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心理學實踐教學改革探究

時間:2022-03-11 09:54:51

導語:應用心理學實踐教學改革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應用心理學實踐教學改革探究

一、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近兩年,本研究團隊人員走訪了廣東、山東、福建、河南和湖北等五省份10多所省屬醫藥院校,實地了解到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建設情況。根據應用技術型高校的建設發展要求,歸納起來,各高校在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實踐教學學時不夠。從教學計劃來看,一是學時分配不合理,理論學時偏多、實驗學時偏少,大多數院校該專業實驗學時不足20%,明顯存在偏重理論的現象;部分課程完全為理論教學,如變態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和人格心理學等。在心理測量與評估課、心理統計學等課程教學中缺乏專門的測驗軟件,也沒有安排上機實驗課;在心理咨詢與治療課程安排上沒有安排實踐技能操作課時。二是實踐技能類課程設置少,少數院校只開設有1門。三是部分院校沒有開設見習課。四是實習期限太短,少數院校僅有3個月。缺乏實驗教學和實踐技能操作,學生難以深化理解相應的理論,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4,5]。(二)設計或創新性實驗項目不多。從實驗內容來看,部分高校由于該專業起步較晚,實驗室建設投入力度不夠,實驗設備不足,從而導致創新性或設計性實驗無法正常開出,甚至少數高校設計或創新性實驗開出率不足10%。(三)實驗教學方法單一。從實驗教學授課質量來看,部分高校教學效果不太好,主要原因是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多,而以學生為中心的討論式、體驗式等方法少,學生的積極性不高,甚至于有些學生把實驗課等同于理論課[6,7]。(四)實習基地建設滯后。主要表現在:一是沒有固定的實習單位;二是現有的實踐基地管理松散;三是指導教師帶教水平不夠高。從而導致學生實習內容、實習目標都無法正常完成,學生實習存在走形式、走過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未來的就業。

二、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內容

實踐教學質量的好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應用技能水平。我校是湖北省首批試點轉型發展的高校,重點培養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根據教育部和省廳有關轉型發展的相關文件精神要求,我校提出了“早實踐、多實踐、反復實踐”的實踐理念,大力嘗試了以下改革措施。(一)增加實踐學時,構建“實驗課+見習課+實習課”即“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增加實踐學時,給予學生更多的動手動腦的機會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前提。為此我校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調整:一是增加實踐學時。按照1∶1的比例設置專業課程理論和實踐學時。同時,在每學期開設選修課時,也盡量要求理論和實踐學時符合1∶1的標準,提倡實踐學時多于理論學時。二是設置見習環節。見習課不同于實驗課,實驗課強調學生親自動手,但見習課一般強調的是學生聽、看、思。為了真正意義上達到見習課的目標,我校的具體做法是上午理論課,下午見習課,并且盡量做到理論內容和見習內容一致。同時,針對理論章節的內容,建設了與之配套的大量的見習視頻軟件,學生們通過觀看,結合教師對重點問題的講解,達到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深化。三是延長實習時間。針對其他高校實習期限比較短的問題,我校將該專業學生實習期限延長至1年,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完成實習內容,并熟練地掌握專業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能。(二)優化實驗內容,增加設計性或創新性實驗數量。圍繞我校該專業設定的“人際溝通與協調”、“心理咨詢與治療”和“心理測評及應用”三大實踐技能目標,整合優化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人格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心理測量學、社會心理學、心理統計學、老年心理學等課程實驗實訓內容,使每門課程的實驗選題真正具有不重復性、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引導學生獨立開展課程實驗設計,而且要求設計性或創新性實驗比例不低于50%。設計性或創新性實驗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視學生已學的知識結構情況由教師協助而定,每個設計性實驗的設計內容要緊密相關、層層遞進、形成體系,以便于系統地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普通心理學和實驗心理學中選擇了“人格成因”、“能力測試”、“情緒分析”、“自閉癥分析”和“抑郁癥分析”等重要內容進行了實驗設計,通過課程實驗讓學生親身經歷和感受了團體自我、人際交往、社會認識、心理語言等概念所反映的心理咨詢的內涵,從而加深對學科概念來源于心理咨詢實踐的感受[8]。(三)改革教學方法,積極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教學理念。由于受實驗條件的限制和學科性質的影響,心理學傳統實驗教學方法主要集中在案例教學法,通過學生聽、看、思等環節,來逐步引導學生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相應的實踐技能。但在案例教學中學生大多數被動地在接受知識,而且也很難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跟上教師的節奏,實踐效果也難以正確評價。在本次實踐教學方法改革中,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教學理念,將形成性評價貫穿于實踐教學全過程,適當改進案例教學,大力倡導體驗式教學方法。改進案例教學就是要改變案例教學中師生的角色,即變學生聽為學生講、變教師講為教師評。通過學生親身對常見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指導教師針對學生剖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點評,幫助學生逐步學會把握案例分析中的關鍵因素,掌握解決問題的原則與要點,并將所學到的心理咨詢知識、心理測量知識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體驗式教學法重在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校的做法有三種:一是情景模擬,即讓學生按事先提供的案例為腳本進行角色扮演;二是行為體驗,即利用周末組織學生親身參加具體的心理咨詢服務實踐活動;三是視頻觀摩,即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況下,通過電視現場直播的方式讓學生觀摩、體驗真實的咨詢與治療情景。通過體驗教學,通過交流討論可以使學生對心理咨詢與治療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和親身的體驗,深入理解書本理論知識,準確把握心理治療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技能[9,10]。(四)共建實踐基地,不斷提升指導教師的能力水平。實踐基地建設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筆者認為目前要從根本上解決實踐單位和學校“兩張皮”的問題,就是要走共建共治共享之路,要讓實踐單位真正成為象學校一樣的辦學實體,責任共擔、榮譽共享。我校的具體做法有四點:一是制定實踐基地建設標準,選擇有一定教學科研水平的心理服務機構作為我校的實踐教學基地;二是理順基地管理體制,學校把基地當作學校的一部分,每年學校劃撥專項經費支持基地硬件建設;三是基地帶教人員作為學校兼職教師享有和學校專職教師同等權利,學校定期或不定期對基地教師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并支持其外出開展學術交流;四是學校制定嚴格的基地兼職教師考核管理辦法,對在帶教過程中表現優異的帶教教師進行一定的物資和精神獎勵。通過上述舉措,我校建立了較為穩定緊密的校社(社區)、校醫、校企關系,實踐指導教師的帶教水平有了顯著的增長,為我校培養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評價

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我校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內容從2017級學生中逐步得以實施。現就普通心理學實踐教學改革后,2017級學生的學習情況與改革前2016級對比分析如下。(一)實踐部分考核成績優秀率有大幅度上升。2016級參加考核的人數為41人,成績在80分以上有12人,優秀率為29.3%;而2017級參加考核的人數為37人,成績在80分以上有25人,優秀率為66.6%,顯然成績優秀率有大幅度上升。(二)結構式問卷調查滿意度有顯著上升。結構式問卷調查注重調查學生對實踐課程改革的滿意度。問卷有4個題目,分別為實踐課程實用性滿意度、創新性滿意度、參與性滿意度和總體滿意度,采用4級記分制,依次為非常不滿意、不滿意、滿意和非常滿意,分別記為1、2、3、4分,結果見表1(p<0.01)。從上表1方面可以看到,調查結果按照滿意度的平均分來排序依次是實踐課程實用性滿意度、實踐課程總體滿意度、實踐課程學生參與率滿意度、實踐課程創新性滿意度,說明學生對實踐課的總體滿意度比較高,特別是在實踐課程的實用性方面。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2017級學生滿意度較2016級有顯著提高,充分體現了專業實踐課改革符合學生自身需求,注重課程的實用性,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相結合。同時,通過實踐改革也進一步展現出了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創新意識,為我校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做進一步改革指明了方向。

總之,改革是教學永恒的主題,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在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方面,通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基地共建的改變,打破過去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突出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取得了一些實實在在的效果,但與人才培養目標和現實社會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改革逐步深入的過程中需進一步在轉變學生觀念、提倡教師愛崗敬業和改革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下大力氣,確保國家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落地落實。

作者:劉濤 單位:湖北醫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