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理性精神
時間:2022-07-29 08:42:48
導語:現代文學理性精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文學一直是反映現代或當代社會的一面鏡子,對引領社會的發展和變革起著巨大的導向和影響作用。作為中國現代社會滄桑巨變的見證,我國現代文學中的理性精神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種理性精神是自然科學中的理性精神與人文主義理性精神在文學中的有機結合,在我國現代文學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體現。
一、現代文學中的科學理性
1、文學觀念的進化性在“五四”運動以后,當時我國科技落后、國力衰敗,人民向往國家安定富強。因此,代表先進科技的自然科學的理性漸漸成為了中國文學的精神主流,從嚴復的《天演論》闡述的物競天擇、人文進化等觀點開始,以進化論為標志的科學理性精神就漸漸在文學作品中開始扎根、發芽。其后,在許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出這種理性精神的體現,如茅盾的《文學與人生》、梁啟超的《新民說》和魯迅的許多作品等,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文學與科學的互相融合,共同發展。文學觀念因此也如物種進化一樣,不斷淘汰和更新,推動著新文學革命和社會變革的前進浪潮。
2、文本主題的科學性科學理性在近現代已成為中國新文學的主要思維方式,并對文學作品發揮了巨大的影響作用。我國現代文學發展先后經歷了“五四”文學運動、左翼文化運動、工農兵文藝時期,改革開放文學復興等階段,并先后出現了啟蒙文學、革命文學、都市文學等各種文學主題。在這些文學主題中,都可以找到理性精神及思維方式的痕跡。在當時特定的社會時期,這些文學主題對人們的思想和社會變革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
3、創作方式的現實性我國的現代文學,在辛亥革命后,由于受西方現實主義的影響,創作原則及方法都或多或少受到科學理性精神的滲透。創作法則尊奉“文學由科學確定”,作品強調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求作者通過細心觀察、親身體驗、根據客觀實際來進行創作,不能脫離實際、憑空猜想地去非理性創作。
二、現代文學中的人文理性
1、關于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中心內涵歸納起來主要是“自由、自覺、超越”。在現代文學中,人文精神主要體現在“寬容”與“反抗”這兩種理性精神方面,體現了人在與自然斗爭中不屈的精神以及在社會中為了生存和尊嚴進行的妥協與奮爭。
2、人道主義原則人道主義精神在現代人文理性中是一種以肯定、發展自我為前提并尊重、惠及他人的理性主義。它與個性主義有機融合,就形成了“幸福、自由、尊嚴、平等、民主”的現代人類的普世價值觀。因此,現代文學中所描寫的個體與群體對于幸福、尊嚴、平等、自由的不斷追求和斗爭,正是人文理性精神中對于個性自由、人類幸福、相互平等、生命尊嚴等本質內涵的具體體現。
3.人本主義理念一位偉大的作家曾說過“人與一切理性的存在,都是以人本身的存在作為目的”。因此,人的存在體現了人的意義與價值,也是理性精神存在的生理基礎?,F代文學中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本主義理念,如:以“人民”為對象,追求建立人民當家做主的理想主義文學;以“個體”為對象,關注個人命運和生活尊嚴的現實主義文學等等;
三、現代文學中的價值理性
1、文化批判理性從社會進步的角度看,我國現代文學所反映的是由半封建社會向社會主義轉變,推翻舊中國到建設新中國這一段時代的背景。正是因為這段歷史的需要,文學承擔了體現當時主流社會價值的責任,將理性批判的方向指向了封建殘余、獨裁反動和愚昧落后思想,這對當時的人民運動啟蒙、倡導科學以及法制建設等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文化反思理性反思主義主要出現在“”結束以后,并逐漸從初期只對政治模式的是非討論,演變為理性主義對社會進步影響方面的思考,力求取得與時代社會潮流相符合的評價標準和價值觀。作家們用新的理性角度,重新審視一些已被歷史固化的看法,以另類的角度向大眾表達了對傳統結論的質疑,來嘗試還原歷史的客觀理智真相。這深刻體現了當時整個民族對于社會發展道路中的倒退進行懺悔和覺醒的自我反省精神。代表作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王蒙的《蝴蝶》等。
3、文化正義理性正義理性一直是文藝作品中超時代、超民族的永恒思想主題,也是文學在人類文化思想具有長久生命力的靈魂所在。在中國幾十年當代文學發展過程中,雖然受到時局、政治、經濟等影響,但從始至終都沒有改變對正義理性和人性光輝的追求和向往,從魯迅、茅盾、巴金到高曉聲、張一弓、路遙,正義理性的光芒始終在一直閃爍。再比如當代作品《黑洞》、《深度較量》、《蝸居》等作品,作者勇敢承擔起社會的先鋒責任,用直逼現實的作品,去揭露中國當代社會陽光下的邪惡面和黑暗面,用極其現實的震撼力來反映了民意,直擊社會焦點,引領當代文學對于正義的追逐。
四、現代文學中的感情理性
1、從壓抑到解放在文學作品中,情感與理性向來是對立而統一的。辛亥革命以后,我國社會制度發生的顛覆性變革,人們不再受封建主義的壓抑和束縛。在文學作品中,這種從壓抑到解放的情感訴求通過文字體現出來,給讀者造成了強烈的沖擊,并最終形成了當代文學中理性精神層面的表達。
2、從被動到主動當社會經歷了每一次變革、每一次進步,人民的思想和感情都得到了進一步的解放,而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對于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也隨之變化。以往,只能被動的承受現實,漸漸地變成了對光明幸福生活的主動需求和爭取,并成為了現代文學中理性精神的主流。如魯迅的《祝福》中,小說與改編后電影的比較就明顯體現了這個特點。小說中,祥林嫂對感情只是隨著命運的安排隨波逐流,而電影里,改編為主動重新選擇婚姻,充分表現了當時作品對人物刻畫的時代需要。
五、總結
理性精神在中國現代文學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對時代的進步和變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體現了中華民族追求正義、光明的堅定決心和不屈精神。展望未來,理性精神在文學作品中將承擔起時代作品賦予的歷史重任,繼續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和進步做出積極重要的貢獻。
- 上一篇:全縣調解體系工作意見
- 下一篇:農委為民服務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