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諺語文化價值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20 09:39:00

導語:英語諺語文化價值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英語諺語文化價值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從英語諺語所反映的英語民族發展歷史、地理環境、風俗習慣等方面論述了英語諺語的文化價值,從而得出:英語諺語是研究英語文化的重要材料,只有加深對英語民族文化的了解,才能提高跨文化的語言交際能力。

關鍵詞:英語諺語;文化價值;語言

1.引言

諺語是成語的一種特殊類型。但它不同于其他種類的成語。諺語是語義相對完整的固定句子,通俗簡練、生動活潑,使用時可作為句子成分,也可作為獨立的交際單位,表達完整的思想。有傳授經驗教訓的作用。

在一個民族的語言中,諺語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具有重要的使用價值,用的好能使語言增色,文筆增輝。然而,作為一定文化背景下的產物,諺語可以啟迪人生、指導人們的行為、傳授經驗、進行道德教育、宣傳鼓動等社會功能。諺語的價值不僅僅囿于此,通過它還能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那么英語諺語的文化價值表現在哪些方面呢?本文就此作簡要論述。

2.諺語的文化價值

2.1諺語反映大不列顛民族的歷史

社會歷史的發展對語言的影響是巨大的,隨著時代的變遷,舊的語言逐漸衰亡,新的語言不斷產生。在語言的發展過程中,歷史文化的痕跡主要殘留在習語當中,翻開一本中型英語詞典,在“Rome”(羅馬)的詞條下就會找到至少三條與“羅馬”有關的諺語:

DoinRomeastheRomansdo.(在羅馬就要像羅馬人一樣生活。比喻:入鄉隨俗)

Romewasnotbuiltinaday.(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比喻:偉業非一日之功)

AllroadsleadtoRome(條條道路通羅馬。比喻:殊途同歸)

公元前六世紀,羅馬人征服不列顛島,其后占領不列顛島長達400年之久羅馬文化與風俗逐漸滲入不列顛,形成一個不列顛拉丁文化。羅馬人走后,他們的文化及其對不列顛的影響仍然留在不列顛島上,以上三條諺語可見羅馬帝國昔日的輝煌。

大不列顛島除了被羅馬帝國侵占過以外,還曾先后被日耳曼部落、諾曼底族侵占過,所以,英語中有很多來自拉丁語、法語、西班牙語等歐洲語言的諺語。

來自拉丁語語的諺語有:

Fortunefavorsthebrave.(勇敢者交好運)

Thereisnorulewithoutanexception.(沒有一條規則沒有例外)

來自法語的諺語有:

Don’tputthecartbeforethehorse.(不要本末倒置)

Onceisnocustom.(一次不是習慣)

Nurtureisabovenature.(教育生于天賦)

來自西班牙語的諺語有:

AcoldAprilthebarnwillfill.(四月寒冷谷滿倉)

Hehastwostomachstoeatandonetowork.(他有兩個肚子吃,只有一個肚子做工作。意為“好吃懶做”)

2.2諺語反映大不列顛的地理位置

英國是一個島國,位于歐洲西部大西洋中的不列顛諸島上,英國所處的這樣一個島多的位置,對其自身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中,海上運輸在英國運輸業中占有特殊位置,因此許多英國諺語與航海有關。這些諺語大部分都是水手在長期航海生活中創造和使用的,既是水手們的經驗之談,直接適用于航海,又具有廣泛的意義。例如:Iftheraincomesbeforethewind,loweryourtopsails,andtakethemin;ifthewindcomesbeforetherain,loweryoutopsails,andhoistthemagain.(如果先下雨后刮風,就收下你的中桅帆;如果先刮風后下雨,就把中桅帆再揚起。)這條諺語不僅指導水手何時揚帆,收帆而且是一種普遍的氣象常識,它告訴人們,雨后刮風,雨要不停地下,而雨前刮風,雨下不長。

再如Hoistsailwhenthewindisfair.(趁著好風揚起帆)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它教育人們,要利用好機會干事情,趁熱打鐵,乘風破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Agoodsailormaymistakeinadarknight.(好水手在黑夜航行也會出錯)Thegoodseamanisknowninbadweather.(壞天氣才能使出好水手)等。

捕魚業在英國經濟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為英語留下不少與漁業有關的諺語

Allisfishthatcomestohisnet.(進到網里的都是魚)這條諺語的比喻意義是“任何有用的東西或有好處的事都來者不拒”,含有貶義。Thebestfishsmellwhentheyarethreedaysold.(再好的魚三天也變臭)比喻“在一起相處得太久,再好的朋友都會生厭。

Thebestfishswimnearthebottom.(好魚居水底)比喻“有價值的東西不會輕易得到”.

Fishbeginstostinkatthehead.(魚要腐爛頭先臭。比喻意義與漢語諺語“上梁不正下梁歪”相似)

Hewhowouldcatchfishmustnotmindgettingwet.(要像抓魚就不能怕弄濕衣。比喻意義與漢語諺語“要吃龍肉,就得親自下?!毕嗨疲?/p>

Neveroffertoteachfishtoswim.(不要教魚兒游泳。比喻“不要再內行人面前賣弄自己”。相當于漢語諺語“不要班門弄斧”)

2.3諺語反映不列顛民族的風俗習慣

風俗習慣是一個地區的人的生活方式,它包括很多、很廣,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它既受到一個民族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影響,又反過來影響這些方面。一個民族的語言作為這個民族的文化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必然反映出該民族的風俗習慣,諺語更是與民族的風俗習慣緊密相關。

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喜愛的動物,寵物文化有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性。中英兩國人民都有養狗的習慣,但兩國人對狗有不同的傳統看法。英國人對狗有好感,認為狗是忠實可靠的朋友。因此,英語中有許多關于狗的諺語:Letthesleepingdogslie(讓睡覺的狗躺著。比喻“莫惹事生非;別自找麻煩”)Everydoghashisday(每只狗都有它的好時光。比喻“人人皆有得意日”。)Loveme,lovemydog(愛屋及烏)等等。而中國人一般厭惡鄙視這種動物,常常用狗來形容和比喻壞人壞事,比如:狗拉耗子,多管閑事;狗掀門簾全憑一張嘴;狗眼看人低;好狗不擋道等。

2.4諺語反映不列顛島多雨多霧的氣候

大不列顛地處歐洲大陸西部的中緯度,是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特點是雨量充沛,風大霧多。英國不僅經常下雨,而且雨下得很大。因此產生諺語Itneverrainsbutitpours.(不雨則已,一雨傾盆)。這條諺語的比喻意義是“倒霉的事情總是一起發生的”相當于漢語成語“禍不單行”的意思。Smallrainlaysgreatdust.(小雨壓大塵)比喻“小的東西也可派上用場“。另外,雨過天晴,天空會格外美麗:Afterraincomesfairweather.這條諺語告訴人們:“困難過后,勝利就會到來。”

大不列顛島不僅雨多,而且霧多。過去倫敦素有“霧都”之稱。多霧的天氣也給英語留下不少諺語。Whenthemistcomesfromthehill,thengoodweatheritdothspill;whenthemistcomesfromthesea,thengoodweatheritwillbe.(霧從山上來,好天要變壞;霧從海上來,好天氣會來).

氣象對農業生產至關重要,農民在長期與天奮斗的實踐中,總結了關于氣象的經驗,也反映在有關的諺語中,Asnowyear,arichyear.(下雪的一年,豐收的一年)CastnotaclouttillMaybeout.(到了五月末,才把棉衣脫)Foramorningrainleavenotyourjourney.(早雨不耽擱旅行).Eveningredandmorninggrey,arethesignsofafineday.(晚霞和晨霧是晴天的征兆)Amistymorningmayhaveafineday.(有霧的早晨可能是晴天)Whenthewindisintheeast,it’sneithergoodformannorbeast.(風起東方,人畜不安)Whenthewindisinthewest,theweather’satthebest.(風起西方,氣候最佳)。

2.5諺語反映大不列顛的幣制和度量衡制

反映大不列顛幣制的諺語有:inforapenny,inforapound.(一旦開始就干到底;一不做,二不休)Pennywiseandpoundfoolish.(小事聰明,大事糊涂)Takecareofthepence,andthepoundswilltakecareofthemselves.(小事謹慎,大事自成)Givehimaninchandhe’lltakeanell.(他得寸進尺)這幾條諺語中的penny,pound,inch是大不列顛的貨幣單位和度量衡。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英語諺語中的文化印跡是很明顯的,可以通過對諺語的溯源分析和分類研究來考察大不列顛文化。當然并非每條諺語都有它的文化含義,但是確實有不少諺語能夠反映出大不列顛文化的面貌及其發展過程,因此可以說,英語諺語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是研究大不列顛文化的重要材料,雖然不是唯一的材料。

參考文獻:

[1]汪榕培.盧曉娟.英語詞匯學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2]陸國強.現代英語詞匯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3]王德春.楊素英.黃月圓.漢英諺語與文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4]平洪.張國揚.英語習語與英美文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5]張復星.英語典故成語用法譯法舉隅.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