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獨特特點

時間:2022-05-09 05:49:00

導語:日本文化獨特特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日本文化獨特特點

1日本文學的基本特征

第一,日本文學形式在近代前大都是短小的,結構單純。從古代開始,短歌形式的文學最為發達,后來發展為連歌、俳諧、俳句等,迄今不衰。日語音節、古調單純,詩的形式不具備押韻的條件,因而日本詩歌極易與散文混同,形成散文詩化。日本隨筆、日記文學,都很講求文體的優美。散文的發展促進了短篇小說形式的物語的發達。十一世紀初出現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其結構是由短篇小說連貫而成的,前后銜接松散,敘述簡單,時間推移與人物性格變化沒有必然的聯系。在日本,即使長篇小說,其結構也是由短小形式組成的。這一特點貫穿于整部日本文學史,成為一種傳統。江戶時期井原西鶴的浮世草子《好色一代男》等長篇小說,也都是由短篇故事組合而成的。現代作家川端康成的長篇小說《雪國》,明顯地具有《源氏物語》的那種結構和描寫方法。第二,文學性格纖細、含蓄。自古以來日本自上而下的改革,對文學產生深刻的影響。明治維新以前,在日本文學中幾乎聽不到強烈的社會抗議的呼聲。古希臘悲劇的那種雄偉崇高的觀念,也不是日本作家追求的對象。他們追求的多是感情上的纖細的體驗,表現的主要是日常的平淡的生活,在平淡樸素的生活中表達對社會對人生的冷靜的思考。日本文學除很少例外,與激烈的階級沖突一般都沒有聯系。即使是少數例外,作家的表現方法往往也是含蓄的,曲折的。第三,日本的文藝觀是以“真”、“哀”、“艷”、“寂”為基礎的。從“真事”始,平安時期的“物哀”,鐮倉、室町時期的“幽玄”,江戶時期的“閑寂”,主要是在和歌的基礎上發展和提煉出來的。這些理論都是和作家向往的優美境界聯系在一起的。而“余情”論為這種優美的境界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2日本文學史概述

2.1古代文學

包括奈良時代和平安王朝時代的文學。這一時期古代處于奴隸制的社會條件下,經歷了大和時代的口頭文學,奈良時代確立起借用漢字漢文的書面文學。氏族時代的英雄故事和傳說說,在《古事記》、《日本書紀》、《風土記》中被記錄下來,同時創作了開日本漢詩文先河的《懷風藻》和《凌云集》等。《萬葉集》集錄長歌二百六十余首,短歌四千余首,深刻地表現了大化革新前后日本社會變革的狀貌,成為奈良文學的頂峰。延歷十三年(794),京城由平城京遷至平安京,文學隨之進入王朝時代。《古今和歌集》確立了日本短歌的基本形式,成為敕撰集之始。除短歌外,物語在這一時代也有長足的發展、出現了《竹取物語》、《落洼物語》、《字津保物語》等“虛構物語”和《伊勢物語》、《大和物語》等“歌物語”,以及集兩者大成者的《源氏物語》。這一時代隨筆、日記文學也很發達,代表作有《枕草子》、《蜻蛉日記》等。

2.2現代文學

現代文學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指大正后期、昭和年代及平成年代的文學。在十月革命影響下,上世紀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初日本工人運動很發達,從而推動無產階級文藝運動走向高潮。葉山嘉樹的《海上的人們》,小林多喜二的《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蟹工船》,中野重治的詩集,德永直的《沒有太陽的街》等,極大地鼓舞了廣大革命群眾。與無產階級文藝對壘的新感覺派,主要作家作品有橫光利一的《太陽》、《機械》、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雪國》等其后新興藝術派的井伏縛二、林芙美子等人,一度很活躍;新心理主義文學出現了堀辰雄、伊藤整等新人。

3從日本文學看日本國民的殘酷性

讀清少納言的《枕草子》,你會被她那顆纖塵不染的唯美的天才之心所傾倒,會被她所構筑的那個清澈透明的世界所陶醉。你也一定會明白,沉淀在日本文化傳統中的精髓、根本和內涵,是如何植根于中國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而又有著和中國文化完全不同的性情特質的。我們確實可以從清少納育在《枕草子》演繹著日本的凄美的細微里,深刻體會到日本固有的陰柔和纖細,頹廢和哀痛,又這么極為融洽地體現到一個民族的歷史上。川I端康成反復陳述的“日本之美”。而所謂的“日本之美”又究竟是什么呢?上世紀六十年代,JIf端康成在諾貝爾文學獎授獎儀式上發表的那篇著名講演,雖然談論的是風花雪月、禪意詩情,但透露出的清寂幽玄的意境,迷蒙著的淡淡哀怨,就是日本之美的核心,這樣塑造出來的“美麗的日本”,暗合著當時的日本在經歷戰敗的迷茫之后,重新審視日本文化,并從中尋回了自信,這種微妙的自信結合了日本被占領的事實,而逐漸膨脹起來了一股民族主義思潮,是一種極端自負而被迫接受現實的微妙心理。日本人極端矛盾的兩種稟性和價值觀,也從日本文化中得到滋養,轉化成危險的暴戾,形成了桀驁不馴、不可理喻、好斗黷武、倨大自尊而又善于向強者低頭的日本國民性格。

4結語

以殘酷為美,以追求死亡為極至。是日本文化中極度的致命傷,不僅對別國別人殘忍,對自己亦殘忍,以殘忍為美、為追求,是日本將中國古代的“義士”精神發展成了“武士道”精神,并融合了日本從景、物,“神”道中悟出的多種極端而精致的思想,使日本在世人眼里變成了不可理喻的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