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心理學教學實踐的應用

時間:2022-03-31 10:06:36

導語:體育心理學教學實踐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心理學教學實踐的應用

摘要:在體育心理學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初學時興趣高、學習氛圍濃,中期懈怠、興趣下降,后期理解不透、應用不深等問題比較普遍。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不僅可以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提升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和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還可以及時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對實踐性知識的應用,提高他們的自效能感,從而助力學習過程的良性循環,從認知、技能和情感多個維度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體育心理學;理論性知識;應用性知識

一、引言

體育心理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兼顧的體育類課程,不僅是體育院校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綜合型大學社會體育專業的基礎性必修課程,主要研究體育運動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現象和行為。首先,作為心理學的分支學科,它以人的心理和行為作為研究對象。其次,研究范疇僅限于體育運動這一特定情境。因此,體育本身所具有的廣泛性、廣義性,決定了體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既涵蓋了體育教育的領域、運動訓練的領域,也涉及了鍛煉心理學的領域。

二、問題教學法的基本內涵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痹谥袊惹貢r期已有“問題教學”的萌芽。西方的“問題教學”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臘,蘇格拉底提出的“產婆術”,即“問答法”。無問、無答,則師者不可以授業解惑也。PBL教學方法(Problemsbasedlearning)在建構主義思想的指導下提出在教學中將課程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問題相結合,激發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F代問題式的教學法應用于教育領域各個學科,或與案例教學相結合,作有水之源,或與自主探究相融合,穿針引線,或與課程資源相匹配,化繁為簡。教師之為教,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問題引導式的教學模式更加強調對話、交往、互動的生成性教學。通過呈現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分析與探究,通過協作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教師評價,對問題做出結論。使學生在分析問題中深入理解學習的知識點,在解決問題中強化理解并鞏固理論知識。

三、問題教學法在體育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資源和工具,體育心理學教材涵蓋了體育教育、運動訓練和大眾健身三個領域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性知識。教學既要立足于教材,也要充實于教材。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鉆研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這些豐富和創新的過程離不開對教學的思考,離不開問題導向。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理論和應用性知識的認識和理解能力存在一定差異,興趣點也不完全相同。因此,有必要對二者進行單獨的分析和研究,從而更好地為體育心理學的教學而服務。1.問題教學法在體育心理學基礎理論教學中的應用。理論性知識,尤其是基礎性理論知識的識記性較強,趣味性相對弱化。體育心理學來源于心理學學科,其基礎理論以心理學理論為出發點,如各流派的心理學理論、焦慮理論、動機理論、歸因理論等。體育心理學中的三條主線包括體育教學中的心理現象和規律、運動訓練中的心理學問題和大眾健身領域中的心理現象。無論哪一條主線都涉及學習和行為這兩個最基本的問題,因此在體育心理學課程中將體育學習的心理學基礎作為基本理論和概述性內容予以呈現和講解,即從心理學的基本學習理論作為出發點,解釋體育運動這一情境下人的學習行為。對于這一基礎理論性知識的教學從以下四個部分的教學環節來呈現:(1)從生活情境出發,提出問題,導入新課①提問:人的行為是與生俱來還是后天習得的呢?②校園暴力影片《悲傷逆流成河》賞析,暴力行為是如何習得的呢?設計意圖:從生活情境出發,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習興趣,導入新課。(2)解決問題,學習理論,應用于實踐①實驗一:兒童的暴力行為之習得過程②提問:為什么案例中兒童會有暴力行為?設計意圖:解釋學習行為的獲得方式之一——模仿。引出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的基本觀點S—R。③實驗二:斯金納的操作箱。設計意圖:解釋學習行為的獲得方式之二——強化。介紹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對體育學習的影響:“刺激—反應—強化”的學習模式。④教學案例分析:運動技能的學習過程。設計意圖:引出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⑤提問:為什么案例中部分兒童并沒有表現出暴力行為?設計意圖:通過反差對比,引出認知心理學理論S—O—R。⑥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與體育學習??偨Y:模仿的本能,環境的刺激和強化,內在認知和自我實現的需求,都是學習行為實現的基礎。(3)引出新問題,激發思考,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思辨能力分組辯論:這三個理論從不同的角度解釋了人的學習行為的機理,這三個理論孰優孰劣呢?設計意圖:通過學習引出新的問題,激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合作探究,通過辯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思辨能力。(4)梳理總結,鞏固掌握設計意圖:從基礎理論出發,對學習的理論知識點進行系統性梳理,內化理解,促進學生進一步記憶、掌握所學知識點。2.問題教學法在應用實踐性知識中的應用。體育心理學中對體育運動中的心理現象和行為進行研究,離不開對理論知識進行應用,即結合體育運動實踐,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強化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育心理學中的應用實踐性知識既包括對體育教學中學生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目標等現象的分析,也包括對運動訓練和比賽過程中運動成績、心理變化這些問題的研究,還有對一般健身人群鍛煉的前因、心理效應等問題的探索。當然也有一些知識同時涵蓋了三方面的人群。掌握提高運動技能的學習策略,并應用于體育實踐中運動技能的學習和提高。對于這一應用性知識的教學從以下四個部分的教學環節來呈現。(1)從近期的生活情境出發,提出問題,導入新課問題情境一:6月17日10點58分,四川宜賓發生地震,重慶人民同時陷入了“偽恐慌”。其間,有的同學幾十秒鐘從樓梯逃離了高層,請問逃生的過程是本能還是技能呢?設計意圖:從近期的生活情境出發,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習興趣,導入新課。(2)解決問題,學習基本理論①逃生的意識:本能。逃生的本領:技能②問題情境二:什么叫作技能呢?有的同學是網游高手,有的同學是運動達人,這些技能都是與生俱來的嗎?如果很長時間不去操練,是否依然能保持“高手”和“達人”的水平呢?設計意圖:通過對技能特點的介紹,引出運動技能的概念和特點。③問題情境三:大家能列舉在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嗎?設計意圖:通過情境體驗,引出運動技能學習過程的變化特征。④案例分析:引出運動技能形成的第一個階段——泛化階段。讓學生在思考中了解到泛化過程的動作特征張三是某大學的一位公體課學生,以前從沒有接觸過籃球的他在選課時選了籃球。開始學練時,他運球動作僵硬、不協調,經常低頭看球,籃球常常從他手里“跑掉”。請問,張三同學的這些動作和自我感覺正常嗎?設計意圖:引出運動技能形成的第一個階段——泛化階段。讓學生在思考中了解到泛化過程的動作特征。請大家設想一下,張三同學繼續練習籃球技術,會有什么樣的變化?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體驗,分析、整理在分化階段、自動化階段的動作特點。(3)引出新問題,學習致用結合運動技能學習的特征,分組探討在運動技能學習的這三個階段分別有哪些學習策略可以促進對運動技術的掌握。設計意圖:結合案例分析,讓學生主動思考并掌握提高運動技能的學習策略。(4)梳理總結,鞏固掌握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系統性梳理,強調技能學習的重要性和應用的普遍性,提高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

四、結束語

問題教學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把學生當作一個活生生的、有個性的、有生命價值的主體看待,深入挖掘主體的內在需要、情感、動機和主觀愿望,從滿足主體生存、發展需要的角度開發其學習的潛力。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挖掘、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深化學生的認知,強化學生對學習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因此,從問題教學法的基本理論出發,結合體育心理學的教學經歷和體驗,一方面從理論的層面呈現了問題教學法的應用過程,另一方面從實踐的層面突出問題教學法的實施途徑。將二者貫穿于體育心理學教學的全過程,既有助于提高體育心理學課程的教學效果,也集中體現了人才培養綜合素質提升的現實需要。

參考文獻:

[1]張慧貞.問題教學法在《現代漢語修辭》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

[2]黎志東,徐志凱.基于案例的問題式教學法在微生態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9

[3]田社平,王力娟,邱意弘.問題式教學法對工科大學生批判性思維傾向影響的實證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

作者:楊慧君 魏小明 王浩驊 王岫鑫 單位:重慶郵電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