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理論在高中文學課文的應用
時間:2022-11-20 04:19:52
導語:審美理論在高中文學課文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中文學課文有自身的內部世界和精神內涵,學生需要通過想象、構思等意識活動,理解和體驗文學課文中的藝術情感。思維意向是每個學生主體都具備的審美知覺模式,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文章中的藝術情感,促進學生對文中典型意境與典型人物的認知體驗。因此,本文以審美理論為基礎,對高中文學課文閱讀教學的新視角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審美理論;高中文學;閱讀教學
高中文學課文閱讀教學與審美理論教育的深度融合,可以達到美化學生智慧、心靈、道德、語言、行為、體態的教育目的。因此,教師應當遵循學生的思維規律,以審美理論教育為指導,從學生的實際認知體驗角度入手,將高中文學課文視為一種以語言為載體的審美符號,并通過合理的引導和啟發,幫助學生建立主體審美知覺,促進學生和諧意識與審美意識綜合發展。
一、培養學生審美想象,感受文章語言美
高中文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自身的閱讀經驗,加強對學生審美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進入文本的自由想象空間,通過閱讀和鑒賞,深刻地感悟文本中的審美意識和思想情感。在高中文學課堂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清晰地梳理文章的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深入感受文章的語言特色,并圍繞文章的結構特點,品味作者對文章景色和人物的敘述方法,感受文本中傳達出的景物形象美。由于高中文學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教師要讓學生掌握作者風格手法的基礎,聯想自己內心的風景特色。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可以結合自身實際經驗,將文字幻化成完整的形象與生動的審美情感,進而使學生可以運用豐富的想象力總結出關于描寫風景人物的語言特征。讓學生通過對文章的主觀體驗,挖掘出文章獨特的審美價值。因為,每一部文學作品中都融入了作者豐富的情感與思想心境,學生只有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文學作品的藝術美、自然美、人文美。教師要及時通過問題引導啟發學生,將文學作品的審美因素與學生的審美經驗串聯在一起,使學生的審美思維更接近作者表達的語言美和結構美。教師在審美教育理念指導下,要循序漸進地用心體會文中語言內在美。
二、培養學生審美情感,感受文章形象美
教師在文學閱讀教學中,要不斷開拓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讓學生主動在文本中感知美、獲取美。因為情感是文學作品的本質,只有充分調動學生豐富的審美情感,才能加強自我對藝術審美的認知。同時,為了進一步升華學生對文章的審美情感,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文章敘述的背景入手,向學生介紹關于作者創作等相關知識,指導學生朗讀并分析詩詞音韻與結構中寄寓的思想、感情、情緒。由于高中文學作品特點鮮明、類型豐富,每部作品都蘊涵著典型的創作風格。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一邊思考文章的風格特點,一邊進行反復的欣賞閱讀,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體驗文中淡淡哀愁、高昂的斗志和飽滿的熱情。教師在課堂中圍繞審美教育理論,要讓學生感性的融入情感理解美、欣賞美,并通過合理的引導讓學生在逐步深入的閱讀中領會詩篇中的美,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反復的品味,并采取誦讀吟詠法、演講法、啟發引導法、欣賞法等,激發學生內心真實的情感反應,讓學生通過主觀感性的情感體驗,接受文章中美的熏陶。文學作品包含著作者復雜的情感因素,教師要圍繞審美理論,讓學生在反復品味和解讀中感受和體驗文章的形象美。
三、培養學生審美知覺,感受文學意境美
高中文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日常知覺過渡到審美知覺中,激發學生對文學意境美的深刻感知。由于語文學科審美教育,主要是通過語言對作品在進行剖析,教師可以運用豐富語言情境為學生設定審美意境,激發學生的審美知覺,促使學生通過細致的閱讀,感受文中的喜怒哀樂。閱讀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審美思維進行啟發,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感受文學作品中的景色美、人物美、形象美。同時,為了讓學生可以細膩地品讀和準確把握文本審美意蘊,教師可以調動學生的知覺經驗,增強學生對文本意境美的感知體驗,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親切感,還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審美知覺需求,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文章的語言美和意境美產生精神和思想上的共鳴。比如,教學《林黛玉進賈府》時,在誦讀與探討分析中,引導學生把握作者對人物的刻畫,學會運用審美思維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美和意境美。
四、結語
在高中文學課文閱讀教學中融入審美理論教育,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思維創新和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以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經驗為依據,充分激發學生語言、感知、交流等多方面的潛能,引導學生進入豐富多彩的文學世界,并啟發學生運用想象力欣賞文學作品,深刻把握文中的情感表達,促進學生主體審美心理和認知情感的發展提升。
參考文獻:
[1]管兵.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分析[J].學周刊,2018(15).
[2]代露丹.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的審美教育[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22).
作者:陳明淑 單位: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第一中學
- 上一篇:淺析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
- 下一篇:高職學生心理保健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