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辛傳記創作特征

時間:2022-07-29 09:37:36

導語:胡辛傳記創作特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胡辛傳記創作特征

胡辛(1945-),原名胡清,江西南昌人。1967年畢業于江西師范大學中文系。歷任景德鎮第四中學、第一中學教師,南昌大學影視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西省第八屆政協委員,江西省婦聯執委,江西省文聯委員。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中篇小說集《四個四十歲的女人》、《這里有泉水》、《地上有個黑太陽》,長篇傳記文學《蔣經國與章亞若之戀》、《最后的貴族張愛玲傳》、《陳香梅傳奇》、《彭友善傳》、《網絡媽媽》,長篇小說《驚艷陶瓷》,長篇報告文學《姹紫嫣紅總是春》、《天排山放歌》,散文集《女人的眼睛》,電視連續劇劇本《薔薇雨》(28集),論著《論女性》,胡辛自選集(4卷)、胡辛自選集(6卷)等。長篇論胡辛的女性傳記文學創作郭久麟(西南大學育才學院,重慶合川401572)小說《薔薇雨》獲1991年華東地區優秀圖書一等獎、江西省政府首屆文學藝術大獎一等獎,電視系列片《瓷都景德鎮》獲中國電視專題片二等獎、江西省政府一等獎、江西省優秀專題片一等獎。2006年獲中國十位優秀傳記文學作家榮譽稱號。

胡辛的三部長篇傳記文學作品《蔣經國與章亞若之戀》、《最后的貴族張愛玲傳》、《陳香梅傳奇》都是以中國現代三位極富傳奇色彩的女性的跌宕坎坷的人生際遇和豐富復雜的感情經歷為對象,生動而深刻地展現她們高度的人格魅力和豐富的精神世界。作者寫出了章亞若與蔣經國在抗戰烽火中的生死戀,寫出了章亞若的溫柔與倔強,美麗與悲愴,幸福與哀傷。她寫出了上海的最后一個貴族、著名女作家張愛玲的坎坷遭遇和才華,也寫出了她生命的繁華和靈魂的寂寞;而張愛玲傳出版之時,恰是張愛玲辭世之日,由此,作者深深感嘆:“想當年張愛玲肉摘要:本文論述了南昌大學教授胡辛女士的女性傳記文學作品《蔣經國與章亞若之戀》《、最后的貴族張愛玲傳》《、陳香梅傳奇》身處于繁華之中,靈魂卻寂寞荒涼;張愛玲辭世之時,肉身極至荒涼,靈魂卻無法拒絕熱鬧。也許,荒涼與熱鬧的種種碰撞才生出形形色色的傳奇?”她寫出了陳香梅同陳納德的轟動一時的跨國婚姻,突出了陳香梅對陳納德的生死不渝的愛,更寫出了在失去丈夫之后,以獨立不羈的人格和公正、熱情的品質,進入美國政界,為美國、中國和中國臺灣之間的交流及了解,做出了重大貢獻。以傳奇女性為傳主,表現其人生際遇與精神世界,這可以看作是胡辛傳記文學創作的第一個特點。

其次,作者最能、也最善于和敢于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感情世界,揭示和展示人物的婚姻、愛情。《蔣經國與章亞若之戀》本身就是專寫蔣經國與章亞若的婚外之戀,婚外之情。即便寫陳香梅,作者也寫了陳香梅與畢爾的初戀,甚至還寫了陳納德去世后,陳香梅與幾位朋友美國的感情經歷。作者大膽地寫出這些,不僅沒有貶低和丑化陳香梅的人格和形象,反而寫出了陳香梅豐富的性格,寫活了有情有義,有血有肉的奇女子形象。

第三,作為一個充滿生命活力和思想智慧的學者型作家,胡辛在創作這三位女性的長篇傳記文學作品時,始終以她獨立的女性意識、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人生經驗和富于激情的藝術頓悟,從大量材料中提煉出最精萃的成分,經過自己思想感情的熔煉,經過想象、聯想和生發、升華,再用優美的語言,刻畫出傳主的形象、心靈和情感來。

作者寫《蔣經國與章亞若之戀》,著力描繪了章亞若的性格:作為一個南昌女子,她有著南昌女子的性格和氣質的共性:“這方地理封閉嚴實,卻也受兵家必爭的撞擊和南北東西的交融,這方女子的身與心似乎也融匯著北國的豪放與南方的婉麗,矛盾著溫柔嫵媚與倔強耿直。”作者在時代的風云雷電中,生動細膩地描寫了這位南昌女子同蔣經國的短暫的、刻骨銘心的愛戀,寫出了她為蔣經國生了一雙兒子卻因得不到認可而突然暴病死亡的人生悲劇。作者也寫出了蔣經國對章亞若的深情和無奈:得知他與章亞若的婚外戀后,堅決地說:“感情,你的身份不容許存在這兩個字。婚姻得服從政治,況且這婚外的拈花惹草之事,更得服從政治,要拋卻,要埋葬什么虛無縹緲的感情!”雖說在宋美齡干預下,也認可了章亞若生的孩子,可是堅決不承認章亞若的身份,這就直接導致了章亞若的暴死。在蔣經國得知章亞若的死訊時:“他的雙手顫抖不已,他的臉膛充血,他的目光空空洞洞,他的聲音像是呻吟:‘快快備車我要去桂林’他抓起公文包,沖動地就要出門。門卻已關緊,黃中美冷冷地守候在門前,冷冷地攔住他:‘你不能去’。”他罵黃中美,他打黃中美,他甚至想掐死黃中美,但是,這一切都沒有用!他最終只能選擇沉默,把一腔的悲憤藏在了心底。他咀嚼出了長恨歌的苦澀斷腸味“:他還能小瞧唐玄宗嗎?他同樣不能主宰自己的愛情,不能護衛心愛的情人!”、“她卻不是楊玉環!她沒有過楊貴妃的驕奢淫逸,卻有著楊玉環的悲慘結局。這是怎么樣的千古不變的殘酷?”

在創作《陳香梅傳奇》時,作者在廣袤深邃的歷史背景中,在豐富的再造想象之中,以深情的筆觸,勾勒出了陳香梅尋尋覓覓的人生軌跡和起伏不已的情感波瀾:她在香港戰亂中的初戀;她邊讀書邊照料重病的母親;她與陳納德的愛情;陳納德去世后她在美國政界的奮斗;她為中國與美國、為大陸與臺灣的交流而往來奔走;她對文學事業的熱愛;她對祖國教育事業的支持和奉獻在這些描寫中,作者突出了陳香梅的性格:獨立、堅強、智慧、博愛;一個由中國傳統文化智慧和西方當代文化觀念哺育出的美籍華人,一個有著永恒魅力的,愛美國更愛中國的政治活動家、學者和作家。

胡辛的傳記文學創作的第四個特點是運用小說的筆法,運用傳奇般的情節,運用再造想象和細節的適度虛構,塑造鮮活的形象。比如《陳香梅傳奇》,作者以史詩般的筆法,在波瀾壯闊的時代風云中,把陳香梅、陳納德的出生、身世和經歷乃至于與史迪威、宋美齡的經歷挽結在一起來寫,大大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和歷史的縱深感。寫陳納德向陳香梅求婚,陳納德要把婚戀當一場戰爭來打,而陳香梅則心甘情愿幫助陳納德打贏這場婚戀之戰。她對陳納德說:“將軍,你在打一場奇妙的戰爭。你已沖進了城堡,俘虜了城堡的女兒。眼下,你得帶著她出城堡。是一路沖殺出去?還是讓城堡的人歡送你呢?我希望是后者,因為女兒舍不得割斷與娘家的臍帶。”陳納德側耳訴說:“香梅,在這場戰爭中,你是將軍,我只是委命于你的士兵,你怎么說,我就怎么做。”于是,陳香梅教他:“這一仗你得獨個兒親自去打,你得丟掉將軍、英雄這些耀眼的光環,真正像個晚輩那樣,去愛他們,讓他們接受你。”于是,陳納德按照陳香梅的戰略戰術,打贏了這場“戰爭”。這里顯然有適度的虛構,但它卻突出了陳香梅的性格。

在《蔣經國與章亞若之戀》一書中,作者憑借傳說中的蔣經國與章亞若的愛情,在兩位當事人均已作古、無法采訪的情況下,卻發揮再造想象,結撰出那么波瀾壯闊、坎坷曲折、纏綿悱惻、美麗悲愴的愛情故事,足見作者的智慧和才華。如寫由章亞若引起的老蔣與小蔣的矛盾:

重慶林園官邸。老頭子陰沉著臉,當著宋美齡的面將這摞材料拋擲在他的足前:“你干的好事,你自己看去”

“哦,父親,她的經歷并不是她的過錯,她的不幸并不等于她的不潔啊!我也早已說過,責任在我!”熱血燃燒著這個不忘責任感的男子,他奮不顧身護衛著無辜的心愛的女子。

老頭子被這頓搶白噎住了,好一會才拍案而起:“強辯!強辯!你明明知道一切還往泥坑里鉆,你不是糊涂,而是愚蠢!國事危艱,你還給我添亂!你自己會把自己毀掉的!哦,還留下蔣家的血脈,簡直是荒謬!你的作為,超過了我最大的容忍范圍,告訴你,我們蔣家絕對不能接納這樣一個女子”

蔣經國不寒而栗,父親的性格脾氣為人手段他不是沒有領教過。他的眼前閃爍著亞若執著又哀切的眼光,一對兒子天真無邪的目光,他決不能沒有他們!為了他們,他“撲通”跪倒在父親的膝前:“父親,一切過錯全在我!父親,我理當承擔一切責任,我愿接受任何懲罰”

經過宋美齡的勸解,的憤懣便轉化為無可奈何的嘆息:

“我早說過,又不是東西,可以東掖西藏;又不是小狗小貓,到時好打發。怎么能嚴守秘密而不透風聲?聽說章女子在桂林似不太安分,非分之想是絕對不能有的,要不,看你今后怎么辦?”

站立起來卻仍垂手的蔣經國便化著了一支點著的蠟燭,徒然地燃燒著自己,淌著蠟淚,卻無法照亮哪怕稍遠點的前路。他能怎么辦呢?

、蔣經國及宋美齡的這些談話,不管有無,均是作者無法采訪到的。這是作者根據她心目中的與蔣經國的經歷、性格和為人而惴度的。但是,應該說是可信的,這段再造想象,較好的反映了蔣氏父子和宋美齡的性格;而且也預示了章亞若的悲劇結局。

最后,從寫作技法看,作者還善于運用意識流和蒙太奇的手法,很自然很巧妙地把現實的敘述與歷史的追憶同未來的向往揉合在一起,把同一時刻不同人物的事情挽結到一塊,增加了傳記的內涵空間,增強了作品的敘事密度。作者還善于穿插運用古典詩詞,以深入揭示人物心情,渲染濃郁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