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教學論法運用
時間:2022-04-24 05:28:00
導語:古代文學教學論法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課堂教學仍然是我國最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但也是傳統教學思想統治最牢固的陣地。傳統教學中,教師的主要手段是兩支粉筆一張嘴;形式是教師高高站在臺上,學生正襟危坐于臺下;方法是老師講,學生聽。教學陷于程式化,老唱一個調子,學生膩味,幽默地稱上課是“聽老北京的故事”。它形象地反映了古代文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方法陳舊、形式單一的狀況,要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在教學中就應該拋棄注入式、填鴨式,運用在“學習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指導下的討論法。
一、討論法運用的理論依據
1.國際21世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中指出:“教師的工作并非知識傳授信息,而是以陳述問題的方式介紹這些知識,把他們置于某種條件中,從而使學生能在其答案和廣泛的問題之間建立一種聯系。”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曾明確提出:“智育工作要轉變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往與合作的能力。”
3.教育部2000年頒布的《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提出:“新世紀教改工程”的總目標是,通過對已有教學改革成果的整合、集成和深化研究,使之更加系統化、科學化,同時開展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教學改革實踐,經過五年左右的努力,在我國初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的現代教育思想;能夠主動適應新世紀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體系;能充分調動學校和師生積極性的教學運行機制。”
二、討論法運用的實踐證明
據對本校的中文系學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在古代文學教學方法中,有80%以上的表示自己喜愛并運用討論法,學生普遍樂于接受討論法,并且表現出極大興趣和熱情。討論法之所以受大廣大師生的肯定和喜愛,就在于它的自身魅力。討論法具有以下幾大優勢:首先,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作用。教學是由教師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的行為。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師生的配合尤其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完成教學活動的重要保證。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充當主角,而學生則處于被動地位,缺少了教師“傳道”與學生“解惑”之間的聯系。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法不考慮學生的需求、疑惑和態度,自然引不起學生的興趣;學生為了應試,只能強打精神去聽課、記筆記,課堂氣氛自然難以活躍起來。而討論法則一改傳統做法,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從被動聽課、記筆記轉變為主講人,課堂也從一言堂變為群言堂。
充分肯定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解決了傳統教學所面臨的難題。同時,學生在課堂地位的這種轉變,使學生的學習動機也發生了變化——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這種主體意識的回歸與覺醒,會產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進而釋放出巨大的潛力。有同學在我的問卷調查中這樣寫道:“討論法之所以受到我們的普遍喜愛,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郭葉紅同學說:“討論法的優越性在于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改變了傳統教法中不管學生學不學、教師只管講,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所以說,討論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第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重點。
同志也曾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講話中指出:“面對世界科技飛速發展的挑戰,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創新能力提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在培育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可見,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訓練是十分迫切的。討論法相對于傳統教學法來說,更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訓練。討論法的前提就是允許不同意見,允許多角度思考問題,其中包括允許奇思妙想,甚至是奇談怪論。所以,運用討論法,教師就有意識地鼓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勢,突破傳統的甚至是陳舊的觀點的束縛,大膽地放手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使學生學會用別人不同的思維方式、別人忽略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進而做到全面地、發展地看問題。因此討論法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提高。第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這就要求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有充分表達自我的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和展示自我的能力。
- 上一篇:農機局經濟服務指導意見
- 下一篇:市政辦和諧城鄉建設行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