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教學跨文化意識論文
時間:2022-08-21 06:43:00
導語:大學英語教學跨文化意識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語言與文化密切相關,職稱論文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通過給學生適時適量介紹英美國家文化、英語眾多變體文化及合理處置本土與異域文化的關系,引起學生對跨文化意識的注意,幫助學生在以英語為媒介的跨文化交際中正確使用語言,從容應對文化差異。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跨文化意識;培養
學習英語是一個需要付出艱苦努力的歷程,當然也是一個可以不斷開闊視野充實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僅要打好語言基礎,而且應該培養優良的文化素質,做到學以致用,用得恰當。因此,目的語的文化背景學習以及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是英語教學與學習中不可忽視的側重點。
一、確認語言與文化的關系
《辭海》云:“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它具有地區差異,因此具有傳播文化和道德觀念,傳承文化與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一種社會標記,體現語言使用者的民族文化特性,而文化也影響語言和語言的使用。不同語言從表面看是形式的不同,即語言規律性、穩定性和脫離語境而單獨進行分析和解釋的不同;就其本質來說,還是語言功能的不同,即其表現的交際意義的不同,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決定了這種差異。因而學習一種語言,必須掌握這種語言背后所體現的文化內涵,單純學習語言,是不能保證有效、無誤的溝通和理解的。所以大學英語教學應該融語言與文化及人文精神為一體,應該對英語語言所代表和負載的文化進行分析、比較,從而引導學生文化概念的形成,引導學生形成鑒別不同文化的能力。“這種對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就是跨文化意識(Cross—CulturalAwarenessorInterculturalAwareness),也稱文化敏感性,是指在跨文化交際中參與者對不同文化背景和因素的了解和敏感程度,是跨文化交際形成的一種認知標準”。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
1.注重英美民族文化的導入
眾所周知,英語承載了英美民族文化,英語學習理應強調英美文化的導入。在大學里,不少學校已經為英語專業的學生開設有《英美國家概況》、《美國社會與文化》和《英美文學選讀》等課程,對學生理解英美文化有積極促進作用,同時能幫助學生更有效的使用語言。而學習者在自學過程中,也應主動發現,逐步積累,慢慢去熟悉了解一種不同的文化,用所學語言傳承文化和表達文化,讓文化融解于語言之中。教師在英語課教學中積極的引導也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說,教師在講解“weather''''’這個詞時,英語論文可有意識的舉這樣的例子:“weatherthestorm”(戰勝暴風雨),“whileitisfineweather,mendyoursail”(修帆趁天晴),這些都是英語中的習語,學生會覺得比較有興趣去學習和記憶,這時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注意到這些習語都是和海洋及航海有關的,而且英語中存在著大量的與海洋及航海有關的習語,這樣就會啟發學生聯想已有的地理知識,頓悟原來英國是個島國,所以英語才有這個特點。如此一來,學生無論對英國、英語還是“weather”這個詞,都會留下深刻印象,既學到了語言知識,又加深了對英國國家概況的了解,為跨文化交際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講解翻譯時,遇到“像頭蠢豬”這樣的話語,老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自己試著去做,相信很多同學會翻譯成“asstupidasadonkey”,事實證明也正是如此。從字面看,并沒有什么不對,因為pig在中國人心中是好吃懶做、愚笨的代表,所以有“笨的跟豬一樣”、“豬腦子”等等說法表示對豬的蔑視,然而,事實上很多美國人對pig偏愛有加,甚至以pig做寵物,認為它們聰明、溫順、通人性,所以英語中往往用“asstupidasadonkey”來表達同樣的意思。學生經歷了把donkey和pig搞混的笑話,就避免了在以后的實踐中可能出現的這類尷尬。還有“Heworkslikeadog"這樣的英語句子,如果學生不知道英美人士對狗鐘愛有加,就會把這句話譯成“他像狗一樣工作”,在我們中國人聽起來非常不雅,也不知是褒義還是貶義,其實這句話是對一個人工作的極大肯定。由此可見,正確的運用一門語言必須要有良好的跨文化意識。
在平時上課時,教師可逐步向學生介紹一些日常交際中的習慣,比如在英美國家,每日與熟人見面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寒暄,通常點頭打招呼,做告別等,這被認為是最簡便、禮貌的致意動作。在聽報告時,中國人喜歡低頭傾聽,而英美人士會注視對方鼻子以上的部分,這是在表示禮貌和傾聽。人們常說“出國問禁,入鄉隨俗”,這都是跨文化意識的體現,了解了這些有助于人們在跨文化交際中輕松應對,做到禮貌得體。2.重視英語變體
雖然英語承載了英美民族文化,但隨著英語全球化發展,它都帶有了本土文化特點,出現眾多英語變體,發展成_門體現多民族文化的語言。例如黑人英語(BlackEnglish)墨西哥英語(ChicagoEnglish)和亞洲美國英語(Asian-Americandialects)。還有社會結構引起的語言的層次變體,不同社會階層和集團在語言使用上是有差異的,比如ain’t是居住在美國南部的黑人的方言,如果在紐約等大都市里聽到這種語言,我們就會知道說這種語言的人大都處于社會底層,遭受歧視。
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在英語教學中應該向學生灌輸這樣一種觀念,留學生論文英語學習是國際通用語的學習,學習者應該具備在漢語文化和漢文化之外的文化現象間進行交際的能力。大學英語教材中所選文章和題材涉獵廣泛,其中不乏有英語變體的出現,尤其是黑人英語(BlackEnglish),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過程中遇到這些變體時要特別提及指出,并向學生簡單介紹英語中存在的各種變體,鼓勵學生去接觸不同變體的英語,開闊眼界,拓寬知識面。比如推薦給學生難度適宜的不同民族的英語原著,建議學生去聽不同英語國家的音樂,看他們的影視作品等等,這樣在以英語為媒介的真實的跨文化交際中,才能使學生從容面對文化差異,順利進行交際。
3.合理處理本土文化與異域文化的關系
語言學家弗里斯提出,交際化外語教學的各門課程都應該建立在本族語和外族語比較的基礎上,只有強調異域文化才能對本民族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只有懂得本民族文化才能更好掌握異域文化,也只有將本土文化和目的語文化進行深入的對比和探討,才能幫助學生提高文化認知的能力。
所以我們在被滲透異域文化的同時,不能忘了對漢語文化的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工作總結不僅要結合自己所用教材內容及學生興趣特點進行適時適量的異域文化知識擴充,還應進行文化間對比與分析,與漢語文化知識及表述方式進行比較,留給學生辨證思考的空間,不至于盲目全盤接受或否定。通過比較,讓學生意識到“跨文化交際并不是一方完全遵守另一方的文化習俗,相反,不管是在群體間還是個體間,跨文化交際總是兩種文化接觸,沖突,協調的動態過程”。我們沒有必要放棄自身文化去附和另一方文化習俗,而是在相互理解協調的情況下,達成諒解,尊重彼此的文化。在跨文化交際中我們有效吸收外來文明,并努力把中國推向世界。
參考文獻:
[1]Kramsch.C.ContextandCultureInLanguage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9.90.
[2]鄧炎昌.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4.
- 上一篇:教材漢語拼音研究論文
- 下一篇:漢語拼音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