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視域下學生人格檔案建設

時間:2022-10-11 05:23:52

導語:心理學視域下學生人格檔案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心理學視域下學生人格檔案建設

摘要:學生心理健康對于學校教育事業發展至關重要。構建人格檔案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系統工程,是破譯學生心理密碼的重要開端。在構建學生人格檔案的過程中,需要遵循科學的指導理論和正確的建檔原則,從根本上消除人格檔案建設的障礙。文章簡述學生人格檔案建設的相關研究,分析當前學生人格檔案建設現狀,重點探討了破譯學生心理密碼的技巧,證明人格檔案建立是破譯學生心理密碼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學生;心理密碼;人格檔案

教育部頒布的《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意見》指出,現代學生教育發展進程中,保障學生心理人格健康化是推動教育發展的基礎條件。我國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率高達36%,其中28%是因為學生心理健康而導致的犯罪,相比2016年,學生因心理人格問題而造成的犯罪率增長了10%。因此,學生人格檔案的構建,是教育發展的必然,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必要條件。學生心理密碼是通往學生內心深處的鑰匙,是透視學生心理的工具。心理密碼是構建學生人格檔案的輔助利器。

一、當前學生人格檔案建設現狀

目前我國學生人格檔案的構建針對的主要人群是7-18歲的小中大學生。目前我國大中小學生人員總數為3.6億人,而建立人格檔案的僅為1.26億,占總人數的27%,且主要集中在城市人口中。以上數據說明,我國學生人格檔案的建立還存在較大的空間。在學生人格檔案構建的內容方面,一份標準的“人格檔案”應當面向學生的心理、人生價值觀及人際等內容,在此基礎上的其他指標,像領導能力的指標仍然需要經過論證研究后提出最終的決定。根據抽樣調查,我國32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學生人格檔案中80%的內容只有學生心理素質這個單一的內容,且內容分散混亂。由此看出,目前我國學生人格檔案建設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并未真正落實。

二、破譯學生心理密碼的檔案技巧

1.察言觀色的檔案技巧。近代心理學的研究發現,面部的表情神態會將個人的情緒和心理充分展現出來,這也是通往內心世界的第一道門。在現實情況下,學生本身的想法都會通過面部實現不同程度的表情展現。這要求在破譯學生們心理密碼的同時,必須注意觀察學生的臉部表情變化,以察言觀色的形式,在學生臉部表情中尋找答案,從而精準地掌握學生本身的心理變化。教師還需記錄好學生們經常流露的神態與表情,利用檔案的形式進行保存,這能夠為往后學生心理密碼的破譯提供一定參考。隨著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他們在生活方面的閱歷也將不斷豐富,因此所展現的表情并不能表達本心。而采取察言觀色雖能夠幫助教師迅速破譯學生的心理密碼,但難以直接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

2.辨聲析音檔案技巧。隨著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心智也日益成熟,通常會自發地選擇隱藏自己的內心,因此所需破譯的心理密碼開始變得異常復雜,難以迅速實現破譯效果。然而,也有部分學生的心智不夠成熟,在具體的知識水平、生活經驗及處事能力等領域還不夠完善。此類學生一般在潛意識里選擇不斷地控制和調節自身,一旦思想沉淀到一定程度,則必然采取某種方式釋懷。比如,由于校內規章制度管束較嚴,多數心理活動比較豐富的學生都開始采取日記的方式來實現自身情感的釋放。因此,這要求教師通過辨聲析音的方式來觀察、留意學生們的語言狀態,具體觀察學生說話時的神態變化、語氣節奏等,針對學生的說話的核心內容進行分析,然后將所觀察到的一系列內容,通過檔案的形式進行保存。這才能給學生人格檔案的建立奠定堅實基礎。此外,還要求教師借用靈活啟發的方式,促使學生勇于講真話,從而切實提升教師的工作效率。

3.行為舉止觀察的檔案技巧。通過上述內容可知,學生的臉部表情及語言內容都是其內心活動的體現,不過這兩種內心活動具有較為明顯的不確定性及隱蔽性。學生的心理表現直接影響其外在情緒情感的穩定,同時比較容易受到外來因素的干擾,導致學生在具體行為上出現一些幅度過大或者過于偏激的狀態,一般在自制力較差的學生身上普遍可見。這要求教師盡可能多地注意平常表現較差的學生,從此類學生的日常行為當中找出其隱藏的真實涵義。這才能有效提升教學工作的效果,方便學生管理工作。所以,教師必須對學生們的各項行為進行檔案式記錄,以便于往后對學生心理密碼的破譯,從而建立起有效的人格檔案。

三、當前學生人格檔案建設的主要問題

1.學生人格檔案普及率不高。在目前的我國1.26億份學生人格檔案中,有8765萬份是大學生人格檔案,中學生人格檔案為3035萬份,小學生人格檔案為800萬份。可見,現階段我國的學生人格檔案建設依舊不成熟,其服務對象主要是大學生群體。江蘇、重慶、江西等地的《教育十三五規劃意見》也顯示,學生心理人格檔案的建立和學生心理輔導的主要對象是大學生人群,相關檔案構建的方向出現了嚴重偏差。生命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就人格檔案來說,對每個人生命中任何一階段心理狀態記錄的真實性,均會對個體后續心理狀態及行為的評價產生重要影響。當下學生人格檔案建設嚴重缺乏關注個人終身心理狀態發展的實踐經驗。此種理論視角和實踐的缺乏,會導致研究者難以通過心理檔案獲取個人人生中完整的心理變化。這在縱向上忽視了個體心理特質發展特征,橫向上忽視了個人心理特質的差異化。

2.學生人格檔案內容分散且混亂。學生人格檔案內容的分散主要體現在:學生中學時期的人格檔案與學生大學時期的人格檔案,存放在不同的檔案管理的機構,不同階段的檔案都是相對獨立的個體。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目前上海交通大學4.24萬份學生人格檔案中,只有1.32萬份人格檔案具備學生的小學時期、中學時期人格檔案的完整內容,僅占檔案總數量的31%,這一現象在國內眾多高校普遍存在。由此可見,當前的人格檔案更多注重采取心理測試的方式來明確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我們可直接將這種心理測試的結果作為干預和矯正的重要依據。在教育領域當中,人格檔案雖已經真正成為心理健康評價的重要工具,內容卻變得越來越混亂無序,最終任何與心理相關聯的內容都直接被收容其中。而這種復雜的結構內容,不但給研究者資料的提取帶來一定難度,也讓學生自己開始懷疑人格檔案內容的真實性與有效性。在此背景下,多數學生在進行人格檔案的填寫時,更多地采取一種敷衍的態度,這就直接給研究人員的統計工作帶來巨大的困難。部分人格檔案的建設采取照搬照抄國外經驗的方式,使得人格檔案系統在微觀上難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宏觀上也難以與本土文化完美銜接。

3.建立人格檔案所采用的技術落后單一。現階段,我國75%的學校在建立學生人格檔案的過程中,依舊是以傳統的紙質量表作為資料的收集載體。現有的人格檔案軟件也并未緊隨時代的步伐,大部分依舊是單機版本,僅能在一臺電腦上運用。網絡版本的人格檔案軟件大部分也僅能在學校的局域網當中運用。此外,目前我國關于學生人格檔案管理的軟件只有6種,因為學生人格檔案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檔案,所以無論是在穩定性還是在易用性方面,當下的人格檔案軟件皆存在很大的不足。單機版的人格檔案軟件操作繁瑣,難以進行大批量的用戶數據收集,使得檔案研究者后期的工作難度較大。現存的網絡版人格檔案軟件的人際交互界面欠友好,很多瀏覽器都不支持。部分學校反饋,若網絡版本的人格檔案同一時間的填寫人數破千的話,系統便會自動關閉。

四、從破譯學生心理密碼的角度加強學生人格檔案建設

(一)及時掌握大學生心理動態并實時更新檔案

學生的心理變化處于一種持續變化的狀態,有必要對學生人格檔案的建立做好動態化的管理,在此基礎上及時有效地掌控學生心理層面的變化規律,定時定期地創新檔案的內容與形式,不斷完善和補充檔案內容。這需要安排較為專業的人員,努力做好檔案內容和形式的更新和創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每隔半年或者一年的時間來對學生的人格檔案進行一次完整的補充,平常只需結合所觀察的學生心理問題進行追蹤和輔導,及時地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獲取檔案內容更新的材料。這樣才能在破譯學生深層心理密碼的過程中,將人格信息記錄存檔,最終切實提升人格檔案的實際應用價值。

(二)嚴格保密且不可隨意散播

構建學生人格檔案與學生自身的隱私密切相關。這要求相關檔案工作人員切實做好信息保密工作。從內容上來看,這些學生人格檔案包含了學生的隱私信息、暗示的信息、人際信息以及學生自身心理問題的記錄等。人格檔案的內容必須征求學生本人的意見,如不征求學生意見就公開信息,必然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對于檔案信息查閱人員,需結合其實際需求情況來決定是否允許查閱,要求仔細核對查閱人員的身份信息。學生通常可以隨時隨地查閱自身的檔案信息,而相關教師則只能查閱自身管轄范圍的人員檔案信息。所有查閱學生人格檔案的人員必須做好保密工作,不可隨意散播人格檔案信息內容,避免引發不良后果。

(三)多渠道收集學生信息并充分發揮檔案的育人功能

這要求采取綜合性的具體方法對學生信息進行檔案式收集,如細致觀察、實時評測、問題診斷及統計評估等。通過此類方式能夠極大地豐富學生的人格檔案內容。同時,需針對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進行持續性跟蹤,對學生的心理動態進行及時的掌握,形成定期更新人格檔案的管理機制。此外,還需對所建立的人格檔案進行功能強化,大力提升其思想政治教育價值。通過充分運用人格檔案資源來不斷強化其思政教育功能。只有用于教育領域才能保證教育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而在實際的學生管理當中,必須充分結合學生本身心理情況來制定科學化的管理策略,以此提升學生管理的效率水平。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可充分結合學生自身性格、興趣傾向等采用差異化的教學方式,切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與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淑娜,劉海燕.淺析大學生網絡化心理檔案的動態分層管理模型構建[J].山西檔案,2016,12(2):127-129.

[2]俞國良,侯瑞鶴.論學校心理健康服務及其體系建設[J].教育研究,2015,10(08):125-132.

[3]莊庸.改變,從“00后”的心理開始——《今年,我們小升初》出版筆記[J].出版廣角,2013,10(18):50-51.

[4]陳陽.畢生發展觀視角下的健全人格心理檔案構建模式[J].蘭臺世界,2015(17):61-62.

[5]霍戰旗.檔案管理者積極人格的構建[J].蘭臺世界,2007(15):46-47.

作者: 梁杰華 熊少青 單位:廣西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