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初中英語課導入
時間:2022-03-17 01:41:00
導語:淺析初中英語課導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一節好課,就需要有一個好的方法和好的內容導入。它既能調動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活躍課堂氣氛;它既鍛煉了學生口語,又啟迪了學生運用英語方法去思維;它既是一節課的開始,又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始;它既直接影響到整節課的教師授課效果,又直接影響到整節課的學生聽課效率。所以,導入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一節課的內容學生接受的成功與否。本文擬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利用各種教學媒體、文中插圖,嘗試不同的導入手段,以期取得好的課堂效果。也盼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導入英語課興趣
在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導入應該是最基本的也是較為重要的一步。俗話說,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如果導入得當,為整節課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就能起到直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其產生良好的學習動機,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主動、積極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使課堂教學氣氛變得輕松活潑,課堂教學活動順利進行,課堂授課和聽課效率大大提高。
一利用背景知識,通過dailyreport和問答形式導入
新編的初中英語教材,每一個單元都能找到相關的背景知識和材料,這些背景知識和材料,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對學生深層次理解課文、文中人物,能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
如初中第三冊第13單元50課(StandingRoomOnly),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我作了如下導入:
Afterdailyreport,Iaskedthefollowingquestions:WhatwasthepopulationofChinain1937?Andwhatwasitin2000?Doyouthinkitisgrowingveryfast?Why,giveexamples.Howmanychildrendoyourparentshave?Doyouhaveasisterorabrother?WhycaneachfamilyonlyhaveonechildinChina?Whatdoyouthinkofit?
二利用文中插圖,通過問答、討論的形式進行導入
新編初中英語教材圖文并茂,幾乎每一篇閱讀課文均配有與該材料有密切
聯系的插圖,有的是為了印證教材觀點,有的是為教材重點服務。通過對此畫的描述、問答和教師言簡意賅、提綱挈領的導語,逐步引入本課的話題,讓學生適度了解話題的內容,易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使課堂氣氛活躍;利用文中的插圖導入新課,能激活學生的認知圖式,并使其產生閱讀課文以了解信息的愿望,為以下教學鋪平了道路。如初中第三冊第七單元26課(TheManWhoNeverGaveUp)的圖片,可作如下導入:
T:Whatisit?
S:Aphotoofanoldman.
T:Isthereapictureofhimonthewallofourclassroom?
S:Yes,heisThomasEdsion.
T:Canyousaysomethingabouthim?
S:OK.HewasAmerican.Hewasastrangeman,andheinventedmanythings.Theyareveryuseful.
T:Yes,hewasagreatinventor.Butwhenhewasyoung,histeacherthoughthimafoolishpupil,sohewassentawayfromschool.Hewasinschoolforonlythreemonths.Buthowcouldhebecameagreatmanintheend?Areyouinterestedinhim?Let’sgoandvisithim.
三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媒體進行導入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各種教學設施日趨完善,電腦、電視機、投影儀、、錄象機、錄音機等相繼進入課堂,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些設備進行教學導入。
(一)直觀導入法
直觀導入法是指通過具體的實物、圖片、簡筆畫、照片、幻燈片、錄音、錄象、等手段導入教學。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學生的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直觀的手段要比言語描述更為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如在上初中英語第三冊第五單元18(HainanIsland)課時,我事先在網上找一些有關海南的信息,制成多媒體課件,使枯燥的文字變成優美的風景,從而使學生更好更快地理解課文。
(二)音樂欣賞導入法
教師可根據課文的需要,直接讓學生欣賞有關音樂、歌曲,因勢利導地組織學生討論音樂的作者、作品的主題等。如在上初中英語第二冊(上)第38(Yesterdayinconcert)課時,可讓學生先欣賞一首搖滾樂,并通過對畫面和歌詞的討論,引出這個主題,進一步說明搖滾樂的內容,使學生感到興趣盎然。
(三)背景知識導入法
對于一些歷史題材的課文,如在上初中第二冊第26單元102課、初中第三冊第10單元38課時,讓學生事先通過各種途徑(如上Internet)找到相關的材料或背景知識,增加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或以課文的關鍵詞出現、或以課文的時間為序、或以圖片形式展示。采用以介紹作者、討論課文背景為切入口,把學生引入到真實的語境中去,將語言的習得與語言的應用緊密地聯系起來,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開拓了學生的知識面,符合語言的輸入大于輸出的原則。
四讓學生成為學習是主體,把他們言談、表演作為導入
充分掌握學生的好表演、欲成功、易滿足等特點,把學生的自由式談話(Free-talk)、演講(Speech)和表演(Act)作為課堂教學的導入,滿足學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四)自由談話式
教師可讓學生進行apairofstudents對話或由值日班長提出話題,各自自由
發表看法,也可分組匯報,或以競賽的方式進行,內容不限,可以是天氣、日期、學生的日常活動、新聞話題、社會熱點,或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奧運會、足球賽等。教師充分利用學生所講的內容,并適時地引入主題。
(五)二分鐘演講
教師讓一位學生上臺演講兩分鐘,演講的內容根據演講者各自的差異進行
安排。如成績滯后的學生可進行課文復述,程度中等的可進行與將要學的主題或與課文相關的內容作演講,而成績優秀的學生則可以作即興演講,收效良好。因此,教師一定要作好充分的安排,確定有關人員及演講的主題,把鍛煉學生的演講能力和鍛煉口語的同時作為一節課的導入。
(六)課本劇表演
新編初中英語教材中許多內容都可以編成課本劇。如在上初中三冊第17單
元66(Whostolethenecklace?)課時,教師事先通過成績好的學生進行改寫成簡單易懂的劇本,再由學生進行簡單的排練,在上課時進行表演導入,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滿足了學生的表演欲,使班上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陶醉于英語學習中。
五教師的提問為主線,通過師生問答導入教學過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除了借助插圖、各種媒體、學生的言談、表演外,更多的時候需要教師的導語。他可以進行提問,使用問題導入法;也可以通過復習,以舊帶新進行導入;對課文題目進行討論,直接破題導入;還可以通過重要的語言點進行導入。
(一)問題導入法
問題導入法又稱懸念導入法。隨著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可以單刀直
入,直接提出問題,設置懸念,使學生迅速進入課文的討論中,并有一種“欲知祥情,請看課文”的心情。如在上初中三冊第12單元46課時,我設計了以下的問題:
T:Whenyoutalkabouttheuniverse,whatdoyoumean?
S:Wemeantheearth,thesun,themoonandthestars.
T:Whythestarsaresmallerthanthemoon?
S:Becausetheyaremuchfartheraway.
T:Whichhasthemantraveledto,themoonorthesun?
S:Themoon.
T:Howdopeoplesendandreceivemessages?
S:Theyusesatellitestosendandreceivemessages.
(二)以舊帶新進行導入
教師要有意識地選擇一些與新知識有內在的聯系的已學過的知識,在溫故
而知新的原則上,教師或進行對比,或進行“連珠炮似的提問”(Questionbombardment)、“突如其來的提問”(Brainstorming),來喚起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回憶,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通過復習,來喚起學生的認知圖,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
(三)破題導入
由于英語課文的體裁多種多樣,涉及天文、地理、人文等諸多方面,許多
內容是學生所熟悉的。因此,對于學生所熟悉的東西,教師往往可以直接破題導入,收到較好的效果,如在上初中三冊第8單元30課時,教師可以直接對題目進行導入:
T:WhenisChristmasDay?
S:December25.
T:WhatcanyouoftenseeinthestoresduringtheChristmasseason?
S:Christmastrees.
T:WhatdoChristmasFatherdoonChristmasDay?
S:Hedressesupinredandgivesthepresentstochildren.
(四)語言點導入
教師可根據課中主要語言點,進行設計導入,把枯燥的語言點變成有趣的
導入,使學生易于接受。如在初中二冊第15單元57課時,有一個語言點是“So+倒裝結構”,教師在上復習課時可作如下導入:
T:Whichschoolwereyouatlastterm?
SA:IwasinQianhuangMiddleSchool.
T:Whataboutyou?
SB:IwasinQianhuangMiddleSchool,too.
T:AwasfromQianhuangMiddleSchool.SowasB.
教學過程雖然十分強調學生是主體,但教師作用依然不可忽視,而導入新課是其中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正如英國語言學家H.G.Widdowson(1990:33)所說:“教師只有協調好日常教學活動(tomediatethrougheverydaypedagogicactivity),才能使教和學的雙方同時取得可觀的實際效果。”所以,教師要擔當教學重任,充分扮演好教書育人這一角色,設計好每節課的導入。
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多種多樣,教師可根據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課選擇使用不同的導入手段,其目的只有一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他們的心智,使學生重塑自信(reassurance),覺得英語課好學、易學,產生興趣、減少焦慮,達到事半功倍。因此,導入一定要有較強的目的性,讓學生明確將要學什么、怎么學、為什么學;它要具有較好的相關性,善于以就拓新,溫故而知新;它更要具有趣味性和啟發性,能引人注目,頗有風趣,形成懸念,引人入勝,發人深思。
參考文獻
1Widdowson,H.C.(1990).AspectsofLanguageTeaching.UK:OUP.
2《中小學外語教學》(京),1998年第2、3期
3《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滬),1997年第1期
4劉道義等主編,《(中學教科書)英語》,人民教育出版社、朗文出版集團公司
- 上一篇:英語教學促進作用研究論文
- 下一篇:海洋科技專項申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