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學教學狀況和完善策略
時間:2022-05-06 11:00:00
導語:英美文學教學狀況和完善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對外交往日益加深,以及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英語作為一項基本技能受到了社會和市場的極大的重視。但是英語專業的本科教育卻面臨巨大的問題和挑戰。特別是曾經是支柱課程的英美文學教學受到了冷落,學生把熱情都轉向了與市場關系較大的實用性課程,如外貿英語、商務英語、法律英語等等。這種現狀直接導致了英語專業學生喪失了他們本應具有的專業特色、專業知識,特別是人文知識和人文素質。因此急需要對英語專業教育的目標進行重新定位,在培養人文通識型通用人才的目標下,調整和改革英美文學課程,使得畢業生能滿足社會的需求,與國際社會接軌。
一、英美文學教學的現狀
大部分理工科大學的英美文學課程設計不合理。只是在高年級階段開設了英美文學選修課,而不是必修課。由于低年級的時候,學生沒有受到很好的文學和文化的基本人文知識的熏陶和培養,在高年級階段很難真正理解英美文學原著,無法得到審美的體驗,也無法真正獲得一種文化認知。其次高校重語言技能輕人文素質培養。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以獨白式講解原著,分析句法和篇章為重點,忽視閱讀體驗和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的培養,缺乏素質培養。學生學得非常死板、被動,欣賞和批判能力較為薄弱。學生興趣淡泊,選課功利性強。學生往往把熱情投向與市場關系較大的,有助于就業的實用性課程,如外貿英語、商務英語、旅游英語等等,對文學缺乏認識和興趣。忽視了文學作為人文教育的關鍵性學科的重要地位。學生的知識面較窄,師資力量比較薄弱。學生的人文素質較低,文化知識缺乏,對英美國家的文化和文學認識基本上處于基礎階段。學生在學習上主要還是被動地吸收知識,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教師師資力量還比較薄弱,英美文學的學科帶頭人和創新型教師人數很少。
二、英語專業培養目標的內涵的重新定位
2000年頒布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對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做了明確規定:“高等學校英語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知識并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在外事、教育、經貿、文化、科技、軍事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復合型英語人才。”(參見《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2000)但是大部分學者和教師在肯定培養復合型外語人才是市場經濟需要的同時,也指出“實施英語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很可能會在總體上削弱常規英語專業的強烈人文傾向。”(劉天倫1996)因為英語是人文學科的一支,英語學科的基本要素是英語語言、文學和文化。當前我國外語專業教學過于重視技能訓練而忽視了專業訓練是導致外語專業學生在“思想的深度、知識的結構、分析問題的能力方面”與其他文科學生有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繼續,有必要使英語專業回歸人文學科本位,致力于重點培養人文通識型通用人才,在條件具備下兼顧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所謂通用型英語人才是指“英語技能熟練全面,人文素養深厚,具備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具有社會責任感,能夠較快適應各種工作的專業人才。”(胡文仲2006)這種目標已經成為了國際教育界的基本共識。這個目標體現了“不是為了職業,而是為了生活”的辦學理念。在這種目標和理念下,英語專業應該確定英美文學在學科中的主導地位。通過英美文學認識英美文化和國民性格,是一種基于文化認知和文化認可的跨文化交流。而現在的英文教學與這樣的理念和目標有很大的差距,不能符合培養通用型人才的目標,也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引導更好的生活和交流。
三、在培養人文通識型通用人才目標下的英美文學
教學的改革原有的單一培養目標和模式已經滯后于社會的要求,學校需要根據社會的發展主動調整培養目標,改革英美文學課程設置,培養人文通識型通用人才。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教學目標,不能只是為了職業技能而培養人才,而要為生活培養人才。對于學生,不只是專業的技能培訓和掌握,而應具備跨文化的人文知識和素質。應當重視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英美文化和文學的教育的提高和專業化能夠提高英語專業學科的專業水平和地位。從而帶動高校整個人文學科的建設。首先改變目前英美文學課程設置的不合理性及局限性,優化英美文學課程設置,形成可行有效的課程設置模式。現有的英美文學課程往往開設在大學高年級階段,而且通常只是選修課,而非必修課。這樣完全不能突出英美文學課在英語專業教學中的地位,也無法真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因此必須把英美文學課程從選修課轉變為必修課,還文學課一個本該應有的地位。
同時在大學低年級開設相應的英美文學史,歐洲文學史等基礎性的課程,讓學生對西方文學有一個總體的了解和印象。先了解文學的歷史才能真正讀懂不同時期的文本。與此同時開設美學、哲學等通識性的人文素質選修課,增強學生的審美和思維能力,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在大學高年級開設英國文學選讀和美國文學選讀的同時,可以開設英美小說選讀和英美詩歌選讀等選修課,進一步把文學課細化,讓學生從更多角度切入文學的本質和精華。其次教師要不斷改善教學手段和方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主要不是通過教師傳授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下,結合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
- 上一篇:農辦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報告
- 下一篇:素質教育視角下英美文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