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專業術科翻轉課堂理論與實踐研究
時間:2022-11-02 04:47:42
導語:體育專業術科翻轉課堂理論與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體育專業術科教學面臨挑戰與機遇。通過文獻資料歸納,構建出基于SPOC的體育專業術科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結果表明:該教學模式能發展體育專業學生“樂學善學”“信息意識”等核心素養,尤其能有效提高學習成績。該教學模式下教師應及時提高信息化教學素養,教學視頻應聚焦教學設計,甄選適合翻轉課堂的動作體系并加強課前自學安全意識,堅持“興趣導向”的教學資源建設理念并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
關鍵詞:體育專業術科;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型
翻轉課堂是將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顛倒,讓學生在課前觀看新課程的視頻和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問題討論、完成作業,達到對課程內容深入理解的一種教學模型[1]。SPOC是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具有“知識獲取、學習經驗以及教學設計的深度融合”等優勢[2]。體育專業肩負著培養我國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師的重任,其中尤以“動作技術與技能教學為主”的術科為主。當前我國體育專業術科翻轉課堂研究仍處在探索階段,尤其缺乏“大課程觀”下對其翻轉課堂教學范式的構建研究。我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確提出: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術探索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新模式。基于SPOC的體育專業術科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驗研究,既是“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體育學科自律之舉,也是改變傳統教學模型、深化教學內涵,精準培養體育專業大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手段。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以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效果為研究對象。具體以溫州大學體育學院2019級體操課程的79名學生為實驗對象,其中實驗組40名學生,對照組39名學生。實驗組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活動,對照組按照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活動。(二)研究方。法1.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庫等進行檢索,對所獲文獻進行整理、歸納,為本研究提供理論基礎。2.教學實驗法。(1)實驗程序實驗準備:a.制作體操課程教學資源;b.SPOC平臺建課;c.實驗組SPOC平臺使用培訓。正式實驗:a.課前:教師在“羅山學堂在線”學習任務與教學資源。學生進入SPOC平臺,觀看學習資料完成作業,初步體驗、認知動作技術;b.課堂:教師集中解決共性問題,結合講解示范展開教學,隨后引導學生制定學習策略展開合作式、探究式學習,促使學生技術內化;c.課后:教師提出學習要求,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動作技術的整體構建。(2)實驗控制實驗組和對照組教師各1位,實驗前進行溝通并對教學內容達成一致。實驗組由于翻轉課堂會對教學進度部分調整,但總體上與對照組一致,學期末同步測試。3.問卷調查法。制定《體育專業術科翻轉課堂實施情況與效果調查問卷》,以重測法檢驗問卷信度(相關系數r=0.84)。重測后對實驗組正式發放問卷40份,回收40份,有效率100%。4.數理統計法。對實驗前后所得數據利用Excel、SPSS17.0等軟件數據統計分析,并對實驗組、對照組的測試結果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觀察實驗效果。
二、結果與分析
(一)基于SPOC的體育專業術科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構建?!靶g科課程是根據體育院系專業教育培養目標和要求,結合體育學科領域不同運動項目的運動技術、技能和知識組織起來的,以實踐性課程為主要特征的課程群”[3]。學科課程與術科課程盡管有共性,但術科課程個性更加明顯,是一種動作技術與技能的學習與形成的過程,其技藝性是區別于學科課程的重要特征。體育專業術科是以技術學習為中心、以技能形成為任務、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實踐性課程,而圍繞動作技術與技能展開實踐教學活動,則是體育專業術科最基本的特征。因此“圍繞動作技術展開翻轉課堂教學活動”是體育專業術科翻轉課堂最基本的特征。1.教學模型構建。運動訓練學理論把動作技能形成分為泛化、分化以及形成三個階段,教師進行“示范講解→糾正錯誤→檢查評價”,學生進行“認知與模仿→改進與提高→熟練與自動化”,三段教學活動均發生在課堂中。翻轉課堂是把教師的示范講解與學生的認知與模仿翻轉到了課前,在縮短教學課堂時間的同時,延長了教師指導糾錯與學生合作探究、練習改進的時間,從而增強了教學有效性。據此根據SPOC平臺和術科翻轉課堂基本特征,結合動作技能形成規律,本研究構建出基于SPOC的“三階段•三任務”的體育專業術科翻轉課堂教學模型(見圖1)。2.教學模型解讀。(1)“三階段•三任務”內涵“三階段•三任務”是本教學模型的基礎與核心,指向“課前階段圍繞教學資源完成自主學習”“課堂階段圍繞教學任務開展探究學習”以及“課后階段圍繞跟蹤指導進行拓展學習”。a.課前階段圍繞教學資源完成自主學習:根據課內教學任務與目標,教師制作教學資源到SPOC教學平臺,提示學生自主學習;通過教學資源,學生完成對動作技術的理論與實踐認知,及時參與互動討論并完成作業習題。b.課堂階段圍繞教學任務開展探究學習:教師首先針對動作技術精講與示范,并針對線上學習存在問題做出回應。隨后教師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式學習,深度體驗動作技術。在此過程中教師及時發現問題做到因材施教。最后學生根據學習任務進行個人或小組展示,檢驗學習效果,師生做出評價。c.課后階段圍繞跟蹤指導進行拓展學習:拓展學習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對課堂學習的補充與超越。拓展學習資料可以是技戰術配合,可以是教法與手段介紹,也可以是常見錯誤提示等;呈現形式有視頻、圖片、文本和網絡素材等。教師依托SPOC平臺跟蹤指導,學生進一步鞏固了動作技術的整體建構,促使學習升華并促發實踐創新。(2)教學任務程序任務導向下的探究學習階段包括任務引入、啟動、實施、評測等四個環節,從教學任務引入到完成測評,體現出解決任務的線性過程(見圖2)。(二)實驗結果分析。為驗證基于SPOC的體育專業術科翻轉課堂教學效果,對實驗組進行問卷調查并輔以訪談。為重點說明產生的影響,主要選取價值認知、學習體驗以及支持態度這3個內容進行分析,并對動作技評與理論成績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1.價值體現。翻轉課堂重在學生課前自覺學習,要求具備較強的自我學習管理能力。調查顯示,實驗對象一致認為自主學習管理能力得到極大提高。訪談得知,最明顯的表現是由初始的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不再需要教師多次強調而是在課程后自覺進入平臺學習。“緊跟教育技術發展潮流”這一價值體現也被學生高度認同,說明實驗組學生能夠站位較高地放眼教育信息化發展趨勢,認清教育信息技術發展的時代背景。另外進入SPOC學習平臺界面并完成一系列配套學習任務,而這一過程可以有效“增強信息技術使用能力”,因此也就具備了相應的“跨學科選課能力”(各種價值體現詳見表1所示)。“樂學善學”“信息意識”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學會學習”的基本要點,“樂學善學”是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等?!靶畔⒁庾R”是能自覺、有效地獲取、評估、鑒別、使用信息,具有數字化生存能力,主動適應“互聯網+”教育信息化發展趨勢等[4]。在價值體現選項中,“提高自主學習管理能力”顯然屬于“樂學善學”的達成指標,而后面三項則與“信息意識”高度相關。因此本教學模式在發展體育專業大學生核心素養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2.學習體驗。較之傳統教學模式,翻轉課堂重在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過程,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主體性體驗,因此感到“學習形式新穎”并產生“激發學習興趣”的學習體驗。翻轉課堂打破了學習的時空界限,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通過電腦、手機APP等登陸平臺,“學習更加方便”由此產生了“效果更加明顯”的學習體驗。翻轉課堂中教師會加強與學生的日常聯系,而學生也會主動與教師聯系尋求幫助(包括APP操作)或在討論區留言并@教師等,因此“師生互動頻繁”從而產生“關系更加融洽”的學習體驗。本教學模式的三階段配套三任務,環環相扣,承前啟后,學生對動作技術的學習始終處在一個閉合學習鏈中,因此“學習更加連貫”而有“參與度會更高”學習體驗。SPOC學習平臺包括大量的拓展學習資料,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從而完成對動作技術的整體建構甚至創新,因此會感到“拓展資料豐富”從而產生“知識涵蓋更廣”的學習體驗(各類學習體驗詳見表2所示)。3.學習效果。為進一步驗證學習效果,對動作技評與理論成績進行差異性檢驗,F檢驗的顯著性小于0.05,故接受兩組數據方差不等,采用“未假設方差齊性”的t檢驗結果,數據處理后見表3與表4所示。由表3可知:動作技評均值實驗組83.00>對照組74.46,差值為8.54,經獨立樣本t檢驗,t值為-3.904,p值<0.01,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動作技評成績上的差異性非常顯著??傻贸觯簩嵤┍窘虒W模式比傳統教學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動作技評成績。由表4可知:理論成績均值實驗組79.90>對照組74.49,差值為5.41,經獨立樣本t檢驗,t值為-3.65,p值<0.01,實驗組和對照組在理論成績上的差異性非常顯著。可得出:實施本教學模式比傳統教學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論成績。4.支持態度。有85.0%的學生對體操課程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型持支持態度,但只有15.0%(6位)的學術對其他術科課程實施翻轉課堂表示支持。訪談得知:學生普遍擔心過多的術科實施翻轉課堂,會減少課外自由時間。多門課程實施翻轉課程是否增加學生作業時間的問題,喬納森•伯格曼和亞倫•薩姆已給出答案:“學生用在觀看視頻上的時間和以往用在做作業上的時間差不多,而且很多情況下用的時間還會減少,因為在傳統模式下,理解課程內容有困難的學生要完成不懂的作業題目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我們班上要觀看多門課程教學視頻的學生并沒有覺得花費的時間比以往要多”[5]。要改變學生的這一擔心,顯然需要任課教師進一步引導,尤其要加強學生對翻轉課堂內涵的認知。
三、結論
1.基于SPOC的“三階段•三任務”的體育專業術科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適合“圍繞動作技術展開實踐教學活動”的體育專業術科課程。2.實施基于SPOC的體育專業術科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發展當前體育專業大學生“樂學善學”“信息意識”等核心素養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3.較之傳統課堂教學,基于SPOC的體育專業術科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有了更好的學習體驗,與此同時可以有效提高學習成績,由此獲得學生的普遍支持。
四、建議
1.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活動,是高等教育信息化高度發展下的信息化教學活動,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提高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組織與管理能力。2.教學視頻應堅持簡潔與實用兩大原則,教師要注重對動作技術重難點的講解與示范,尤其是練習方法與手段的選擇與使用,因此教學視頻應聚焦于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上來。3.教師需對動作技術做出充分評估,并在導學方案或教學視頻里重點指出其潛在危險,培養學生建立安全意識從而保證翻轉課堂正常進行。4.教學資源的建設應堅持“興趣導向”理念,并建立線上線下混合式的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養成。
參考文獻:
[1]陳維維.MOOC、SPOC、微課、翻轉課堂:概念辨析與應用反思[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5(6):117-121.
[2]薛云,鄭麗.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探索與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16(5):132-137.
[3]劉斌.體育專業教育中的“術科”課程[J].體育學刊,2010(8):64-67.
[4]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基本要點[N].中國教育報,2016-09-14(9).
[5](美)喬納森•伯格曼,亞倫•薩姆.翻轉課堂與慕課教學[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144.
作者:趙海波 單位:溫州大學
- 上一篇:提升在校學生課余體育鍛煉水平的嘗試
- 下一篇:高校圖書館文學經典閱讀推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