,發展學生個性,更好地實現體育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饒堅.論體育欣賞的條件與過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8):1036-1037
2.胡小明.體育美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