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經濟對體育的意義

時間:2022-11-21 09:03:44

導語:試議經濟對體育的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議經濟對體育的意義

一、京津冀都市經濟圈內河北省體育健身娛樂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京津冀體育健身娛樂業一體化發展的障礙

一是存在跨區域體育產業一體化發展的制度障礙。如在公共體育服務領域,政府各自為政、職能不清、運行機制不暢給京津冀體育產業一體化發展造成困難;公共體育場館的全民健身服務三地定價不統一,在免費服務較少的情況下,公共體育服務的公益性未能充分體現,影響了全民健身運動和體育公共事業的跨區域發展。二是合作動力不足,地方保護現象依然存在,使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影響了京津冀體育健身娛樂業的協同發展。如京津兩地的合作熱情遠低于河北,制約著京津冀體育產業的區域合作與共同發展。三是京津冀都市經濟圈健身娛樂產業結構不均衡,缺少主導產業,無法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如高水準競賽表演業定位不清晰,影響力小,產業主體地位不強,投入產出比低,無法帶動圈內體育產業一體化發展,未能拉長體育產業鏈。

(二)河北省體育健身娛樂業自身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是體育健身資源不足,未能滿足大眾對體育健身的整體需求,表現為大型體育場館數量偏少,建設資金匱乏。河北省的大型體育場館基本都是省、市政府投資興建,后期維修資金也來源于財政撥款,投資主體相當單一,對今后的經營開發缺少考慮,使得大型場館建成后的資金供應嚴重不足。二是缺乏懂體育、善經營的復合型人才。產業催生人才,人才帶動產業發展。而目前河北省體育產業從業人員大多知識結構太過單一,主要表現為負責體育產業、體育市場規劃監管職能的專家型官員不多,高素質的體育愛好者、企業家和體育經紀人偏少,體育產品研發和健身娛樂項目策劃人才稀缺。三是群眾性的體育健身娛樂消費支出不足,水平偏低。雖然大部分居民有體育參與意識,但基本還停留在免費或廉價的體育娛樂項目上,受經濟收入、消費習慣等因素影響,還不能將潛在的體育健身需求轉化為實際的消費體驗。四是體育健身娛樂市場供求錯位,居民的多樣化健身需求與體育健身機構單調的產品供給形成巨大反差。目前,河北省大多數體育健身場館及機構將目標市場鎖定在具有一定經濟實力和事業有成的“有錢有閑”一族,健身娛樂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亟待尋求特色,實施差異化的經營思路和發展策略。

二、京津冀都市圈中河北省體育健身娛樂業的發展對策

(一)主動作為,驅動京津冀體育一體化發展

河北省要依據三地《體育產業合作協議》的約定,盡快促進三方建立跨區域、跨部門的協作機構,以進行利益分配和職責劃分。在大型公共體育場館選址、共建共享、服務運營、大型群眾體育活動聯動等問題上,都要通過相應的京津冀都市經濟圈協作機構來統籌安排,做到縱向有管理、橫向有溝通。創建京津冀都市圈跨區域公益性全民健身一體化服務體系,成立跨區域公益性全民健身一體化管理委員會,對所有職能部門的權責進行界定。依據職能定位可將執行層劃分為社會體育健身指導員中心、大型競賽活動辦公室、社區、鄉鎮和村級體育指導辦公室、體育產業研究中心等綜合部門,負責指導各級公益性體育俱樂部的運營與管理。

(二)建設具有輻射功能的“京津冀都市體育生活圈”

“京津冀都市體育生活圈”可分為三層:軸心層、緊密層與輻射層。軸心為北京、天津、石家莊的市區地理范圍,建立最貼近市民日常生活需要的體育健身項目、體育設施和活動方式,另外大力發展體育主導產業和服務性的體育衍生品;緊密層為軸心區以外周邊城市以內地理范圍,建立以戶外運動、休閑體育為主題的體育健身娛樂項目、體育設施和健身活動;輻射層為京津冀外圍周邊城市、鄉鎮為主的地理范圍,建立以高端休閑或大型體育旅游為主的健身體育設施、休閑項目和活動方式。緊密層與輻射層均在河北范圍,一定要與京津的體育健身項目形成互補,用特色取勝。

(三)優化體育產業結構,使京津冀的體育資源相匹配

隨著京津冀都市圈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的升級換代,河北省爭取發展帶有高附加值、高觀賞性、高技術含量的體育服務企業來取代傳統粗放、高耗能的生產制造類體育企業;大力發展商業性體育健身娛樂服務業,利用市場機制提升體育產業整體競爭力。社會各界需要明確商業性體育健身娛樂服務業在體育產業中的主導地位,并出臺相應優惠政策鼓勵行業發展;培育扶持體育衍生產業的發展,促進體育健身娛樂經濟成為都市圈新的經濟增長點。高水平競賽表演業與商業性體育健身娛樂業屬于體育主導產業,而與體育密切相關的如體育用品制造與銷售、體育文化傳播、體育博彩、體育經紀、體育旅游等都屬于體育衍生業。體育主導產業與衍生產業兩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四)轉變政府職能,形成管治與自治相結合的發展格局

各級政府體育管理部門需探索能激發市場活力而有序發展的體育產業治理模式,除了尚不能市場化運作的某些競技體育項目之外,可通過分權、授權、管辦分離等方式,摸索職能轉變路徑,合理利用市場機制配置社會資源,提高體育行政效率,逐步形成“小政府,大社會”的局面。比如,鼓勵發展非政府體育組織、民間體育非營利組織、體育服務企業,利用政策杠桿、經濟利益驅動等方式激發體育產業的生機與活力,啟用政府引導、行業規范、企業自治等多維綜合治理手段,加快河北省體育健身娛樂產業的發展。

(五)探索多元化融資渠道,緩解體育產業資金不足的困境

一是切實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堅持財政資金與信貸支持并舉,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并重,想方設法加大投入力度。省、市財政可先拿出一部分資金,設立省、市體育發展專項資金,用于重大項目的前期論證、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和建立大型體育場館的前期投入等。二是充分發揮擔保機構和風險投資公司的積極作用。政府應加大對風險投資擔保機構的整合力度,通過減免稅費、補充資本金、風險補償等舉措,扶持其做大做強,更好地服務于體育健身娛樂業發展。三是支持銀行類金融機構的信貸行為。政府體育部門可通過信息、政銀企對接及貼息擔保等方式,密切銀企合作關系,引導各類商業金融機構的信貸投向。幫助體育企業申請商業銀行并購貸款,實施重點體育企業間及京津冀之間跨區域的兼并重組,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體育企業集團。四是充分用好資本和債券市場。通過政策和資金扶持,做大做強體育核心企業,不斷提升企業的集約化經營水平和贏利能力。

作者:郝秀君方向麗廊坊師范學院北京體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