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鍛煉延續體育課程論文

時間:2022-06-04 05:58:00

導語:課外鍛煉延續體育課程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外鍛煉延續體育課程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研究結果與分析;提高中學生課余體育鍛煉興趣的具體對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課外體育鍛煉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育課程的延續和補充、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現狀、自覺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學生人數少、規模小,運動水平不高、對待課外體育鍛煉,中學生中有兩極分化的趨向、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參加體育鍛煉動機百分比最高的是出于興趣愛好、直接與體育鍛煉本身相關聯的外部活動稱為體育鍛煉的直接動機、間接動機是體育運動的結果或間接興趣所決定的動機、體育鍛煉的興趣及影響因素、改善體育硬件設施、注重學生鍛煉習慣培養、加強學生課外鍛煉輔導等,具體請詳見。

課外體育鍛煉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育課程的延續和補充,對中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具有深遠的意義。課外體育鍛煉可以增強體質、增進健康,但在具體實踐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認識上還存在誤區。本文針對目前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熱情不高、自覺主動性不足、體育意識薄弱、自信心不足等現象展開討論和分析。

1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本文以雙流中和中學為調查對象。按照隨機抽樣法,從雙流中和中學隨機抽取285人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現狀

通過對部分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現狀調查表明,自覺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學生人數少、規模小,運動水平不高,運動力缺乏,參加體育鍛煉呈不平衡狀態,沒有形成較好的運動習慣,大多數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淡薄。而對這種消極鍛煉的原因暫未見相關文獻報道。本文對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行為的阻礙進行了研究,分析影響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因素,進而探討促進其積極參與的對策。

對待課外體育鍛煉,中學生中有兩極分化的趨向:重視的學生很重視,在操場上經常能看到他們運動的身影;不重視的學生除了上學放學時步行外,基本上都看不到他們有其他的運動方式;除了重視不夠外,也有更廣泛的社會原因,從小學開始,學生在考高分的指揮棒下一直圍著課桌轉,讀書、讀書、再讀書,在休息時間忙著從一個學習班趕往另一個學習班,沒有時間也沒有地方去鍛煉??梢哉f,忽略體質培養的思維模式已經控制了社會的每一根神經。在這種社會普遍忽視學生身體素質的大背景下,中學生們更是難以對自己體質的下降引起足夠的重視。

2.2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

從調查中,參加體育鍛煉動機百分比最高的是出于興趣愛好,占29.5%,其次是為了更好的掌握體育專項技術技能,占22.1%,調節緊張學習占15.8%,磨練意志的百分比最底,占13.7%。也就是說他們將體育鍛煉作為磨練意志為載體的認可度相當低。同時,按動機內容可分為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

(1)直接動機

直接與體育鍛煉本身相關聯的外部活動稱為體育鍛煉的直接動機。為了掌握體育專項技術和技能持肯定的學生占22.1%,這是一個比較高的比例,表明當前大多數中學生對體育鍛煉與掌握體育專項技術和技能之間的密切關系有較高的認識,對學習體育專項技術和提高技能的態度是比較主動的。由于這類動機比較具體,且有實際效果,學生掌握了體育專項技術和技能,既能提高運動成績,又能強身健體,這符合學生的身心要求和自身需要。

(2)間接動機

間接動機是體育運動的結果或間接興趣所決定的動機。出于興趣、愛好的學生占29.5%,所占的比例最高,起主導作用的動機比例也最高。鍛煉好身體、服務社會持肯定的學生占64.4%,表明多數中學生對鍛煉好身體與肩負起服務社會之間的密切關系已有一定的認識。磨練意志占13.7%,這表明當前有近半數的中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多元功能和終身為體育服務有了一定的認識。

2.3體育鍛煉的興趣及影響因素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某一事物積極的態度和行為,取決于對這一事物所具有的價值的深刻認識和理解,同時也取決于對這一事物的濃厚興趣。調查可以看出,中學生對體育活動非常有興趣的僅占23%,有興趣的占35%,而沒有興趣甚至是厭惡體育活動的占到41%。這說明接近一半的中學生對體育活動沒有興趣,甚至厭惡體育活動。影響學生體育鍛煉的因素,不僅包括鍛煉者的體能因素,也包括興趣、動機等情感因素。興趣是個性傾向性的重要組成部分,興趣可以是穩定的、廣泛的或專一的。烏申斯基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對于體育鍛煉而言,興趣是學生正確認知體育鍛煉動機的重要標志之一。33%的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受到場地與設施不足的影響不能滿足需求,有16%的學生受到體育鍛煉氛圍的影響,13%的學生受到氣候條件的影響,35%的學生受到與文化學習任務之間的矛盾影響沒有時間參加體育鍛煉,反映出重學業輕體育的思想。以上這些因素,客觀地影響了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所以,應充分發揮學校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主動性,創造良好的環境,促使學生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實現終身體育。

3提高中學生課余體育鍛煉興趣的具體對策

3.1改善體育硬件設施

近幾年來,隨著學校招生規模的逐漸擴大,學生人數日益增多,而學校的場地沒有擴大,設施沒有增加,直接影響到學生體育活動的開展。創造有利于廣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環境和條件,必須擴大體育場地,增加體育設施,改變目前體育場地緊張、體育設施缺乏的局面,以滿足廣大學生課外參加體育鍛煉的需要。

3.2注重學生鍛煉習慣培養

提高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提高對體育的認識,明確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更新體育鍛煉的觀念,逐步掌握科學的鍛煉身體的方法,了解體育鍛煉的價值,這樣會激發學生鍛煉的主動性,自覺地進行鍛煉,養成鍛煉的習慣。

3.3加強學生課外鍛煉輔導

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的組織者和實踐者。學生體育知識的獲得、體育能力的提高、鍛煉習慣的養成,都離不開教師的培養與教育,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啟發調動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發展學生個性,激發和培養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發揮體育課堂教學的科學指導作用;更重要的是加強課外鍛煉的輔導,發揮學生課外鍛煉的獨特效果,使學生在提高體育素養的同時,掌握現代化體育理論和方法,建立起全面發展的觀念,更好的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充分體驗鍛煉的快樂,成為終身體育運動的實踐者。

【參考文獻】

[1]孫秀芝,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5,(3):106-107

[2]雷厲,"對北京高校體育場館資源利用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2000。

[3]陳華,"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0,(1)41-43。

[4]張春美,普通高校體育課的"一體化"教學模式[J],體育學刊,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