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數據服務生態圈分析

時間:2022-01-24 11:18:27

導語:圖書館數據服務生態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圖書館數據服務生態圈分析

1架構思路以及概念界定

1.1架構思路。多維數據連接以及跨界平臺給各種信息和知識的融匯共享供給出了良好的保障。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之下,圖書館在服務功能以及邊界等方面需要進行重新的定位和優化,繼而深入至現代社會的各個發展領域當中,結合數據服務以及平臺互聯的者兩個主線,對圖書館數據服務生態圈加以構建,能夠實現在各個領域之間的數據共享以及協同創新,這是在“互聯網+”環境當中對圖書館模式進行重構的一種必然性選擇。1.2概念。所謂圖書館的數據服務生態圈,其實就是圖書館基于自身所具備的一些數據資源,同時對相關領域當中更多的可用資源做出整合,利用友好協議以及標準化處理之類的方法,對一個規模更大的數據資源中心進行構建,對更多的數據資源進行存儲以及支配。利用對于數據資源中心當中數據進行的優化重構以及關聯,給社會范圍各個領域的組織以及用戶供給出將數據信息、教育、創新、體驗以及發展融為一體的一種具有智慧化和個性化特征的數據服務,實現以圖書館為基礎的跨界服務新探索。

2圖書館數據服務生態園的建設流程

2.1目標的確定。對圖書館的數據服務生態圈加以構建最為重要的目標在于推動數據更好的流通,讓各種數據信息實現更高價值的利用,形成一種協同發展形式的數據服務生態新環境,讓更多領域當中的數據資源實現優化重組以及跨界融匯,讓圖書館擁有對更多數據資源實施支配的權利。與此同時,圖書館還要積極對自身的潛在服務功能加以挖掘,繼而實現更好的轉型以及突破,從而推動創新驅動,給創新和創業進程形成良好的支撐。2.2重點和難點。2.2.1重點。對大型數據資源中心加以建設,切實完善對數據的清洗、甄別以及標準化管理,推動數據朝著更大價值的方向去流通,對數據流通的渠道做出不斷的拓展,讓社會目前具備的數據資源以及服務實現最大化的共享。要將傳統模式圖書館當中較為封閉的生態環境打破,建設一個協調、開放以及共享形式的數據服務生態圈,堅定不移的遵守國家提出的“跨界融合,創新驅動”的這個發展思想,實現對跨界服務新模式的啟動。2.2.2難點。在面對很多個區域平臺當中數據資源的時候,怎樣才能切實做好對異構數據所實施的融合以及共享,對那些無用以及無序的數據做出甄別、融匯以及標準化處理,繼而對一些高冷數據做出優化盤活以及轉型利用。隨著現代大數據技術、云計算、3D打印技術以及虛擬助手等的逐步發展,圖書館需要針對不同的客戶以及不同的終端設備,更加靈活的利用各種新型技術統計出具有智慧化、輕量化特征的數據服務,繼而讓用戶獲得最為優質的使用體驗和隱私防護。2.3總體框架結構。圖書館的數據服務生態圈從整體的角度來說,框架結構主要可以分成:(1)數據平臺層。它屬于生態圈的底層,是由多個區域平臺當中的資源進行整合、融匯之后所構成的一個閉環,平臺數據能夠實現共享,最為主要的作用在于給數據服務生態圈供給具有多元化特征的基礎數據支持。(2)數據管理層。其最為主要的功能在于對流通至數據資源中心的各種數據進行處理,同時加以簡單的結構重組以及數據融匯。(3)超級數據資源中心是該系統的中心部位,最為主要的功能在于對所接收到的數據實施優化關聯以及建模重組處理,讓各種數據的價值得到最大化的利用。(4)數據服務生態圈主要處在框架結構當中的最上層,同時其也屬于跨界應用的服務層,結合各個區域所呈現出的應用需求供給出具有針對性的服務。

3數據服務生態圈功能分析

3.1主要功能。3.1.1數據融合。利用對數據的融合,讓其它領域當中的各種數據資源逐步融合到圖書館生態圈當中,形成一種開放性、多維化以及協同創新形式的圖書館優質生態環境,讓圖書館實現對更多資源的支配,讓不同區域之間實現協同合作,繼而達到一種均衡發展的態勢,讓現有數據資源更好的朝著有效區域或者用戶流動,使各種數據資源實現社會價值的最大化。3.1.2數據服務。生態圈給讓數據服務呈現出了形式多樣的服務渠道,主要包括:(1)向科研用戶供給個人或者機構科學的數據管理服務。(2)結合數據的驅動以及分析等工具對用戶個人數據做出統計,從而供給出個性化定制以及數據監測之類的服務。(3)協助相關部門完成對科研成果相應評價標準的設置,構建數據交流平臺,給學術檢測供給出數字人文以及替代計量之類的數據服務,對科研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的支持。(4)供給營銷數據、微信公眾以及電子商務等數據平臺方面的服務。3.2特色功能。3.2.1移動視覺的搜索平臺。隨著現代移動互聯產業鏈高速的發展,移動終端自身具備多種傳感構造,比如攝像頭、GPS以及感應器等,可以實現在物理世界跟虛擬世界間的信息關聯進行構建。在未來的信息檢索當中,移動視覺的搜索跟移動增強現實以及位置服務等相關技術將會實現更好的融合,這非常可能會成為互聯網的有一次革命。3.2.2智慧服務功能。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給異構數據之間的互聯和互融帶來了可能,讓圖書館可以利用互聯網思維,讓自身實現架構的變革,實現跨界發展,逐漸朝著智慧圖書館的方向邁進。精準服務以及細分服務屬于智慧服務最為主要的特征,在“互聯網+”的大環境當中,技術不再是對智慧服務平臺構建最為重要的部分,而是借助互聯網思維對更多的數據源進行融合。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之下,圖書館需要積極開拓發展思路,對數據服務生態圈加以更為優質的構建,繼而實現各區域信息資源的良好融合,讓各種信息資源實現價值最大化,為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這需要業內從業人員更加努力的探索和研究,可以對國外的一些先進技術以及理念加以借鑒,創建出一套更為符合我國國情的圖書館數據服務生態圈構建體系。

參考文獻

[1]張興旺.圖書館大數據體系構建的學術環境和戰略思考[J].情報資料工作,2013(02):12-17.

[2]劉桂鋒,盧章平,化慧.圖書館大數據知識服務生態體系及其動力機制研究[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6,25(03):52-60.

[3]解金蘭,冉從敬.圖書館數據服務生態圈的架構思路與功能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7(06):94-98.

作者:楊毅 單位:山西金融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