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析體育產業面臨現狀及路徑

時間:2022-11-21 09:28:31

導語:小析體育產業面臨現狀及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析體育產業面臨現狀及路徑

一、三明市體育產業資源現狀

1.體育產業資源的構建

福建省上下目前正處于大力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關鍵時期,三明市委市政府在發展自身經濟的同時,積極努力開拓體育產業發展的新思路、新局面。近年來,三明市經濟水平正快速增長,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改善,人們更加愿意為健康買單,體育消費市場正逐步壯大,加快發展體育產業將成為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以及閩政[2011]19號省委、省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實施意見》等重要文件出臺,更是為體育產業的良性發展提供了政治支持。體育搭臺、經濟唱戲已經成為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趨勢;追求健康、注重生活質量也已成為眾多市民的共識;參與體育鍛煉、體育比賽以及觀賞體育賽事成為了一種消費時尚。再結合三明的特定地域環境中森林公園、旅游景點、溫泉等,逐漸形成政府引導的一系列的體育產業鏈,最終產生經濟效應。當前正值三明市各縣市區擴建和舊城改造階段,借此時機擴建各類體育場館、居民體育休閑娛樂活動場所以及各類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等。例如:2012年三明市體育中心落成,該中心占地面積達300畝,并有兩個附屬訓練場及54000平方米的廣場。其中露天體育場包含400米12道塑膠國標田徑場、一個國標足球場、觀眾看臺20000座及半露天主席臺,共用地122400平方米,其中體育場用房53600平方米,休息平臺29260平方米,看臺34800平方米,輔助平臺15740平方米。該中心綜合體育館用地30000平方米,設有多功能比賽場、乒乓球訓練廳、舉重訓練廳、體育器材室等,項目總投資約6億元,居省內先進水平[1]。三明市目前有條件也有能力承辦大型體育賽事和活動,并有潛力發展體育產業。

2.體育產業資源的特色

三明體育產業資源較豐富,且具有特色,這就為三明城市的體育產業發展打下了較好的基礎。例如:

1)三明的林。三明森林覆蓋率達76.8%,是全國四個活立木蓄積量超過1億立方米的區市之一,活立木蓄積量達1.15億立方米。區域內共有森林公園20個,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4個;自然保護區11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截止2012年,福建省授予省級森林城市(縣城)共12個,三明占5個,居全省首位。三明所轄森林城市(包括縣城)且已具備旅游接待、觀賞、生態保護和休閑娛樂4大功能,是休閑健身和旅游觀光的好去處,成為三明體育旅游最大的自然資源。

2)三明的山。三明城區擁有豐富的山林資源,呈現的是丘陵地貌,且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東接福州,西連龍巖,南鄰泉州,北毗南平,西北靠贛州。山地占總面積82%,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麒麟山、格氏烤、玉華洞、安貞堡、鱗隱石林、文筆山、淘金山、桃源洞、瑞云山等都是市民野外健身之處,且獨具特色,可以舉行各類的登山運動。

3)三明的廣場體育。據市體育局統計資料顯示,僅三明市區就有運動廣場60余個,且依托城市分布特色集中于廣場、單位操場、社區、沿江風光帶、公園、沿江風光帶、三化三鋼大型企業、廠礦及周邊鄉鎮農村。三明的廣場已是市民們早晚鍛煉身體的場所,以廣場舞、健身操、武術太極等為主要形式,目前已成為三明城市一道特色的風景線,為開放三明增添了別樣的色彩和風情,并構成了三明體育產業資源的基礎。

3.政府部門對體育產業資源開發的態度

三明市市委、市政府目前對體育產業資源開發已逐步重視,從2007~2012年5年間,三明市持續加強和完善體育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多方設法集資新建體育設施場館,建立健全體育社團。重視發展體育健身市場、開發體育競賽和體育表演市場、培育體育中介市場、促進體育服務貿易。如:成功推廣三明“一縣一品”特色體育項目;成功舉辦第7屆福建省農民運動會、第25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泰寧山地戶外運動賽由原來的“全國錦標賽”成功升格為“國際挑戰賽”,成為全國山地戶外運動四個A級賽事之一;成功舉辦中日女排公開賽、“海峽兩岸”青年女子籃球邀請賽、舉重、羽毛球、籃球等項目省青少年錦標賽等。政府和職能部門對體育產業的重視使三明市體育產業資源得到了一定的開發和發展,但體育產業資源開發仍主要集中在體育彩票、場館使用等方面,對體育健身休閑、體育表演業、體育旅游等資源的發展計劃和重視程度還不夠。體育產業化運作意識較淡薄,運用國有資產進行力所能及的產業開發的手段不多,存在著一個全國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因此,以帶有個人主觀性和多元化特點的政府調控為中心,通過完全計劃配置的方式進行體育產業資源的配置,存在著一定弊端。

4.體育產業資源開發的不足

三明地區體育資源豐富,可開發形式多種多樣。但在公共體育服務方面,如體育場館、江濱沿線的步行路、健身休閑綠地、廣場公園等方面的建設,地方政府的投入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對符合條件的非政府組織投入體育產業并與政府共同開發體育產業資源,其給予的優惠政策力度還不夠;體育產業資源管理人才缺乏,既懂體育又懂經濟的復合型體育產業管理人才引進和重視程度不夠;體育無形資產開發保護以及廣告宣傳工作開發力度仍顯欠缺(如體育組織、體育賽事和活動名稱、標志等無形資產的開發)。總之,體育產業資源的充分開發和利用將給這座城市帶來更多的商機,對認識三明體育在福建乃至于全國體育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對推動全民健身、促進體育產業、體育旅游、體育文化和學校體育教學發展,都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二、三明市體育產業資源開發的對策

1.抓住機遇,提高認知度,進一步重視體育產業資源開發

市政府應高度重視并分析國家和閩政[2011]19號省委、省政府文件,充分開發三明體育產業資源,以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促進三明市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拉動內需、吸收社會閑雜資金、優化產業結構、開辟新的稅源。同時,各縣市區政府及有關部門要主動發揮“主導”作用,支持開發各縣市區的體育資源,使政府主導和企業運營相協調,并向省政府積極爭取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福建省是設立該專項基金全國四省之一),把積極開發體育產業資源、優化資源配置,當做發展體育產業、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建設幸福三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組成部分來抓。目前,三明市體育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體育產業已促進了三明經濟增長,但仍有發展潛力。政府部門應繼續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觀念,主動作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是全市發展第三產業的大事,需要財政、規劃、發改、旅游、經貿、體育、統計各個部門協調配合,建議市政府成立三明市體育資源和產業開發領導綜合辦公室,專門負責三明體育產業資源開發和各部門的協調工作。

2.注重開發體育產業主導資源和特色資源,促進體育主體產業的形成

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實踐表明,在我國體育產業系統中處于核心地位的主導產業是體育競賽表演業和體育健身娛樂業。沒有主導產業的存在,體育產業就會喪失它存在的基礎。三明市目前主要的體育產業資源開發主要集中在場館租憑、體育技術培訓、體育彩票等方面,應進一步加強體育表演業和體育健身娛樂業的資源開發,創建特色主導產業品牌。將突出特色的主導產業做大做強的同時,充分利用山區和森林旅游資源優勢,積極開發山區旅游資源,開展以旅游為特色的體育旅游業和體育休閑業。把各類適合大眾參與的體育項目與旅游業結合起來,借助主導資源和特色資源的開發,真正起到招商引資作用,促進體育主體產業體育制造業(體育用品制造和體育裝備制造)的形成,進而刺激體育中介、體育貿易、體育媒體等相關行業的迅速崛起。

3.以開發場(館)資源為發展點,大力發展體育產業

各個體育場館的發展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調整營銷方式,主動適應市場經濟。以高品質的服務為核心,打造場館的外部形象,搶抓管理質量,面向大眾,面向市場,全面開展健身娛樂以及競賽表演活動;不斷開發新項目,培訓新市場,以高品質核心場館形象吸引人氣,從而促進場館的經濟收入;以各個場館的特色吸引廣泛商機;要通過舉辦各種類型、各個層次、多種項目培訓,拓展場館的綜合利用率。除了充分利用市區和各縣市新建場館優勢外,整合高校體育場館資源,充分發揮地方高校(三明學院、三明職業技術學院)場館、設備集中優勢,特別是人才優勢(高校擁有大量的優秀體育專家、教練和高水平運動員),開展高校與地方政府的體育產業方面的“產學研”合作項目,利用高校優勢提供多樣化的教學、訓練、培訓、信息咨詢、宣傳等方面的體育產業服務,進而提升三明體育產業的層次和規模。

4.加大開發體育產業管理人才資源和人力資源力度

體育產業資源的開發離不開高素質的體育產業管理人才,體育產業管理人才的缺乏已經成為制約一個地區體育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三明體育產業資源的開發、體育產業市場拓展、體育經營項目的創新與管理,都需要一批既懂體育技術理論又具備經營管理知識的專門人才。

建議:一是鼓勵和支持地方高校(三明學院)開辦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為三明培養和儲備一批從事體育產業和社會體育經營與管理的專門性人才;二是政府和投資團體聯合出面招聘和引進這方面人才,解決三明市體育產業人才資源短缺的問題;三是通過崗位培訓、在職進修等形式培養體育高水平管理人才(如北體和復旦的體育MBA項目);四是在三明市市民中加強體育的宣傳和教育工作,解放教師思想,從中小學教育入手,迅速轉變公民體育觀,使教師、家長、青少年自身都能意識到體育能促進智育的發展,對身體健康、社會和諧有重要意義,以青少年為抓手培養發展三明體育產業人力資源的后備力量。

作者;鄭偉單位:三明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