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課程體系建設的具體措施
時間:2022-08-31 09:44:09
導語:校企合作課程體系建設的具體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自近代以來我國與西方教育的不斷接觸和經驗的學習,使得現階段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揭開了新的篇章。可以說,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再能夠適應時展的需求。同時,伴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普及率的逐漸提升,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校企合作的框架內進行課程體系的創新型建設也成了現階段高校發展的主要方向。簡單而言,校企合作的課程體系包括三部分:分別是學校課程、校企共建課程以及企業課程。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絕大部分的學校還是只關注學校課程建設的教學部分,對于涉及企業部分的課程建設總是存在忽視的現象。本文主要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對課程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重點、難點加以分析,并且提出切實可行地改進方案,僅供參考。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課程體系建設
在現代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大多數學校過分關注學生專業課的理論知識,而忽略對于其相應的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換句話說,即在校企合作的課程框架內,過分關注于學校課程的學習,忽略與企業課程相關的實踐知識的學習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這種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逐漸暴露,尤其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相關教育,如若忽略實踐能力的培養,則莫過于缺失了最主要的本科教育內容。這種情況的出現不僅僅是對于學生未來不負責任的表現,更是對國家未來發展不負責任的表現。因此,若想實現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真正培養出國家未來建設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就必須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進行課程體系的改建。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建設的現狀及背景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經濟迅速發展,市場中的人才需求進一步加大,同時對人才的要求也逐漸嚴格,企事業單位對于人才的招收類型逐漸轉為應用型人才。此外,我國的本科教育,在國家對于本科入學率的要求下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實現了從以往的精英教育模式向為大眾教育模式的轉變,本科教育在全國的普及率得到大幅提升。而且,從大學類型的分布比例來看,應用型本科學校的數量明顯提高,也從側面反映出國家現階段的教育發展目標已經逐漸轉移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上。同時,現階段的發展仍然保持以校企合作為發展基礎,為了更好地順應國家的發展要求,培養符合時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加強企業課程的學習以及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更是必然要求。為此,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該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密切聯系,建立起校企合作課程體系,共同打造雙贏的合作模式[1]。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課程體系的基本結構
校企合作課程體系的基本結構主要包括三種類型,每種課程內容都有各自的特點以及培養重點。
(一)學校課程
學校課程就是傳統的教學模式,由學校教師負責教學任務,以培養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培養學生未來職業成長能力為目的,教學活動的主要開展場所是學校。盡管長久以來,中國本科院校的教學模式一直是學校課程,但是為了更好地滿足新時代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在新型的課程體系中,學校課程的教學安排也應該涉及一些有助于提高職業發展能力的課程,或者是可以提高學生職業競爭力的課程,為學生在今后日益嚴峻的就業市場中取得更大優勢,奠定其自我發展的基礎[2]。
(二)企業課程
顧名思義,企業課程不同于傳統的學校課程,該課程與企業的聯系更加緊密,通過對相應課程的學習,在校學生對于未來就業所需要的崗位技術要求有更加直觀地體驗。通過實際操作,學生們將更好地掌握這些職業技能,以確保自身在未來競爭中擁有更強的職業競爭力。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學校可以安排一定的實習時間,使學生真正了解實際的工作環境以及具有更加真切的工作體驗,不僅有利于其更好、更快地掌握課本所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使之對于未來可能從事的工作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在以后真正進入工作崗位時,能夠更快地適應工作環境,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一舉兩得[3]。
(三)校企共建課程
所謂校企共建課程,即同時具有前述兩者的共同優勢,既保證課程的理論性又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由于各應用型院校所培養學生的類型以及專業不同,所以對于人才的培養方式也不盡相同,所以校企共建課程體系的建立不可一概而論,而應該結合專業培養的需求,進行針對性的課程安排。校企共建課程的授課方式相較于前兩者更加具有多元化。其一,主要是依據企業的實際發展需求進行相關課程內容的設置,由學校的教師以及企業相關管理人員共同完成教學內容的講授。其二,盡管仍然是學校教師與企業管理人員同時授課,但是卻分別負責不同的教學內容,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分別進行講授。其三,則完全由學校教師擔任授課任務,盡管企業不參與授課內容的傳授,但是需要提供實習所需場地以及相關設施,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起輔助性作用[4]。
三、校企合作課程體系設計原則
正如前文所述,以校企合作為基礎的課程規劃體系,就是要培養更加適合企業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因此,不難得出該課程設計體系的主線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但作為實踐操作的基礎,學生們同時也需要對于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學校方面一般會采取校內教師與企業管理人員同時授課的模式,建立起同時兼顧兩種發展要求的學習模式。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可以分為公共課程和專業課程兩個大類。
(一)公共課課程
公共課程即屬于學生教學培養方案中必須具備的基礎性課程。一方面用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思維模式、提高學生基礎知識以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另一方面,也為后續專業課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5]。
(二)專業課課程
專業課區別于公共基礎課程,具有較強的專業特色。不同的專業所設置的課程內容不同,但其培養目標均為提高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專業課課程在本科的學習中,又可以大致分為專業知識理論學習,以及專業知識實踐操作學習兩部分。旨在通過實際操作,使得學生對于專業知識有更加扎實地掌握。
(三)教學內容安排原則
由于新時展下市場需求的變化,對于教學課程教授內容的安排也必然會隨之變化,以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首先,教學內容的安排要兼顧市場需求和學生發展需求,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意愿。在完成基本教學內容的安排之余,增加選修課的內容,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更好地輔助專業知識的學習以及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其次,教學內容要做到與時俱進。盡管課本內容不能隨時依據最新的研究方向進行及時的變動調整,但是教師及企業相關管理人員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要做到以課本以基礎,不斷輔以最新的研究內容及研究方向,緊跟時代潮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做到立人先立德,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做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四、校企合作模式下課程體系構建及實施難點
盡管在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行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有諸多優勢,但是在其課程構建以及具體的實施過程那種,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具體內容如下:
(一)課程內容繁多的問題
在設計課程的過程中盡管所遵循的原則很明晰,但是在具體的課程安排時,難免會存在課程內容繁多、課程安排存在沖突的問題。若想同時兼顧企業相關課程以及正常的課程教學任務,則不可避免地會為學生帶來嚴重的課業負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盲目追求課程種類的增加,反而會導致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的問題出現,得不償失。因而對于具體教學課程的安排問題,是阻礙校企合作教育教學模式真正有效實施的最大障礙之一[6]。
(二)合作企業的積極性不高
與學校合作的企業,大部分存在合作積極性不高的問題。由于企業的發展目標是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在于學校合作教學的過程中,難免會因為相關事宜的安排,耽誤原本的工作計劃,甚至造成經濟損失。學校與企業之間缺少互惠合作的基礎,兩者之間難以建立起良好高的合作關系以及合作模式。無論是對于學校還是企業,在追逐各自發展目標的過程中,忽略兩者之間的合作,都會使得合作關系流于表面。
(三)企業的教學缺乏經驗豐富的老師
由于企業在招攬人才時,以及日常的工作中,并沒有刻意去培養教學型人才,同時本科生對于知識的學習往往依賴于老師豐富而有趣的教學課程安排。兩者之間的矛盾使得學生即使是在專業實踐課程中,也會由于缺少興趣而導致對于知識的學習到不到預期效果。而這種情況的出現并不是少數,講課內容缺乏重點、教課方式過于死板,都成為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學模式難以有效開展的原因之一。
五、校企合作課程體系建設的具體措施
基于針對課程安排體系中存在的實施難點的針對性分析,可以更加高效且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一)對于課程的數量進行合理的取舍
正如上文所述,如果只是單純追求課程數量,則會得不償失,甚至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可以在對于課程內容進行有效歸類分析的基礎上,對于課程的內容進行有效的取舍,從而在最少的課時下實現最優質的教學效果的目標。一方面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另一方面可以為其選擇喜歡的選修課留下更大的時間余地。
(二)建立校企合作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
可以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設置第三方的監督機構,通過第三方的有效監督控制,實現校企雙方教學管理安排的平衡。同時可以設置對于教育教學工作的客觀考核標準,合理的分布學校教學以及企業教學的內容,最終進行相關內容的考核,以提高相關教學人員的積極性,減少消極懈怠等問題的出現。通過監督機構規范校企合作課程的教學過程,對于教學質量進行有效監控。同時也需要增加對于企業教學任務承擔者教學能力的培養,降低客觀原因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影響。
(三)增加校企合作課程建設過程中的資金投入
正如上文所述,企業不愿意參與校企合作課程體系的實施過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經濟利益的損失,面對這樣的問題,讓企業放棄經濟效益是不可能的,因而可以通過增加建設過程中的資金投入以達到吸引企業合作的目的,確保企業在合作過程中的利益基本不受損失。
六、結束語
盡管校企合作的課程建設體系已經提出多年,但是由于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難以規避的問題,因而并未得到有效實施應用。對于問題的針對性分析以及有效解決方案的提出并不難,而更重要的工作還是在今后的建設過程中,學校與企業的相互配合、互相磨合的漫長過程。可以說,唯有兩者協調配合,才能更加順利地實現在校企合作基礎上,達到更好應用本科院校課程體系的建設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同莊,胡明,郭健鵬,等.以能力為導向的單片機卓越工程師培養[J].高教學刊,2016(21):92-93.
[2]侯雪梅,李志博,于磊,等.軟件工程課程群案例庫建設和實踐教學方法研究[J].大學教育,2019(10):11-13.
[3]黨躍軒,畢鳳陽,翁江翔.應用型本科模具設計與制造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冶金教育,2010(3):40-43.
[4]李向軍.西安文理學院計算機專業課程與課程群建設探究[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114-117.
[5]王春滿,徐文苓.河北地方院校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建議[J].時代金融,2011(9):157-158.
[6]楊金鳳.試論高校體育教學對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性研究[J].內江科技,2011,32(5):106-107.
作者:崔欣 王勇 王曉南 鄭義 單位:長春科技學院
- 上一篇:動漫制作技術專業校企合作的實踐
- 下一篇:校企合作企業思政人才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