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教學的操作感悟
時間:2022-04-25 04:13:00
導語:太極拳教學的操作感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Practiceoftaijiquan''''steachingisrealized
太極拳是我國民族武術中一項別具風格的拳術,它具有增強體質、防病治病的價值。在實際應用中有著獨特的技擊和技巧。它的特點在于意識、呼吸、動作三者密切結合,沉靜緩慢、柔和圓活、勻速連貫,其演練過程細致而松靜,舒展而嚴緊。這種獨特的風格與其它拳術在速度、耐力、力量、靈敏上有著很大的區別,因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取得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一、培養學生樹立“三心一意”的思想
學生剛接觸到太極拳時感到好奇,但目的性不明確。教師要首先把學生從感性認識引導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引導到教學實際,這樣反復的一個教育過程,能啟發學生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積極性,不斷消除畏難思想,在思想上樹立起決心、信心、恒心,為起步學習打好基礎。
二、教會學生心領神會動作要領
教學中要以動作的含義、名稱和技擊的作用去講解,示范,演示中不僅要“傳形”,而且要“會神”。譬如:“手揮琵琶”,動作的式樣要像兩手抱著琵琶一樣;“野馬分鬃”動作要做到像野馬奔騰時馬鬃分開的形象;“白鶴亮翅”動作則要似白鶴舒展美麗的翅膀一樣。在講解到技擊作用時,譬如“閃通背”,就是上肢動作做防守還擊的狀態;“搬欄捶’,就是上肢配合防守做進攻的動作;“摟膝拗步”,就是進攻與防守的配合應用。這樣進行誘導學生去想象、體會動作要領,開動腦筋去會神動作的積極意義。通過實際教學體會到,這樣的教法不僅使動作不斷規范,而且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運用順口溜,幫助記憶
教學過程中,為了進一步解決學生在動作記憶上的局限性。采用了掛圖、放錄像的形式,同時,我體會到用自編口訣或順口溜去增強學生對動作的記憶比較切合實際。譬如:講到太極拳的意識,可用“內固精神,外示安逸,神舒體靜,刻刻在心”或提示“耳不旁聽,目不斜視,意守丹田”。講到呼吸時,要提醒學生心平運氣,即“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松凈氣騰熱”。對身法的要求則可用“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氣沉丹田”。動作運行中,則要求“邁步如貓行,運動如抽絲”。太極拳的整個過程則要求“行如流水,連綿不斷,又如大海,滔滔不絕”。
此外,還可用精練的語言去提醒學生,譬如“起勢”動作,可用“兩臂徐徐向上伸,似拉皮筋往上撐”;下落時可用“似按氣球入水中,用意行走不用力”,要求上體自然正直時,可用,“仿佛頭頂一碗水,左右行進不偏離”。
四、分解教法與完整動作交替使用
分解教法的作用在于使學生了解動作的細節,較快的掌握動作整體,但分解中必須與整體動作結合使用,不然就會導致動作不連貫、不均勻,出現脫節的現象。太極拳的圖示動作名稱以及錄像帶動作名稱中,往往包含著幾個動作,所以開始階段側重運用分解教法,譬如,“起勢”可以分解為:邁腳,移重心,上升,平舉,下壓;“野馬分鬃”可分解為:丁步右抱球,左弓步分手,左野馬分鬃,后坐外撇腳,丁步左抱球,右弓步分手,右野馬分
鬃。諸如此類的動作,通過分解教法,就會使學習進度大大提高。
五、課課復習,重視質量
根據條件反射的原理,中樞神經的興奮與抑制要經過反復多次的重復訓練,才能加深印象;根據動作形成的規律而言,是從泛化過程,分化過程,到自動化過程,從而達到動力定型,也需要反復的學習。為此,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技術傳授動作形成的規律,在教學中我采用三種方法進行鞏固:
(一)在每課中集體復習
1.由教師邊做邊喊口令及名稱;
2.讓學生中較優者領做,教師分散糾正,尋找毛病;
3.對難點反復操練,把手糾正;
4.以動作細節喊拍子練習;
5.待較熟練后喊動作名稱練習.
(二)分組復習。
教學中要仔細觀察總結,待大部分學生基本掌握動作之后,采取個別對待的原則,分組進行復習,實行“兵教兵”的方法,讓每組學生中較優者領帶,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不受約束,不受限制,還能獨立思考,也能提高積極性與能動性。
(三)組織教學評比活動。
這個方法可以促進學生比、學、趕、幫的學習勁頭,還能提高學生對正確動作和錯誤動作的分析能力,促使自身動作的規范化,從而提高學習的質量。做為每個體育教師,每時每刻都在謀求著最佳的授課方法,最有效的傳授技術,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于學生本身的差異,地域環境的不同,而施教的方法又有所不同,以上的太極拳的教學體會僅供同行們參考。
- 上一篇:探究提高德育效益的切入點
- 下一篇:深究Web3D技術在現代教學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