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語言與廣告翻譯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20 09:58:00
導語:中英語言與廣告翻譯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跨文化商業活動的增多,廣告翻譯對于商品的推銷以及品牌聲譽的建立變得越來越重要。可是,在廣告翻譯中語言和文化始終影響著譯文的好壞和廣告的效果,因此,譯者不僅需要有扎實的語言基礎,還必須對文化有深入的認識。本文將從語言和文化兩個角度,分析其對廣告翻譯的影響。
關鍵詞:廣告翻譯語言文化影響
在媒體信息發達的今天,廣告對于一個商品的推銷和一個品牌聲譽的建立有著不可忽略的影響。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廣告翻譯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廣告翻譯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商品在海外市場的銷量及其市場占有率。想必很多人都還記得派克筆的一句廣告語:“Itwon’tleakinyourpocketandembarrassyou!(它不會在你口袋里漏油,令你尷尬。)”可是,當派克公司在墨西哥推廣這支筆的時候,卻誤認為西班牙語中的“embarazar(使懷孕)”可以代替英語中的“embarrass(使尷尬)”,結果廣告語就成了:“它不會在你口袋里漏油,令你懷孕。”雖然廣告的錯誤戲劇化地給這支派克筆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宣傳效果和銷量,可是也成為了墨西哥人茶余飯后的笑料,并有當地媒體諷刺地把它稱為“懷孕的鋼筆”,成為廣告界中的大笑話,從長遠看來,對派克筆公司的聲譽不無影響。
那么,怎樣才可以把廣告語翻譯好呢?首先,我們要知道,廣告翻譯作為一種跨文化交流活動,不是簡單的語言符號切換,它可以對消費者的傳統習慣、心理、信仰等產生直接沖擊,從而影響廣告的效果。因此,在廣告翻譯中,我們既要注意到語言翻譯的準確性,突出廣告所要表達的內容要具有吸引力、說服力等特點,也要在熟悉并尊重譯文讀者的社會文化和生活習慣的基礎上,對商品介紹時,使之符合該國消費者的文化背景,使譯文讀者能得到與原文讀者同樣的信息,以達到廣告推銷的目的。以下,本文將從語言和文化兩個角度,分析其對廣告翻譯的影響。
一、語言對廣告翻譯的影響
語言是廣告的基礎,只有當語言運用恰當,讀者才能準確無誤地接收到關于廣告所要表達的信息,從而發揮廣告的作用,達到宣傳的效果。
1.漢英語言結構的對照
申小龍先生曾經說過,西方語言是以規則為主宰的,而漢語則以人為主宰。也就是說,漢語是以意思為中心的語言,語法規則比較自由,它的句子靈活多變,使用的詞匯可長可短,詞性多樣可變。而西方語言中,語法占主導位置,句子主要以動詞或動詞短語組成,不能隨意改變。請看以下一個廣告語:
“……產品形美色綠,氣味芬芳,味道甘美……(綠茶廣告)”該句中“形美色綠”,“形”指形狀,“美”意為美麗;“色”指顏色,“綠”用來形容產品的顏色。縱觀全句,“形、色、氣味、味道”均為名詞,而“美、綠、芬芳、甘美”均為形容詞,此廣告語就是由幾個名詞+形容詞短語組成,句中沒有動詞短語,按照語法規則,這樣并不構成主謂結構。可是由于漢語的語法規則比較自由,詞性使用靈活,實際上,句中的形容詞實際上已經充當了謂語結構。可是,英語的句子必須以動詞或動詞短語組成,翻譯的時候不能直接譯為:“…theshapeoftheproductbeautiful;thecolorgreen;thesmellfragrantandthetastemellow…”這樣的句子明顯存在著謂語殘缺的錯誤,因此,在翻譯時,我們必須加上充當謂語的動詞或動詞詞組,而在此句中,應該在形容詞“beautiful”“green”“fragrant”“mellow”前加上系動詞“is”,才算完整,句子應譯為:“…theshapeoftheproductisbeautiful;thecolorisgreen;thesmellisfragrantandthetasteismellow…”
2.漢英語言中詞匯選擇的對照
在描述事物時,漢語趨于花俏,而英語趨于精確。中國人擅長于通過寫作來表達自己的感覺,用華美的詞語來表達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和欣賞,并賦予許多主觀的想象和感情。例如,在漢語的廣告語中,我們經常看到諸如“一流(highclass)”,“完美(perfect)”,“獨特(special)”這樣的詞語來描述產品的質量,以求突出產品吸引人的特質,達到說服消費者購買的目的,其中,不免有些夸大其詞。然而,在英語的廣告語中,對以上詞的表達往往就簡單用一個“good(好)”來表達,或者具體地說出產品質量優良的所在。因為,英語語言在對事物進行描述時,比較注意事物的真實性,所選詞匯一般都比較客觀與理智并且盡量保持簡練的風格。3.漢英語言中發音的差異對廣告效果的影響
發音差異對廣告效果的影響一般在于商標翻譯。商標是一件商品的名字,而名字能夠給人帶來無限的遐想和期待。商標翻譯要注意形似與音似,即不同語言中發音的差異和意思的差異給讀者帶來不同的文化沖擊。請看以下例子:大家所熟悉的美國運動品牌—Nike(讀作[,naiki:]),本意是希臘神話中勝利女神的名字,可以音譯為“奈姬”或“娜基”。可是,這樣的翻譯在漢語中毫無意義,消費者看了或聽了都會覺得很費解,更別說能給人帶來遐想或期待了,也就是說此翻譯雖顧及了“音似”,可忽略了“形似”,脫離了商品的形象和特性。因此,譯者在翻譯此商標時,既模仿了它的音節,還考慮到運動服裝應該具有經久耐磨的特性,把它譯為:“耐克”,既表現出運動服裝耐穿的含義,還隱含了一種體育的精神—必須克服重重困難才能取得勝利,而后者也剛好與原意的勝利女神吻合,此翻譯既顧及了音的傳達,也表現出商品的特點與精神,較能被消費者接受,譯得很成功。
然而,同樣非常為人熟悉的豐田公司旗下的“LEXUS”系列汽車在2004年6月8日正式對其中文譯音由原來的“凌志”改為“雷克薩斯”。雖然,從音似角度看來,“雷克薩斯”更接近于它的英文“LEXUS”的發音,可是此四字組合給人的感覺是陌生的,無意義的,并不能讓人聯想起車來。而“LEXUS”的原名“凌志”是取自于“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的壯麗詩句,包含著一種激勵人們努力奮發圖強,成功者即可實現壯志凌云的豪邁之情,突現出此車是成功的象征,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給人帶來無限遐想。因此,“雷克薩斯”遠沒有“凌志”意義深遠,也不及其有分量。
二、文化對廣告翻譯的影響
從古至今,廣告活動不僅是一種商業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文化活動。一支廣告可能蘊涵著該國廣大的文化元素,因此,在翻譯廣告的時候,譯者必須注意這些文化元素的轉換。而文化是在某個地域范圍,某些人類群體中產生、形成并存在下來的,當它被傳送到另一個地域范圍,另一個人類群體中,往往并不為他人所理解、接受,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文化差異。那么,該如何消除這些文化差異對廣告效果的影響,使廣告收到預期效果,成了廣告翻譯中的重點和難點。
請看以下例子,現代都市人越來越重視健康,于是可口可樂公司新推出一種“zerosugar”可樂,在此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時,中國人把它翻譯成:“零糖可樂”,這本來是一個非常形象的譯法,可是,由于“零糖”在漢語中與“靈堂”的發音是一樣的,此商品的名字雖然突出了商品的特性,可是它并沒有給消費者帶來期待,而是很容易讓消費者聯想到不好的東西,迷信的人稱之為:“不吉利”。因此,此商品名稱可譯為:“無糖可樂”,既能準確表達原文“不含糖”的意思,也可以避免譯文中“零糖(靈堂)”給人帶來的誤導。
與可口可樂相似的是,新西蘭航空公司(NZAirline)最初給它取中文名字的時候,出于發音的考慮,把“NZAirline”譯為“安息航空”,這樣的名字肯定沒有中國人敢去乘他們的班機,因為在漢語中,“安息”意為“死”,是人們最忌諱的事。本來坐飛機給人的感覺已經是不安全的,危險的,如果航空公司的名字還跟“死”扯上關系,哪里還有人敢去乘坐呢。因此,該公司后來還是根據其意思(“NZ”是NewZealand的縮寫形式)譯為“新西蘭航空公司”。
而與上述兩個例子相反,“Carrefour”譯為“家樂福”,“Goldlion”譯為“金利來”,都非常符合中國人對“快樂”、“幸福”、“名利”等吉祥語的追求。
三、結語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國際商務活動日漸頻繁,國際廣告是國際營銷中產品推廣、宣傳的重要形式。廣告翻譯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營銷策略的成功與否,好的廣告翻譯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輕松占有國外市場;而失敗的廣告翻譯影響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損失,市場占有率的下降,甚至直接影響企業的形象。廣告的翻譯并不是簡單的語言轉化,更涉及到各種各樣文化差異所帶來的問題,因此,廣告人在翻譯的時候必須先了解對方的文化背景,使譯文既能準確地傳達產品的信息,也能符合對方的文化,使廣告能被顧客所理解、接受,才能達到產品促銷的功能。
參考文獻:
[1]申小龍.文化語言學十年感言.長沙水電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9.(4):15.
[2]金惠康.跨文化交際翻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11-13.
[3]張東昌.商務英語實用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黃文娟.文化差異影響下品名、商標及廣告的翻譯.商業理論,2006,(2).
- 上一篇:語文本體教育管理論文
- 下一篇:鄉鎮上半年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