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數字九的文化對比分析與翻譯

時間:2022-08-23 04:32:00

導語:東西方數字九的文化對比分析與翻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東西方數字九的文化對比分析與翻譯

一、前言

"數是人類思維發展到一定階段,為適應社會生產活動的需要,在符號的幫助下產生的。"(蘇金智,1991)"數字是語言學中的一個特殊的領域。在科學的數字世界里,它的功能是計算,秩序嚴謹,職司分明,是實數;而在人類心靈的數字世界中,它的功能是表義,許多數字經過“神化”后成為“玄數”、“虛數”、“天數"。它們有著極其豐富的外延和內涵。"(王秉欽,1998)由于受東西方文化傳統、宗教信仰、語言崇拜、地理環境等方面的影響,數字的神化存在著東西方的差異,但也存在著共性,有著共同的規律。在"數的靈物崇拜"上各民族都有普通性。東方人有自己心目中的"天數",而西方人也有自己心目中的"神數"。神秘數字的演化規律一般經過"神化—泛化—虛化"的過程。(王秉欽,1998)

東西方已有不少有關數字科學的專著和論文,如畢達哥拉斯(phythagoras)學派的T·丹齊克的《數科學語言》(商務印書館,1998),英國人倫拉德·法拉的《七的探源》;國內也有不少學者就數字寫過著作和論文,并開展過學術探討。如,王秉欽教授在其《語言與翻譯新論》的中篇第六章就以"數的語義范圍比較與翻譯"為專題;蘇金智曾寫過《數的靈物崇拜》(載〈語言、社會、文化》440頁,語文出版社,1991,1)等。在1998年南昌大學主辦的"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二屆年會暨第三次學術研討會"上,英漢文化對比專業委員會會員曾就中南工業大學外語學院吳玲英老師的《中西文學中"以三為法”的文化模式》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本人認為東方人,尤其是中國人,自己心目中的天數是"九"而不是"三",也并非完全是因為"九"是"三"的倍數。

二、東西方數字"九"的文化對比分析

在我國,人們之所以把"九"看成是自己心目中的"天數"和最富有神奇色彩的數字,是因為"九"這個數字的象征意義(symbolicmeaning),在我國可以說歷時最久,涉及面也最廣。"九"作為數不同于一般數字,在中國古代被認為是一種神秘的數字,它起初是龍形(或蛇形)圖騰化之文字,繼而演化出"神圣"之意,于是中國古代歷代帝王為了表示自己神圣的權力為天賜神賦,便竭力把自己同“九”聯系在一起。如天分九層,極言其高,天證/誕日為正月初九,天子祭天一年九次。更有趣的是連皇宮建筑都與"九"有關。例如,北京城有九門,天安門城樓面闊九問,門上飾有九路釘(即每扇門的門釘縱橫各九排)。漢語詞匯中也常用"九"來形容帝王將相的稱謂,如"九五之尊"(imperialthrone);稱官位僅次于皇帝的王爺為"九千歲"等。

根據陰陽五行與數的關系,萬物之根均為數,宇宙也是數。數始于1而終于10,五行也是數,按傳統的五行理論來劃分,則1、2為木:1為陽木,2為陰木。以3、4為火:3為陽火,4為陰火。以5、6為土:5為陽土,6為陰土。以7、8為金:7為陽金,8為陰金。以9、10為水:9為陽水,10為陰水。這就是將"象"、"數"與五行結合起來推演變化,用以顯示事物發展變化的內在聯系。由此看來,"九"是最大的陽數,象征著天。傳說古代中國人把天分為九層,九層天是天的最高處,漢語中有關詞匯有"九重霄"(指極高的天空,"九霄云外","九天攬月","九天九地"等。另外,天壇,這個明清兩代祭天的場所,其建筑無處不體現著“九”的象征意義。民間傳說中還有"九頭鳥"(nine-headedbird:afabulousbirdwhoseappearancewasformerlyregardedasabadomcn)的故事。

中國人以"九"為大數,劉師培在《古書疑義舉例補》一書中寫道:"凡數指其極者,皆得稱之為''''九'''';"《素問》中說:"天地之數,始于一,終于九。"因此,漢語中有"九九歸一"或"九九歸原"之說。因從"九"為數之極而引出人生之限,故"明九"或"暗九"均為人生之"坎",避諱有“九”之歲。例如:“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歲,是個暗九。"(《紅樓夢》)。日本人一般認為"九"是"苦命和痛苦"的象征,因為"九"與"苦"同音,因此忌諱"九"。然而,《外語與外語教學》曾報道過國內一位學者曾為考證這一點,采用"全選法"將日本某地電話號碼其中的幾千個姓和名分別進行統計,結果發現將"九"作為姓的只占極少數(約占0.35%),而將"九"作為名的卻不少(約占35%)。看來,日本人忌諱"九"也并非絕對。

此外,《詞源》中說:"九:虛指多數。""九"作虛數解時,是數的一種語義模糊現象。《現代漢語詞典》中,"九"的意思有三個:(1)數目,八加一后所得;(2)從冬至起每九天是一個"九",從一"九"數起,二"九"、三"九",一直數到九"九"為止。冬練三九,夏練三伏;(3)表示多數或多次:九泉,三彎九轉等。因此,漢語中有不少和"九"有關的成語。如:"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九牛二虎之力"、"九流賓客"等等。

在我國,數字"九"涉及面在所有數字中最廣。含有數字"九"的詞匯也十分豐富。如,"九州"是指傳說中的我國上古行政區劃,后用作"中國"的代稱。因此,有的全國性的電視節目就取名為“九州方圓”;“九族"(theninedegreesofkindred:eithertheninegenerationsfromone''''sgreat-great-grandfatherdowntoone''''sgreat-great-grandson;orfourgenerationsofone''''spatemalrelations,threegenerationsofone''''smatemalrelations,andtwogenerationsofnoe''''swife''''srelations),古代有一種殘酷的刑法叫"誅滅九族";古代傳說"龍生九子,各有所好"。因此,《紅樓夢》第九回中用"一龍生九種,種種各別"來比喻賈氏家族族大人多,龍蛇混雜,好壞不一,各種各樣的人都有。還有"九龍杯"等。此外,在文娛、體育等詞匯中,數字"九"也比比皆是。如,許多歌名都以"九"開頭:"九妹"、"九九艷陽天"、"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等;樂器中也有"九音鑼";在體育活動中,"九柱戲"(ninepins),兵器中有"九節鞭"[但這與西方文化中的"九尾鞭”(cat-o''''-nine-tails:aninstrurnentofpunishmentsocalledfromtheninepiecesofleatherorcordwhichcomposeit)意義不大一樣]。地名中也有一些以"九"開頭的,如"九寨溝"、"九華山"、"九江"和"九龍"等。此外,中國人常把"九"看成為吉祥數字之一。在申請電話號碼時,人們寧愿多出

錢去買一個尾數為"8"或"9"的吉祥號碼。比如,湖南有線電視臺的"歡樂熱線"號碼為"16899919"。在西方,數字"九"也是人們心目中的"神數"之一。對西方人來說,"九"的象征意義是"神性"、"神圣之至"。英語權威字典Webster''''sNinthNewCollegiateDictionaryandWebster''''sThirdIntemationalDictionary中對"九"所解釋的意義比《現代漢語詞典》所解釋的意義還多,分別有:

1)onemorethaneight,threethrees,thesquareofthree;2)nineunitsofobjects(atotalofnine);3)a:thenumerablequantitysymbolizedbythearabicnumeral9;b:thefigure9;4)nineo''''clock——comparedBelltable,timeillustration;5)theninthsizeinasetseries:asa;aplayingteamofninemembers,esp.abaseballteam;b:thefirstorlast9holesofan18-holegolfcourse…。

其中收入與"九"有關詞語和成語多達近二十條。常用的有:

anine-day''''swonder(anobjectoreventthatcreatesashort-livedsensation)

____Thosepoliticalexpositions…thatmakeanineday''''sninewondertillsomethingfreshcomesalone——MaryDeasy.ninetimesoutoften(veryoften)

bedresseduptothenines(elaboratelydressed,asforaformaloccasion)

____Shedressedherselfuptotheninesandwenttotheparty.

inthenineholes:inthedifficultsituationnine-men''''smorris:morrisplayedwithninecountersAcathasninelives:Acatcanmovesofastandjumpsowellthatheseemstoescapebeingkilledmanytimes.

從以上的解釋還可以發現一個規律:數字"九"及其倍數在西方也被廣泛運用于文娛和體育活動中。如,保齡球(bowling)中的瓶狀木柱數(ninepins)為"九";高爾夫球球場有一十八個洞:跳子棋的棋板上各方均為九個孔;古時英國還有一種九個男人一起跳的舞蹈(morrisdance)等。由此看來,數字"九"也倍受西方人的青睞。

總之,在東西方文化中,數字"九"含有以下主要共性:

1)東西方大多數人把數字"九"看成神秘的數字,其象征意義均有"神圣"之意。

2)在東西方文化中,數字"九"均可虛指多數。

3)數字"九"被廣泛運用于文體項目中。

數字“九”在東西方文化中的個性恐怕主要在于:對中國人來說,其神奇色彩要比西方人更濃;其象征意義的歷史在東方文化中比西方文化中更悠久;其涉及面在東方文化中比西方文化中更廣泛。

三、數字"九"的翻譯問題

羅馬西塞羅說過:"翻譯不是字當句對,而是保留語言的總風格和力量。""按分量而不是按數量譯詞"。此處所說的數字是指經過神化、泛化、虛化了的"虛數","實數"的翻譯不在此例。根據這一理論,結合東西方文化的共性與個性,可采用如下的翻譯方法,并遵循以下的翻譯原則。

可采取的翻譯方法主要有:

(一)保留原數字

e.g.Wethoughtourcatwouldbekilledwhenhefellfromtheroofofthehouse.Hewasnot,heuseduponeofhisninelives.

我們以為我們的貓從屋頂掉下來會死了,它并沒死,只失掉九條命中的一條。這樣翻譯過來,人們很容易接受,因為人們已熟悉"貓有九命"這個成語,并能夠促進東西方文化的融合。

(二)轉換成各民族喜愛的數字

e.g.nineoutoften——十之八九ninedays''''wonder———可翻譯為"曇花一現",這樣翻譯可以加深對奈達的"對等"和紐馬克的"轉換"翻譯理論的理解。

(三)增舍數字

比如,"九死一生"可翻譯成"anarrowescapefromdeath;survivalaftermanyhazards";又如,"九九歸一,還是他說的話對。"可翻譯成"Allthingsconsidered,whathesaysisright."其譯文均舍棄了數字,轉譯其形象意義。

應遵循的原則主要有:

(一)民族性原則

比如,漢語中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漢英詞典》(外研社,1996)的譯文有三個:"strainoneselftothelimit;useeveryounceofone''''sstrength;makeherculeanefforts"。筆者認為第二種譯文"useeveryounceofone''''sstrength"更符合"民族性原則”,成功地將東方文化中該成語的比喻意義轉化成了西方文化語言中的形象意義。

(二)習語性原則

比如:"匡超人此時恍若親見瑤宮仙子,月下嫦娥,那魂靈都飄到九霄云外去了。"(《儒林外史》),其譯文為"Kuangfeltthathewasgazingatagoddessandhisspirithadflowntoheaven."這種譯文因遵循了"習語性原則",充分地體現了人類交際行為的一個最根本原則——語言——符號的經濟原則。

(三)形象性原則

數字用于模糊意義時,一般都失去了其數量意義而具有形象意義。翻譯時,必須越出其理性意義而捕捉其與其它的詞結合后所產生的形象意義。

比如:"飛流直下三千盡,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此句詩中的"九天"的形象意義為"極高的天空",因此,可翻譯成"Downitcascadesasheerthreethousandfeet—AsiftheSilverRiver[i.e.theMilky.Way]werefallingfromhea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