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體育文化旅游發展困境與破解
時間:2022-09-03 04:11:18
導語:民俗體育文化旅游發展困境與破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實地調查等研究方法,對皖南民俗體育旅游發展困境進行分析,發現制約皖南民俗體育旅游發展的核心瓶頸在于產業總體規劃困境、專業人才困境、產品開發困境和產品定位困境?;诖耍嗅槍π缘靥岢隽讼鄳陌l展對策:制定行業政策,規范和引導市場;建立政府、高校和企業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發揮新媒體作用,擴大宣傳力度,打造精品民俗體育文化旅游線路。
皖南即安徽南部,主要指安徽江南地區,起源于唐代江南道,雛形于宋代江南東路,成型于元代江東建康道與清代皖南道,定型于民國皖南行政署。狹義的皖南特指皖南山區,包括徽州府、寧國府、池州府等。現指安徽省南部馬鞍山、蕪湖、銅陵、宣城等七市,是安徽省重要的經濟、文化和旅游中心。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旅游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民俗體育旅游產業作為旅游產業中的一名新秀,備受業界關注和重視。近年來,我國民俗體育旅游產業得到長足發展,但皖南地區發展不盡如人意,其發展困境不僅受到行業自身內在因素影響,還受到社會環境、經濟、政策等外在因素制約。筆者通過對皖南地區民俗體育文化旅游發展的困境進行深入剖析,從而提出相應的對策,旨在為本地區民俗體育旅游產業健康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一、皖南民俗體育文化旅游發展困境
(一)總體規劃困境。旅游規劃是對旅游資源優化配置和對旅游系統合理發展的結構性籌劃過程,對旅游業發展具有宏觀指導和動態調控作用[1]。可見,旅游規劃對于旅游產業的整體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民俗體育旅游產業作為旅游產業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也脫離不了自身行業的總體規劃。查閱相關資料和文件,安徽省民俗體育旅游產業缺乏總體規劃,僅僅依托于旅游產業的宏觀調控,缺乏相關專業性的政策和法規作為本行業的理論支撐。理論政策與法規的缺失,導致了皖南地區民俗體育旅游產業的宏觀指導和動態調控受阻,制約著皖南民俗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二)專業人才困境。民俗體育旅游產業是典型的民俗體育與旅游跨界融合的新型產業[2]。皖南民俗體育旅游產業起步較晚,僅僅停留在民俗體育項目和旅游資源的表層融合,在產品開發上以單純商業演出和節日慶典為主,體現不出民俗體育特有的文化性和民俗性。在產品經營、管理和銷售方面,還是沿襲傳統旅行社管理模式,相對單一,缺乏創新性,亟需“懂體育、善經營、會管理、了解民俗文化”的復合型管理人才。此外,民俗體育項目的傳承和發展需要大量的、高能的民間傳承者,很多項目更需要“老傳少、師傅帶徒弟、手口相授”的傳承模式。由于受到外來體育文化和經濟快速發展的沖擊,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從事此行業,導致民俗體育項目承載者多為中老年人,容易出現傳承人的斷層現象[3]??梢?,體育專業人才匱乏是制約皖南民俗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三)產品開發困境。皖南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旅游資源,孕育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氣息,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民俗體育旅游資源,民俗體育項目繁多。據課題組調研皖南地區民俗體育項目共計150余種,比如,黃山太平區的賽龍舟,休寧的玩墜鏢、賽龍排,無為的龍舟,池州的儺舞,安慶的柔術滾杯等。皖南民俗體育旅游產品雖多,但由于思想觀念的滯后和體育專業人才的匱乏,一些民俗體育旅游景點的民俗體育活動還處于較低的水平。無論是旅游景點周邊交通,還是從業人員的自身文化素養,均無法滿足旅游者的現有需求。一些地方政府、企業更為追求利益的更大化,盲目開發當地民俗體育旅游產品,導致皖南民俗體育旅游產品處于一種多而雜的現狀,沒有形成統一規劃,缺乏品牌效應,致使皖南民俗體育旅游產品在整個旅游市場中失去核心競爭力,嚴重地制約其行業朝著健康方向發展。(四)產品定位困境。產品定位的困境來源于產業本身。體育旅游產業應為一個獨立的產業,其核心產品體育旅游作為貌似是體育與旅游兩者結合的產物,而實質是旅游活動的深層異化和升華,是高級的體育活動[4]。民俗體育旅游雖是體育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卻又不同于一般的體育旅游。民俗體育旅游應定為高層次的民俗文化旅游。通過市場調研,皖南民俗體育旅游產品定位困境來源于其行業內部基本概念不明確性、產品特色不強,將其等同于一般性的體育旅游,而忽視了對民俗體育文化內涵的挖掘,缺乏對民俗傳統文化的提煉和凝縮,沒有讓游客在民俗體育活動中真正地體驗到當地鮮明獨特的民俗文化價值。
二、皖南民俗體育文化旅游發展困境的破解對策
(一)制定行業政策,規范和引導市場。政府運用經濟手段和行政干預方式對皖南民俗體育旅游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和調控。首先,在新項目開發上,政府通過精準的市場定位,運用經濟刺激手段,重點打造發展前景好、檔次高、競爭力強的民俗體育旅游項目;其次,針對已開發的民俗體育項目,政府可進行全方位市場調研,運用行政干預方式,去除差異化程度低或雷同的民俗體育項目;最后,政府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制定相關行業政策,規范和約束現有的市場秩序,加強民俗體育旅游行業的管理,引導皖南民俗體育旅游市場朝著良性方向發展。(二)建立政府、高校和企業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作為新興產業的民俗體育旅游業,其發展最需要的是人才[5]。要實現皖南民俗體育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關鍵在于體育人才的培養??衫矛F有資源條件,建立政府、高校和企業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政府主導,加強地方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建立資源共享,聯合培養體育旅游行業適用人才;地方高??筛鶕袌鲂枨?,有計劃、有目的調整人才培養結構,為企業積極培養體育旅游專業技術型人才,同企業建立多種多樣的實踐基地,為人才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企業也可以將現有的從業人員委托高校進行業務培訓,不斷提升從業者的服務、管理水平,優化企業內部人才結構,雙方達到互利共贏??傊?,政府、高校和企業三方齊頭并進,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保護傳承人的合法利益,避免人才斷層現象。(三)依托現有品牌,發揮新媒體作用,擴大宣傳力度。皖南地區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不僅有舉世聞名的黃山、中國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九華山,還有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西遞、宏村等古村落[6]。因此,可借助現有的國際、國內著名旅游品牌,大力推廣和宣傳皖南地區獨具特色的民俗體育項目。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新媒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人們茶余飯后談論的熱門話題。皖南地區民俗體育旅游的宣傳與推廣,要不僅局限于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還應充分利用QQ、微信等新型網絡平臺,把當地民俗體育活動繪錄成圖片、文字、聲音和視頻等形式,進行全方位、全視角的宣傳。(四)借鑒國內成功案例,打造精品民俗體育文化旅游線路民俗體育文化旅游開發要以本地區的民俗體育文化特色為重點,著重開發和挖掘、提煉民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體育旅游資源,并將其打造成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內涵豐富的體育旅游精品項目[7]。皖南地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輝煌、燦爛的徽州文化,有舉世皆知的九華山佛學文化。從文化視角為切入點,借鑒云南麗江的“麗水金沙現象”和廣西桂林的“印象劉三姐”旅游開發模式,深入推進旅游與體育、文化產業相融合,加快體育、文化旅游項目建設[8],選擇徽州和九華山為民俗體育旅游中心點,逐步向外推進,打造兩條不同文化類型的精品民俗體育旅游線路,從而不斷豐富和提升皖南民俗體育旅游文化內涵。
參考文獻:
[1]郝康理.新常態下旅游規劃理念創新[J].旅游學刊,2015(4):4-5.
[2]唐大鵬.我國體育旅游休閑產業發展困境與優化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19(7):83-84.
[3]朱亞玲.安徽省民俗體育旅游開發現狀與對策[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9(4):79-80.
[4]宛霞,邵凱,邢曉晨.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困境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36(4):14-16.
[5]姜偉,王玉瑾.粵港澳大灣區體育旅游產業創新發展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9,39(6):46-47.
[6]張俊紅,盧玉.皖南地區體育旅游開發現狀與對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5,39(6):56-57.
[7]聶濤.四川民族地區體育旅游現狀及發展模式探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9,39(5):81-82.
[8]萬利.全民健身視閾下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產業研究——以鄂西南武陵山片區為例[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3(6):65-67.
作者:沈建文 單位:安徽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 上一篇:區塊鏈技術在體育產業中的應用探討
- 下一篇:區域文化下藝術特征及美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