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初中排球員成才問題的研討

時間:2022-04-25 04:06:00

導語:有關初中排球員成才問題的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有關初中排球員成才問題的研討

一、目的

有識之士都清醒地看到面對21世紀飛速發展的形勢,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們應在充分總結、研究以往的工作經驗或教訓的基礎上進一步吸收、借鑒國內外的培養中學排球運動員的經驗,逐步建立適應我國國情的中學排球運動員成才體系,這已成為當務之急的任務。

多少年來,廣大中學基層教練員忠于黨的教育事業,熱愛體育工作,在普及提高學生的體質和健康水平的基礎上,為迅速提高我國的體育運動水平而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抓好校級運動隊的訓練工作,努力把運動員培養成才。但不可否認隨著社會上的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影響,給帶運動隊的工作開展造成很大的阻力。如能對運動員成才的主要因素作一科學分析,充分地發揮優勢,克服轉化劣勢,開拓科學的成才之路則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率。

二、研究方法、對象及情況分析

研究方法:調查法(信訪、面訪)、統計法、總結法

研究對象:上海市六十四中學79、80、82三屆畢業的排球運動員(20人)及參照對象(同界其他學生)

位育中學(92年-2000年9屆畢業排球運動員(30人)及參照對象同校9屆其他學生

情況分析:64中學為“大而全”的普通完全中學,多年來招分線一直處于徐匯區的下限線,學習風氣不濃,教學質量低,從以下畢業生統計表可以略為說明情況:

表一

大學中專技校參軍畢業后待業畢業總人數

79屆15人(2.4%)84人(13.5%)26人(4.2%)499人(79.9%)624人

80屆13人(2%)90人(14.0%)22人(3.4%)524人(80.6%)649人

82屆17人(7.7%)74人(3.3%)3人(1.3%)128人(57.7%)222人

總計45人(3%)248人(16.6%)51人(3.4%)1151人(77%)1495人

當然64中學的三屆畢業排球隊員也屬上述的范疇,但通過因材施教、德智體的全面培養,特別是排球隊的積極作用,因而使他們的成才情況產生了明顯的變化,試看表二:

三屆20個隊員的去向統計表(表二)

表二

大學(專業隊)中專技校參軍畢業后待業畢業總人數

79屆2人(28.6%)2人(28.6%)1人(14.2%)2人(28.6%)7人

80屆1人(20%)2人(40%)2人(40%)5人

82屆5人(65.2%)2人(25%)1人(25%)8人

總計8人(40%)4人(20%)4人(20%)4人(20%)20人

以表一與表二對照一下

大學(專業隊)中專技校一般參照畢業后待業畢業總人數

運動員8人(40%)4人(20%)4人(20%)4人(20%)20人

一般學生45人(3%)248人(16.6%)51人(3.4%)1151人(77%)1495人

提高百分數37%3.4%16.6%-57%

顯而易見同類學生通過排球隊訓練后成才的情況要理想的多位育中學是徐匯區的區重點學校,在市里也享有一定的聲譽。我校的從92屆-2000屆共9屆32名運動員其中雖然80%的人是通過運動員降分特招的,但畢業后百分之百地進入高校(包括王晨進入市隊)。其中本科為28人(其中一本23人包括交大5人,同濟8人,復旦1人,二本5人),大專3人,因而進入大學的情況也比同類學生進入學校率(歷年來93%-97%)要高一些。

因而我認為運動員通過嚴格、科學、系統的訓練后有利于他們的成才。

何謂成才呢?我認為不能狹義地認為只有朱建華、孫景芳、郎平、沈富麟、汪嘉偉等這樣的沖向世界、為國爭光、名揚四海的人才是人才,而應該廣義地理解,從普通中學的排球隊隊員來說,凡是能充分地發揮一個人潛在的積極因素成為一個對社會有一定作用的人就也能說成才了。如能成為體育專業隊的新兵,體育院系的新生,理為成才之列。另外通過打球的特長而進入高等院校成為體育骨干也能成為運動員成才的特例,另外對于其他較次的隊員也應盡量地在他畢業后就安排各種出路,使他們人盡其才。

三、影響中學排球運動員成才的因素

本文將成才因素分成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二部分來論述

(1)內部因素

主要從體質、興趣、性格、文化素養、目的、動機、意志等方面來論述

(1)體質:體質為人體的各部分的機能能力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①身高:排球運動員的特點是身體高大、所以運動員的身材越高越好。一個人的身高基本上是由遺傳因子所決定,普通中學成才的排球運動員一般在1.85米以上。因此在初一招生時一般男運動員要在1.65米左右,另外對于某些高個子運動員,哪怕反應差、接受能力差也應試著仔細耐心的培養,以防止人才的浪費。

②素質:是指運動員速度、靈敏、協調、力量、耐力的水平。排球運動為激烈、瞬息多變的運動,要求全面的身體素質,是掌握排球技術的物質基礎。在初一年級中招收男生新隊員一般可以以表三為參照因素。(表三)

60米立定跳遠雙手頭后拋實心球(2kg)縱跳

7.5秒2.15米9米60厘米

體質、形態、機能直接影響到排球技術的掌握和形成,也是成為優秀排球運動員的必需的物質條件,也是決定運動員的運動壽命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須在青少年時期打下扎實的素質基礎。

(2)興趣: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傾向。一個人對某種事物具有興趣時,他就把自己的注意力經常集中和趨向于某種失誤,同時也會對該事物產生一定的情感。任何一種競技運動離開興趣是很難很好地掌握的,興趣對激發一個人參加某種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起積極的推動作用。64中學三屆20個隊員中進入中學時對排球有較大興趣的有12人,占60%,興趣差者1人占5%,畢業時20人對排球運動均有強烈的興趣,79屆隊長王★★在座談會上說幾天不摸排球手就癢。哪怕在緊張的高考復習階段或畢業后的業余時也常會到校打排球進行積極性休息。

但興趣受環境影響,教練員應注意正確誘導和逐步培養。體育運動是一種富有樂趣的社會文化活動,經常參加體育運動能引起強烈的興趣,使學生學會一種終身體育的本領,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

(3)性格:

性格是人的個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性格分理智型、情緒型和意志型,另可分為外傾型和內傾型。排球運動員理想的性格應為意志型或理智型而且表現為外傾型,外傾型的人比較開朗、活躍,善于交際,這樣能活躍隊員,有利于隊伍的團結,增強協同作戰的能力。意志型的人往往定了一個目標后能較持久地堅持下去,在困難的條件下也會頑強奮斗。當然青少年的性格可塑性較大,應注意向理想的性格培養。

(4)文化素養:

文化素養是指一個人掌握和了解的知識程度和范圍。在當前知識爆炸的世界中沒有文化寸步難行,排球運動是一門科學,有其嚴密的科學規律,沒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是很難掌握的。人所掌握的知識越多,了解的面越廣,對周圍的事物的認識就越充分,接受能力就越強,能在理解技術原理的基礎上掌握排球技術,從而易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和創造出獨特的新技術。如96屆的隊長不僅球藝好,并以499分考入交大并擔任交大排球隊隊長。所以,我們應克服只抓訓練,只看比賽名次的傾向,要注意關心隊員的文化學習,做好以下幾點:

①在訓練和比賽時期,多關心運動員的作業完成和考試情況,對全體隊員的文化成績要心中有數;

②在假期集訓時,要抽出一部分時間對隊員進行文化輔導;

③在考試和比賽同時進行時,更要統籌兼顧兩者的關系;

④對個別成才有望或成績特別差的隊員,應與教導處聯系,適當開些小灶;

(5)目的動機:

行動從思想來,一個運動員的運動目的和動機直接關系到一個運動員的成才問題。當然目的動機不是一下子就正確完備,而是通過實踐活動逐步確立,一旦目的動機正確,就會成為訓練比賽成才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中學排球運動員的正確目的動機應如下:

①促使自己的德智體全面發展,成為有用之才;

②為推動學校排球普及活動出力,為校爭光;

③做好祖國的強大后盾,爭取為提高祖國排球運動水平而直接努力;

總之,應目標遠大,壯志凌云,目的愈崇高,就愈能動員起人的意志力量,去克服困難,精益求精,百尺竿頭,更上一層。當然提出的目的必須符合科學,切合實際,否則心有余力不足,勢必半途而廢。

(6)意志:

意志是自覺地確定目的,根據目的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各種困難,從而實現目的的心理過程。

特點:有意識有目的,與克服困難相聯系,以隨意行動為基礎的。意志能加深運動員對事物的認識情感過程,意志、認識、情感三者辯證統一。

意志品質是意志的具體表現,意志品質在體育活動時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也成為一個組成部分。良好的意志品質主要表現為自覺性、果斷性、勇敢性、自制性、頑強性等。

中學排球運動員的意志品質(心理素質)的培養:

①加強思想教育,樹立正確的動機;

②在訓練和比賽中必須經常持久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將教學訓練和意志品質的培養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把意志品質列為體育教育訓練的固定內容;

A、建立復雜和困難的條件,教學、訓練接近比賽,如打讓分賽、二分賽等;

B、讓運動員掌握心里自我調整的各種方法。如自我激勵、自我說脫、自我命令及自我暗示等消除各種不利情緒的影響,動員自己的意志努力來克服;

C、教練員的嚴格要求和身帶言教;

(二)外部因素

主要從體育政策、學校領導、教練員的業務水平、訓練方法手段、社會環境、比賽觀摩等六方面論述:

(1)體育政策:

體育政策決定體育運動在社會的地位,為運動員和教練員行動的準則,能大幅度地調動教練員和運動員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能為成才廣開道路,也是開展體育活動的有利依據。

近幾年來的輸送人才獎、名次獎、破紀錄獎高考加分等一系列政策都對運動運的成才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使運動員拼搏有望,干勁倍增。

(2)學校領導:

學校領導是校運動隊的直接領導,對運動員的成才起直接的影響。學校領導應正確透徹地理解德智體三方面的關系把運動隊工作真正地放在議事日程上,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根據學校、學生、教師的情況,認真考慮建隊的級別和運動員的特招政策及今后的領導工作;

①建隊后加強對運動隊的領導,在政治、經濟、時間、場地諸方面給于保證,隊員名單教導處要編冊備案,必要時進行整理,多深入訓練比賽現場了解情況;

②對有成才希望的運動員要特別關心,在文化知識上要重點培養,促進成才,對特別差隊員也要盡力教育幫助;

③努力學習專業知識,變外行為內行,真正地了解隊員的成才情況,不能以比賽勝負而認英雄。

(3)教練員的業務水平:

教練員的一言一行對運動員起重要的作用,應成為隊員的表率,教練員業務水平的高低,將決定訓練的科學程度和訓練的成果。優秀的教練員必須具備的條件:

①刻苦地鉆研排球業務,精通業務,有扎實的體育基礎、理論知識;

②訓練有科學系統的多年計劃步驟,認真備好多年、全年、階段、周、次訓練教案;

③全面了解隊員的各方面情況,善于與隊員溝通,區別對待,因材施教。

A、對有些技術素質好、學習差的隊員應該特別注意,抓好他們的文化水平和道德品質的學習

B、有些素質反應、接受等能力強,但不刻苦,隨機大的隊員,要啟發他們的訓練自覺性,特別注意意志品質的培養;

C、對訓練刻苦但協調性差,接受能力差的隊員要注重于協調性的培養,不應急于求戰。不斷激勵隊員,過分斥責,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

(4)訓練方法手段

優秀排球運動員成長的關鍵在于青少年時期,該階段中的身體素質、技術、戰術、作風等方面的基礎訓練將決定運動員一生的發展。

我們應該按照青少年求知欲強,好奇心強,可塑性大,持久性、頑強性差及骨骼生長發育快于肌肉、內臟器官的生長發育,爆發力強,耐久力差等心理生理的特點探索訓練的特點和規律,培養他們成才。

以下談談技術訓練中應抓好的三個環節

①建立正確的動力定型:

正確的技術動作符合人體機能活動的一般規律,符合排球運動的客觀要求。排球運動就有很高的技巧性,必須有全面熟練準確的技術動作作為保證。

另外,達到技術動作規范化,定型化的最好時機是青少年時期,因為青少年的神經系統處于逐步完善的發育過程之中,大腦皮層的興奮優勢靈活性好,可塑性大,故接受能力也強,容易建立起條件反射和技術動作的定型。可是,由于動力定型的固有惰性,假如一旦建立起錯誤的定型,想再糾正是相當困難的,我們在對青少年的訓練中就必須十分重視技術動作正確合理的要求。

在技術訓練中,嚴格執行技術規范基本要求(可參照體院排球教材)。因為排球運動的最顯著特點之一就是要在瞬息之間完成各種技巧動作,因此要求運動員不僅合理掌握各種基本技術,還必須在快速的對抗中仍能完成,由此排球技術的基本功概念是合理的動作結構以及運動狀態中對正確動作掌握的程度的總和。

具體教學:對新隊員應安排一個學期時間進行基本功訓練,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進行技術規范要點的講解,直觀教學采用徒手練習及輔助練習,使隊員在理性和感性上均有一個較正確的概念;

第二階段:一般為一個月左右,結合球的練習,要求循序漸進,在動中完成,針對出現的錯誤,及時指出糾正,強調各動作之關鍵,由簡入難,區別對待,因勢利導,在強調合理技術的基礎上是個人的特點同時得到發揮,有利于形成獨特的技術。

②提高技術的相互連貫的能力

排球運動對技術銜接的要求是由排球運動的特殊規律,技術的多樣性所決定的。這些技術往往是由個人和多人串連完成的。如一般規律,攔—防—傳—扣(吊),單一技術是不行的,否則基本技術掌握再好,比賽時6人的勁使不到一塊,無法發揮威力,造成敗局。

因此在訓練中首要的是培養運動員比賽時,配合全場做好本分工作,為集體戰術創造有利條件。

具體做法時,幾次技術的結合,如二人一組,一墊一傳一扣,或三人的扣—墊—吊等簡單易行的訓練,提高動作之間銜接的能力。在訓練同時,要貫徹循序漸進,由易入難等訓練原則。要注意更好地調動和激發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提高全隊的訓練精神狀態。

③戰術意識的培養

排球的戰術意識是運動員在球場上運用技術的心理過程的反映,是培養運動員在瞬息萬變的激烈對抗中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及時地反映和采取相應動作,做到知己知彼,以己之長攻其所短,出其不意地進攻對方。但這些意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學會的,而應貫穿在平時的技術訓練之中逐步培養,如發球的找人、找點戰術及傳球和扣球的隱蔽掩護戰術,交叉跑動扣球戰術等,技術戰術有機結合。

除以上三個環節外,在訓練中要注意技術的相互干擾和教學順序,如托球和墊球,雖作用有相似之處,但畢竟有獨特之作用,故不能忽視難學的托球技術教學,應先學托球再教墊球。強攻和快攻扣球,強攻動作是扣球的基本功,應在掌握強攻的基礎上再學快攻,決不能走捷徑,圖眼前效果,而造成錯誤的動力定型。如滬光中學75屆身高1.94的彭★★同學就因過多過早進行快攻訓練,而形成錯誤的動力定型,后雖進上海青年隊也難以糾正。還有發球和扣球技術,如教練員不強調動作上的不同之處,往往會造成混淆。

所以,技術訓練應目光遠大,重點打好基本功訓練,為多出人才創造良好條件。

(5)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對運動員的成才起著重要作用。如隊員季★★,力量、彈跳、協調等素質很差,技術上進步慢,但家長主動來校聯系,要求教練布置回家鍛煉內容并做好家庭教練,最后進入師大體育系。家長的支持和勉勵會使運動員在困難的情況中得到力量。另外在思想上也很穩定,持久性也強;反之,有些運動員往往因家長的堅決反對而被迫停止運動訓練。其次,親戚、朋友及兄弟學校隊員的成才也往往會起榜樣作用,激發運動員的積極向上的熱情,我們應對每個隊員的社會環境有所了解,及時地做好思想工作。

(6)比賽、觀摩:

比賽是對運動員的技術戰術、思想意識的全面審核和進一步的培養,通過比賽進一步促進對內的協同作戰的能力,每次比賽應做到有目的、有準備、事前開好運動員準備會,賽后及時總結,取長補短,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

觀摩也是一種直觀教學。可使隊員加深對動作技術、戰術的理解,有助于隊員的成長。觀摩時應要求隊員重點看自己所需的動作、技術和戰術,不要過多的去關心分數。

(7)小議:

上述成才的諸因素,我們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加以剖析,不能孤立機械地分析某一因素,因為他們是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相互促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阻力通過引導也會變成一種動力,所以我們應全面理解成才的各方面因素,發揚光大好的一面,克服轉化壞的一面,爭取多出人才,快出人才。

四、普通中學排球運動員成才之路

歸納上述因素及結合歷屆畢業隊員的統計數據,大致可分為以下幾條成才之路:

(1)直接培養成才:

針對身材高大(1.95米以上)身體素質好,動作技術、戰術好的隊員,除了扎實抓好技術、戰術、身體訓練外,要重點抓好意志品質(心理素質)的培養,積極地向省、市、部隊、體育院校、專業隊輸送。如79屆的陳軍同學就是這里類型,通過多級輸送最后進入北京部隊青年隊,98屆身高2.02米的王晨同學輸送到上海體工隊,另外79屆陳天偉特招進師院體育系等均為此例。

另外,身體較高(1.85米以上)素質技術較次,文化成績尚好的,應在加緊技術、戰術、身體訓練的同時,重點加強文化知識的培養,(可上報教導處吃小灶,多加關心,有條件的教練員自己也應進行輔導)爭取進入體育院系。

(2)改行輸送:

針對有些隊員素質較好,排球技術較差,意志品質好,能吃大苦耐大勞的隊員,可向劃船、摔跤、舉重等運動隊積極輸送,如82屆的戚金國,進上海青年劃船隊,獲全國皮劃艇第一名為此類型。這類型隊員應重點加強素質訓練。

(3)向普通大學排球隊輸送:

針對學習成績好,身體、技術、素質尚好的隊員重點加強文化學習,利用高考向對口項目的普通大學運動隊積極推薦,我培養的運動員有65%以上的隊員屬此類。當然我們的理想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隊員。如96屆巢駿、97屆趙曄、楊家棟等均以500左右的高分考入交大、復旦、同濟,這樣的隊員占20%左右。

(4)向部隊輸送:

針對身體好、技術、身體一般,文化成績差的隊員,重點進行政治思想、意志品質的教育,征兵時隊員積極報名,如:張★★、賀★★、鄭★★、馮★★4人參軍,其中三人是二級身體(近幾年來中學生已不再征兵),參軍后也成為體育骨干。

(5)有些技術水平高,通過降分招收后的運動員,要注重文化思想教育,積極向大學推薦,這進大學余科班類運動員占16%左右。

(5)小議:

同一類型的學生,通過排球隊訓練和不訓練的同學對比起來(前有數據),其成才率相距甚大,關鍵是通過訓練,使德智體等諸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并相互促進。我們應該對不同類型的運動員的前途有所估計,力求有的放矢,有重點地進行培養,使運動員有廣闊的前途。

五、歸納小結:

當前各基層中學抓排球運動隊,運動員成才機率不高,為更多、更好、更快成才,我建議幾點措施:

(1)中小學排球項目對口,因為排球運動員是一項動作較復雜、內容眾多的項目,一般以小學三、四年級開始訓練為佳,這樣既能提高中學的排球運動水平,也能最大幅度地提高個人的排球技術;

(2)加強教練員的專項培訓,要求達到一定的要求,并發與業余教練員的證書,以加強訓練的科學性,提高運動員成才的機率;

(3)教練員應系統全面地了解運動員成才諸因素,努力在各因素上創造優勢,由量變引起質變,培養出優秀人才;

(4)創造良好的外因條件,根據“體學結合”的精神,借助體委的技術優勢,發揮學校的文化學習優勢,強強聯手,創辦高水平二線隊伍,使運動員能有優先的去向,而消除后顧之憂,專心從事排球運動。

成才的問題甚為重要,涉及面廣。我在此作了些膚淺的分析,僅想起到拋磚引玉之目的,望更多的人來研究成才問題,為快出人才、多出人才而開創新局面。

主要參考資料:

學校體育論文報告會全國體育科學學會

大學心理學、運動生理、排球教材體育院系通用教材

體育科究上海體科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