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培養學生自信思考
時間:2022-10-29 09:49:00
導語:英語培養學生自信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英語學習動機是指直接推動學習者進行英語學習的內部動力。要使學生有效地學習,首先必須使學生有學習的欲望、要求和動機。
關鍵詞興趣自信動機、情感、意志、興趣、性格和學習習慣
AbstractEnglishlearningmotivemeanthatthedirectpushlearnercarriesoninternalmotiveofEnglishstudy.Tomakestudentstudyavailably,mustmakethestudenthavethedesire,requestandmotivesofthestudyfirst.
KeywordInterestself-confidentmotiveemotion,will,interest,personalityandthestudyhabit
當今英語教學急需英語教師改革教學的傳統觀念樹立新型人才觀大家都清楚當今的英語教學的現狀和后果學生從大部分中學就開始學習英語,光是課堂上的英語學習時間就高達1000小時以上,加上自學時間就更長了,走上工作崗位以后,三番五次地加入各種各樣的速成班,學習并進行強化和提高,囫圇吞棗地學了不少高深的英語知識。然而,不知為什么學到的這些高深知識卻往往沒有在自己的頭腦中生根,過不了多久就忘記了。當然大部分人主要是為了升學,謀業、謀職參加了各種英語級別的考試,但學習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英語,仍是不能順利地閱讀英語和“聽”“說”英語,這種情況的確造成了嚴重的——“啞吧英語”。即使這樣,至少還有些用心人算是成功了,因為他們至少能看懂卷面、書面的英文,還有的能閱讀英語專業書刊,成為各行各業的工程師們;許多家長和教師通常面對這樣令人困惑的情況:自己的孩子或學生智力很好,在英語學習方英語學習動機是指直接推動學習者進行英語學習的內部動力。要使學生有效地學習,首先必須使學生有學習的欲望、要求和動機。學生學習動機是多樣的。需要、興趣、思想、情感等都可以成面卻顯得非常低能。于是家長和教師往往會說:這孩子缺乏學習英語的素質。情況果真如此嗎?心理學研究表明,外語學習是學習者與學習環境(即內因和外因)共同使用的過程。對于學習者來說,學習成功與否除受智力因素制約外,非智力因素還起著很大的制約作用。
章兼中教授在其主編的《外語教育學》一書中主張最大限度地開發非智力因素。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英語,不斷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讓他們不斷嘗到成功的愉悅。因此我們能否注意到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將直接影響我們英語教學質量。
一般來說,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習動機、情感、意志、興趣、性格和學習習慣等。
一、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積極開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學習動機
英語學習動機是指直接推動學習者進行英語學習的內部動力。要使學生有效地學習,首先必須使學生有學習的欲望、要求和動機。學生學習動機是多樣的。需要、興趣、思想、情感等都可以成為學習英語的動機。學習動機的激發已不能像以前那樣僅靠空洞的說教,學生難以信服。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我們提供了便利。大家都知道英語已成為世界性語言,在信息技術領域尤其如此。從電腦到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無不以英語為主要語言。目前很多學校都開設計算機課,我們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它向學生展示學習電腦知識與英語的密切關系。互聯網(Internet)已走進千家萬戶,走進了每個人的生活,網上學習將成為人們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進入網絡世界如果不懂英語,就像一個人行走在漆黑的夜晚。只有掌握了英語,人們才能更快、更多地利用網絡接觸并跟蹤當代世界最前沿、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英語已逐漸成為我們與外界交流的最重要的橋梁。
為了使學生心悅誠服,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在課堂上向學生演示,由于不懂英語給人們學習現代科學知識帶來的困難。帶領學生走進Internet,學生將更能體會到英語的重要性。許多名人曾預言:不會英語和不懂電腦的人可能成為下一世紀的文盲。這決不是危言聳聽!世界的發展越來越證明了這一點。培養跨世紀人才,培養創新人才,需要了解世界。因此在基礎教育階段,我們教師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充分利用現代技術讓學生意識到學習英語的緊迫性和重要性,讓他們產生學習英語的強烈愿望,從而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世界著名的英語語言專家L、G、AIexander認為:“主要原因是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談英語而不去用英語,英語成了手術臺上的病人,各科醫生都來會診,就是不動手給病人治病,使病人站起來自己下地走,造成忽略語言本身的特點:它是一種表演技能。”(摘自L、G、Alexander’slectureoncomrmunication)我們的英語教學是把英語當成某種研究有生命的物體來教,來使學生們學習的,我們在思考英語的時候,不能是考慮我們對它了解了多少,能把它表演得多好;能把它說得多好,能理解的多好;因此,我們的英語教學總是把它當成一種知識來傳授,來喂別人,這樣它將永遠是僵死的,它將永遠無法轉人真實的生活中,而是把英語當成一種技能來練;一種語言來教,這才是當今英語教學的現代觀念,那么以傳授知識為主,還是以培養學生自己能力為主是傳統教學觀念與現代教學觀念的本質區別,為此,我想:我們的英語教學目的、特點、方式、方法都應相應地改革。
二、加強情感溝通
情感是人們內心感情和態度的表露。情感在語言學習中起著重要作用。著名的外語教育家H.H.Stern曾說過:“情感對外語學習的作用至少與認識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1、創造和利用積極有利的情感因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古人說:“人情者,禮儀之田也。”(《禮記》)情感是人際關系的調節器。教師對學生真誠的關愛、理解不僅能增進師生之間的理解,縮短師生心理上的距離,還能產生共鳴──學習英語的愿望和熱情。當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與信任時,必然會產生愉悅的心境,激發對教師的熱愛和依賴感,使他們樂于接近教師,當然也就會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誨,努力學習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對于差生,教師更應用愛去感染他們,使他們能時時感受到老師更應用愛去感染他們,使他們能時時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重視,從而喚起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調動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注意學生情感方面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學生正處于性格形成和趨于穩定階段。不同的學生在情感方面的表現和需要大不相同。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應注意因材施教。如對性格內向的學生要對其仔細觀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熱情鼓勵他們多開口說英語。在進行聽說讀寫訓練的時候,要把握時機多給他們獲得成功表現的機會,并多給予表揚,幫助他們克服自卑感。而對于外向型學生要給他們充分自我表現機會,保持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同時對他們要提出更高要求,對他們的缺點可以公開批評。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培養和利用個性中積極的情感因素,如學習英語的興趣、信心、使用英語時不怕犯錯誤等。它們能給我們的英語教學帶來窮的力量。利用好它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貫徹落實目的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成功是每個學習者所追求的學習目標。運用所學知識與別人交流,體驗成功能讓學習者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形成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內部動力,并使他們樂于學習。英語教學的成功決不僅是學生考試分數的成功,而是學生英語素質的全面提高。目前有許多學生由于英語基礎差,考試成績又不好,再加上教師經常指責,他們喪失了學習英語的信心,反復的失敗使他們不愿學英語,更不敢說英語。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通過幫助學生不斷獲得成功,體驗成功帶來的愉悅,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有人可能會說,英語教學不像其它學科那樣有那么多成功機會提供給學生。其實成功處處都在。學生說對的每個單詞,每個句話,翻譯對的每一個句子,回答對的每一個問題,都可能成為成功的一次表現。我們不但要善于發現學生的成功,還要創造機會讓學生獲得成功,為此我們必須轉變觀念,變埋怨、責怪學生為鼓勵和寬容;變老師對學生的外壓式強制教育為內壓爭取多方面成功的素質教育。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兩個問題:
1、教學目標多采用探索、研究的教學方法,拓展真誠的交流語言的環境,達到關注學生的自主、獨立學習,培養有效率的學習者L、G、Alexandar認為:“當今學習英語的任務是交際,我們希望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都運用自如,所以我們意識到學習英語的最重要前提之一是聽力。一切都是從聽力開始的,聽力是掌握語言的第一步,也是學生在開口說話之前是要先訓練的”。為什么人不可能在短期內學會一門外語呢?答案是“聽力”,即我們的學生可以學會許多詞組,可以會做許多四選一的題。但你必竟還不會說出來。這也正是此篇文章開頭引舉工程師們出現尷尬原因所在。所以我在近兩年來,仔細探討新編(北京版)初中英語教材的聽力內容,給學生提供了有效地聽、說、訓練機會。上課教師使用錄音機,要反復進帶、倒帶,不僅費時、費事,還易損壞錄音機,并且還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降低學習效率。我決定改進這種教學方法,即要讓學生聽到nativespe認為,能多體會英語本身的語音、語調、語流和語速等,又要學生盡可能有更多的說、表演,使用語言的機會,還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真是著急,哎,天無絕人之路,學校給我們年輕人一次多媒體軟件制作的機會。這件事使我有了靈感,茅塞頓開,就這樣,一定要改掉這落后的上課形式,要像演電影一樣,學生得多愛上啊!于是決定了,就走這條路。當然,要制成軟件,教師的工作量太大了,這需要教師具備多方面能力,如美工、音響、美學等,制作技術也要精密。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考慮各個水平的學生,為每個學生創造獲得成功的機會。目標過高,難以達到,會打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目標過低,不利于能力的提高。特別是差生,適當的降低學習目標就能為他們創造多一些成功。盡管是低層次的成功,但它能促使學生樂于配合教師去攀登新的學習高峰,從而去獲得更大的成功。比如寫一篇英語作文,好的學生可要求寫100-120字,中等學生可要求寫80-100字,而差生則可要求寫60-80字,其它方面的要求也可適當放低,這樣各個層次的學生可能都有機會獲得成功。
很多學生可能對傳統的“今天你們應該學習……”非常惱火,那么我們可以從一開始就鼓勵學生自己來設定學習目標和他們想從課堂中獲得的學習結果。這樣學生就知道要做什么,那么學生不僅可能很自覺地完成自己的目標,而且很有可能超額完成自己的目標,這樣能使他們的產生一種滿足感,從而保持他們學習英語的動力和興趣。
2、引入競爭機制,創造更多成功機會。一般說來,中學生都有較強的競爭意識。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這種意識,引導學生參加競爭,以期獲得成功。課堂上我們可以進行演講比賽、聽寫比賽、造句比賽、搶答比賽等。比賽的內容要多層次,盡量把相對容易的問題留給差生。每節課都可以評選出若干個“英語之星”,對優勝者給予表揚,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特別是差生也能獲得成功的機會,不斷地成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建立自信心。
四、創造輕松學習環境,寓教于樂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克倫(C.A.Curran)指出師生間要有一種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創造性關系,為學生建立了一個心情舒暢的學習環境,使得學生能夠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我國中學生是在一個被母語包圍的環境中學習英語的。他們通常覺得用不太熟悉的英語是很難為情的,他們缺乏自信。所以老師在教學中特別是在初級階段要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安全的學習環境,使大部分學生能大膽地、自然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而無需顧慮犯錯誤。這要求教師授課時語氣要輕松,儀態要自然,評議要生動有趣,與學生建立平等信任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消除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緊張困惑的情緒。學生在這種愉快和有趣的氣氛中學習英語有助于提高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增強其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自信心。
五、激發和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就必須幫助學生消除學英語的心理障礙,激發和保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剛開始學英語時學習熱情高,學習成績較好,但時隔不久,由于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語言模仿能力、讀聽接受能力、說寫表達能力等各不相同,為數不少的同學漸漸感到學英語困難,喪失信心,甚至棄而不學。因此,英語教學應遵循語言教學規律,結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發展特點,采用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充分運用掛圖、實物、模型、錄音、幻燈、簡筆畫、多媒體等直觀手段,創造良好的英語教學環境,利用表演、競賽、游戲等豐富多彩的情景教學方式,控制教材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習興趣。最能引起和保持學習興趣的是使學生感到學有所得,體驗成功的愉悅。眾所周知,詞匯是學習的基礎。學生們由于未掌握正確的記憶單詞方法,極容易遺忘,這也是不少學生對英語失去興趣的原因之一。所以,我們應注重學法指導,比如采用聯想法、對比法、歸類法、掛圖法等,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輕松、自信地牢記單詞。突破了詞匯這一關,對提高學生學好英語的興趣和信心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六、注意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
大發明家愛迪生說:“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志,就是他堅強的意志。”學習本不是一件易事,對我們的學生來說,學習英語則更不容易。對我們的學生來說,學習英語則更是不容易。為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心理素質教育,不斷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難的精神。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以身作則,用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質去感染、引導學生。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注重培養和鍛煉他們的自覺性和自控力。老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有機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道德、信念、意志品質等內在因素教育,培養他們學好英語的信心和勇氣。激勵原則要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上,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磨煉他們克服困難的意志。要求學生每天堅持聽錄音、記單詞、寫日記、限時限速閱讀,以培養學生的堅持性。在語言交際活動中,經受嘗試失敗的挫折考驗,發展健康的個性,培養自學能力,促進心理優勢的形成。
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學好英語的一個重要環節。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形成,學生學習就會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形成良性循環。因此,英語老師要從開始就對學生嚴格要求,引導學生養成規范的習慣、勤于課外閱讀的習慣、勤于動腦思考的習慣、勤于動筆的習慣、勤開口勤問的習慣、自覺運用語言的習慣、讓學生學會科學地分配預習、復習時間,掌握記憶規律和方法;學會用比較、推斷、歸納、綜合等方法來辨析詞語、句篇理解,促進語感能力的形成,提高外語素質。
八、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
科學的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橋梁,成功的教學應首先研究學生的學習規律,使學生盡早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到會學習。Giveamanfish,andyoufeedhimaday;teachhimhowtofishandyoufeedhimforalifetime.(授人以魚,只飽一天,授人以漁,終生受益。)授之以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正確途徑。只有學生學會學習,進而善于學習,才能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加速學習進程,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在外語教學中,教師要有計劃、有系統地介紹英語預習的方法、聽課的方法、記憶單詞的方法、復習的方法、聽說訓練的方法、閱讀的方法、思維的方法等等,使學生逐步掌握這些方法,能自主地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九、結論
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始終注意非智力因素對教學的影響,特別是在起始階段很多學生厭學英語,害怕學英語,這往往與教師忽視非智力因素對于學生學習的影響有關,以到于這些非智力因素成為他們學習中的消極因素。世界著名的保加利亞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喬治.羅扎諾夫經過多年研究發現,學習的三個主要障礙:1)批評性的──邏輯的障礙(學習是不簡單的,所以怎么可能有趣而輕松地學習呢?)2)本能的──情緒性障礙(我很笨,所以我無法去做它)3)批評的──道德的障礙(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工作,所以我最好埋頭苦學)。對于這三種障礙,我們在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時,必須認真對待。我必須使學生相信自己有學好英語的能力,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并為他們創造輕松、有趣的學習環境。
經過二年訓練,以2000年畢業考試成績分析狀況如下:(全班52人)編號1234狀況基本熟悉課文能基本無誤朗讀20分聽力得17分以上聽力滿分口語表達能力強的人數4661718比例88%12%33%35%看到這樣的數據,我非常欣慰。有一種成功感,所以我認為,英語教師必須長時司的堅持教改傳統觀念樹立新型的人才觀,探索、研究教學方法,拓展語言交流的環境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培養有效率的學習者。
參考文獻
1.李如密.教學藝術論.山東教育出版社
2.汪光祖.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師生情感在英語教學中作用,
3.情感教學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 上一篇:外語任務型教學法研究
- 下一篇:英語學科小初銜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