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心理學與思想政治教育途徑與方法

時間:2022-10-12 09:47:16

導語:認知心理學與思想政治教育途徑與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認知心理學與思想政治教育途徑與方法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學之間的密切關系,若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可以在理論上借鑒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剖析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當中的問題,并將認知心理學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相結合,提出相關的解決措施,在實踐中有效地增強教育過程的有效性。

1認知心理學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①使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科學化: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外在需求,也要與個體心理活動內在需求相貼合。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設計、教學方案、教學方法等各個環節,都需要掌握個體心理活動及規律,結合受教育對象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開展教育活動。因此,把認知心理學應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將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預見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優化受教育對象的思想體系,而認知心理學正是研究個體認知規律的科學。兩者相結合,將會對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準確的預知和把控,并針對受教育對象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提出解決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動地、可預見性的改造教育對象的意識活動;③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通過運用認知心理學的科學理論,可以迅速準確的糾正受教育對象的認知偏差,使不良思想在萌芽狀態得到控制,培養教育對象科學價值觀。認知心理學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論基礎,通過因材施教和區別對待的特殊方法,增強針對性,有效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2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認知心理問題

①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錯誤認知:受教育者在學習政治理論知識時,往往存在心里矛盾。一方面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追名逐利的工具,比如應付考核,便于升職提拔;另一方面,把教育過程當作思想灌輸的被動過程,加上一些不屬實的負面消息,產生消極的反感情緒,又無奈接受教育課程,使教育對象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錯誤的認知;②在思想政治教育宣傳方面的認知防御:教育者常常通過樹立典型來引導受教育者的行為,但是由于存在一些失實的夸張的消息,致使教育對象懷疑模范事跡,對模范高尚的品質和道德產生懷疑。在教育宣傳過程中,教育對象先入為主的設置了心理防線,極大地削弱了宣傳的正面作用;③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單一:現實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缺少靈活性和針對性。教育者總是傾向于單向的灌輸思想知識,缺乏與實際需求的結合,更忽視了教育對象的心理動態。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教育對象的興趣,積極性和能動性都受到了打擊。雙方缺乏思想溝通,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大大降低。

3思想政治教育與認知心理學結合的方法

①改善學習方法:因為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具有較高的抽象性,理論比較深刻,教育對象不易于理解,所以教育者可以通過歸納與類屬的方法,引導教育對象在其已有知識基礎上通過歸納和總結,從原有的知識結構中來抽象和概括更高程度的新思想理論。類屬學習法可以幫助教育對象在不同的理論知識之間,找到相同的邏輯關系,通過知識的推演和派生掌握規律,掌握更豐富的內容;②提高教育對象知識體系的科學水平:教育者需要引導教育對象建設社會科學理論體系,通過中西方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建立完整的知識理論結構。在知識結構完善的前提下,一方面要培養教育者以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的價值觀,增強民族認同感;另一方面要通過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方式,使教育對象樹立起民主和法治意識,提高其道德水平;③改造和優化認知結構:年輕的教育對象背景知識較落后,認知結構較松散,因此教育者應當針對教育對象的知識結構,分析知識體系的漏洞所在,準確的補充基礎理論,糾正認知偏差,并對教育對象的錯誤認知和排斥情緒進行剔除,具體方式包括實地考察和疏通信息渠道等,給教育對象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④運用信息加工理論設計教育過程:教育者應當利用教學規律,充分調動教育對象的興趣和注意力。通過教育者的個人修養和專業學識,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調節課堂氛圍,促使教育對象投入到思想建設當中。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需要注重感性材料的運用,通過不同的圖形和視頻為教育對象帶來不同感官的刺激,增強其理解能力。在教授新知識時,教育者需要注意,首先應當喚起教育對象原有的知識和理論,以便更大程度地理解新的思想,這有利于教育后期新思想的鞏固和思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個環節,是鞏固和轉變新的思想知識。教育者在這一環節應當綜合運用心理學各種方法,幫助教育對象把新學習的思想和觀念,轉化為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不僅使理論知識得以強化和復習,還能夠在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切實地提高個人政治素養和文化水平。

4結束語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和教育對象雙向交流的過程,為了提高教育活動的有效性,教育者應當將認知心理學相關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找到心理認知問題,并通過多重途徑,有針對性地幫助教育對象優化認知結構,改造思想體系。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動態過程,教育者還應當對思想教育過程不斷改造和優化,才能對實現教育目標產生更有利的作用。

參考文獻[1]

黃宇鑫.認知心理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途徑與方法[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5,10(3):7-10.

[2]黃志華.淺析如何將心理學相關理論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J].中華少年,2017,29(31):25.

[3]姚利民,賀光明.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內涵與特征[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37(3):15-19.

作者:武惠寧 單位:武警天津市總隊訓練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