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古詩文學論文
時間:2022-09-18 05:22:51
導語:小學語文古詩文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促進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領悟
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對古詩文學的語感,首先要讓他們能夠看懂和理解古詩文,不能做到理解和融會貫通,就不可能了解古詩文的文化內涵,語感的培養(yǎng)也就無從談起。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通過帶領學生通讀全文,通過課后注釋和字典等相關工具,掌握和理解古詩文的大致內容和涵義以及創(chuàng)作背景,通過內容的理解和相關背景的聯(lián)想,結合字面內容的涵義,便可以呈現(xiàn)出對字面涵義的感受。例如:古詩文《暮江吟》中的“一道殘陽鋪水中”的“鋪”,通過查閱字典等,可以明白其有照射的涵義,學生就可以明白這句古詩文的大致內容了,通過對內容的想象,聯(lián)想著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的意境,自然而然就差生了對暮江絢麗色彩的感受,初步培養(yǎng)了語感。
二、強化朗讀的訓練,增強語感
一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古訓就可以看出朗讀對于語感的培養(yǎng)是多么重要。在理解古詩文創(chuàng)作背景的基礎上,通過有層次,有分解的進行古詩文的朗讀,可以喚醒學生對于詩人創(chuàng)作情感的共鳴,從切身感受詩人的內心情感,從而增強學生對古詩文的語感。在小學語文的古詩文教學過程中,語感的培養(yǎng)切記過于急躁,急功近利的思想反而不利于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對語感培養(yǎng)形成一定的障礙。通過設定明確目標,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進行預感的訓練,結合具有指導性的朗讀,一步一個臺階,完成語感培訓的目標。古詩文《靜夜思》的朗讀,可以通過第一次的朗讀讓學生了解古詩文的大致涵義,理解詩人李白當時創(chuàng)作的基本情感,然后進行第二遍的朗讀,讓學生想象李白在皓月當中的晚上,進行獨自遠眺的場景,體會詩人李白當時的創(chuàng)作背景之后,在進行第三遍富含感情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到詩人當時的孤獨情感和思鄉(xiāng)情結,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還可以配合稍顯悲情的音樂輔助,來讓學生融入古詩文的意境之中,真正領悟其內涵和情感,強化對古詩文的語感。
三、通過想象,豐富語感
在小學語文古詩文的語感培養(yǎng)過程中,想象發(fā)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古詩文語感的培養(yǎng)與對古詩文內容的直接想象緊密相連,密不可分。在古詩文的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形象化的思維想象,通過想象將古詩文的內容場景再現(xiàn),使學生身臨其境,切身感受古詩文的真實意境,對于語感的培養(yǎng)極其重要。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將對古詩文的理解和場景的想象通過寫或畫的形式直接表現(xiàn)出來,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閱讀,通過對字面的理解全力的去想象,在心中形成“內心視像”,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有利于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還對于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也是大有裨益。
四、結合生活體驗,深化語感
從一句名言“語言來自于生活,產(chǎn)生于勞動,生活實踐是語感體驗的最佳途徑”中可以看出生活實踐才是產(chǎn)生語感的最佳途徑。所以,在小學語文古詩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將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僅僅寄托在教學課堂上,也不能僅僅靠查閱字典來領悟古詩文的文化內涵,要讓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開拓他們的視野和見識,用心去領悟對大自然的切身感受。除此之外,還要讓學生融入社會,體驗生活,在生活中體會人情冷暖,要求他們積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增長社會經(jīng)驗。在古詩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的啟發(fā)他們對生活的聯(lián)想,喚醒他們腦海中已經(jīng)存在的潛在意識,建立對古詩文情感共鳴,從而增強對古詩文語感的培養(yǎng)[3]。
五、運用積累,沉淀語感
在古詩文的語感培養(yǎng)過程中,雖然可以通過朗讀、想象、聯(lián)想以及生活體驗等最為基本的形式來進行逐步的培養(yǎng),但是僅僅靠感受和領悟,還是無法做到得心應手,靈活自如的運用。在情感的積累上,堅持長期的進行積累和運用,才能妙語成珠。對于語感的積累過程,也是強化訓練,提高語感感悟的過程,教師要不斷的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運用,來強化對古詩文的記憶,逐步的進行文化內涵的沉淀,增強語感的培養(yǎng)。
六、結束語
小學古詩文語感的培養(yǎng),需要通過不斷的查閱資料、加強朗讀、激發(fā)聯(lián)想、結合社會生活,并不斷進行積累,才能逐步的讓學生充分的在理解古詩文的基礎上,理解其內涵,深化自身感受,從而增強對古詩文的語感培養(yǎng)。
作者:商嶸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建軍路小學
- 上一篇:高校圖書館學論文
- 下一篇:醫(yī)學人文教育的文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