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寫作教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23 11:03:00
導語:英語寫作教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基于認知心理學研究論文的圖式理論已被廣泛應用于語言教學之中。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如果能引導大學生創建大量的與寫作題材相符合的英語語言習慣及思維模式的圖型知識,并能在寫作過程中充分激活這些圖型知識,大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能大大提高。
關鍵詞:圖式理論;英語寫作;英語寫作教學
一、英語寫作教學研究的簡單回顧
英語寫作是一項能夠客觀地反映學生的思維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主動性技能。我國新修訂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本大綱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以書面或口頭方式進行交際的能力。”由此可見,寫作教學已經成為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英語學習者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然而,作為一門學科,寫作學直到近年來才被當做一門科學而得到系統的研究。在過去30多年中,在發生認識論、信息論、控制論以及各種語言學理論和教學法的沖擊下,英語寫作教學的專家們,尤其是美國寫作教學的專家們,針對如何改進寫作教學法做了許多探討,使英語寫作理論和教學法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英語寫作研究的重點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移。在英語寫作過程中,母語思維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在寫作過程中如何運用母語與英語這兩種語言思維,對這一問題,國外的專家如Cummiin等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可資借鑒的研究成果。
還有的專家從語篇特征的角度來研究寫作過程。如Kaplan首先提出對比修辭的概念。他認為,母語所固有的語篇結構模式在通常的情況下會影響二語寫作。受其影響,20世紀70年代以來,以文本語言學和話語分析的方法來研究二語寫作成為潮流。現作學不再像傳統寫作學那樣,對學生的成品進行孤立的、靜態的研究,而是從宏觀角度把寫作現象作為整個寫作活動鏈條的一個環節進行動態的考察,以找出寫作活動中某些帶有普遍性的規律,從而指導課堂的教學活動。
在寫作教學中盡管有許多的研究成果,可是我國大學生英語寫作現狀還是不盡如人意。從歷年來的大學英語四、六級作文評分情況來看,大多數學生雖然能夠做到基本切題,可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思想表達不清,中式英語比比皆是,令人不知所云的句子時而有之。此外,語言錯誤層出不窮。針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現狀,受國外寫作教學研究的影響,我國學者和大學英語教師也紛紛撰書立說,討論和研究寫作教學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并做了大量的實踐。可以說,這些研究大大豐富了我們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為我們的寫作教學實踐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本文擬應用代表最新語言教學的圖式理論來探討大學英語寫作教學。
二、圖式理論
“圖式”一詞源自古希臘文,原意為“外觀、形象”,后來轉意為“對最一般的本質特征的描繪,或略圖、輪廓、抽象圖形”。康德首先將圖式一詞引入到哲學領域。他認為,圖式是一種概念的感性結構方式、結構原則。在現代心理學研究中,1932年認知心理學家ErederlckBartlett在其著作中首次將“圖式”概念應用到心理學研究領域。經過實驗,他認為,我們對語篇的記憶并不是基于直接的復制(slraightrepro-duection),而是解釋性的(constructive)。
皮亞杰(1986)認為,圖式是后天形成的,是“動作的結構或組織”。在皮亞杰的圖式理論中,他提出了認知發展的兩個核心概念:同化和順應。同化表明了主體改造客體的過程,而順應表明了在客體的作用下主體得到改造的過程。所以,同化和順應這一對機能代表了主客體的相互作用。
現代圖式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Rumelhart(1980)認為,圖式理論是一種關于人的知識是怎樣被表征,以及對知識的表征如何以特有的方式促進知識應用的理論。按照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表述方式,圖式是一種貯存知識經驗的抽象結構,是人的已有的結構化的知識基團,它影響著人對客觀事物或各種刺激情境的理解和反應。Rtmlelhart把圖式稱為以等級層次形式儲存在長時記憶中的一組“相互作用的知識結構”或“構成認知能力的建筑砌塊”。在這個知識結構或“砌塊”中,除了知識本身以外,還有這些知識被運用的信息。圖式理論認為,新的知識必須與現存的知識框架(ex-istingknowlegeframework)相聯系才會得以處理加工,高效的讀者往往通過激活必要的知識框架從而對所讀文本進行解碼。與皮亞杰理論不同的是,現代圖式理論認為,“圖式是記憶中表征知識各個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心理結構的網絡”,并認為圖式的發展不僅通過同化、順應而實現,還通過附加、協調、重構等方式以達到對語篇的理解。基于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基礎之上的現代圖式理論,為我們正確了解人類的認知過程提出了新的視角,因此,圖式理論被廣泛應用到語言教學中,尤其是被廣泛應用到語言輸入性的閱讀教學和聽力教學中。但筆者認為,圖式理論同樣可以應用到語言輸出性的寫作教學中。三、圖式理論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根據圖式的不同性質和特點,一般將圖式分為以下三類: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語言圖式是指讀者對語言的形式結構、語義結構等的了解。一種語言的形式結構、語義結構和一定的哲學、邏輯、民族的思維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是語篇理解的基礎。內容圖式是指關于物體、思維或現象的概念或一系列相關的概念。它既包括某種文化或亞文化的生活方式、社會制度等方面的知識,還包括具體閱讀文本中涉及的有關學科或專業方面的知識。形式圖式也叫結構圖式,是指關于文本篇章結構的知識,即對文本格式的安排、結構排列等的熟悉程度。下面我們從三種圖式形式來分析圖式理論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1.語言圖式
語言圖式是指語言知識及運用語言的能力,這是英語寫作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對于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要激活有關的圖式,使圖式中的空位得以填充,必須具備一定程度的語言能力。這種能力主要包括學習者對詞匯、語法和習慣用法等的掌握和使用能力。在語言圖式的建立階段,以往主要強調學生詞匯量的不足是學生寫作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其實,詞匯量在2000左右就足以滿足大學寫作大綱的要求,而大學生的入學平均詞匯量在3000左右。那么是什么造成大學生的習作詞匯貧乏呢?根源還在于學生的有關英語語法圖式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沒有充分認識到英漢兩種語言在語法方面的巨大差異,即英語族人在描寫情景、表述時間、位置時通常遵循從小到大、由局部到整體的順序,而漢語則恰恰相反。在用句子表情達意時,英語族人通常使用完整的句子,即“有一個主語和一個謂語,而且也只能有一個主語和一個謂語,相互之間由一致關系聯系著”,而漢語絕大多數屬于“話題一說明”框架,如果主語是顯而易見的,則常會被隱去。因此在寫作中,漢語寫作圖式對英語寫作產生了負遷移,學生的習作常常因語法不正確而造成表達上的歧義和費解。學生以漢語思維來構造英語句子,就出現了漢語和目的語相混雜的現象。
為解決學生在語法圖式方面存在的問題,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必須使學生認識到語言圖式的根本作用,積極建立豐富的語言圖式。語言圖式的建立要依賴于大量的閱讀輸入。因為大量的閱讀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熟悉詞的用法,掌握句法知識。充分運用認知心理學中的同化和順應理論知識,能加深學生對英語語言特征的了解,使學生在面對寫作任務時能夠把頭腦中所存儲的材料與寫作題目所需材料相似的組塊進行串行或并行,從而做出相應的篩選和重組。學生的語言知識越豐富,貯存的語言知識組塊越多,就越能夠產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2.內容圖式
內容圖式主要包括依賴篇章情景的圖式和讀者已有的背景知識的圖式。在內容圖式中對寫作影響最大的是文化圖式。在對內容圖式進行闡述時,曾通過實驗證明了文化因素在對語言理解中的重要作用,認為如果閱讀者頭腦中缺乏原文所涉及的文化內容圖式,理解就會出現障礙。在英語寫作中,我們的目標讀者不僅僅是教師,更多的時候是英語族人,是為了與他們進行交流。但是,中國學生用英語寫作,頭腦中很步考慮目標讀者,即英語族人的文化圖式,在寫作中經常會用到許多漢語的成語典故,結果令缺乏相應的文化圖式的目標讀者感到如墜云霧中,不知所云。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中國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如何激活目標讀者的內容圖式知識是寫作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教師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加強內容圖式的構建,引導學生注意英漢兩種文化的差異,在寫作中自覺運用文化圖式知識,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3.形式圖式
中西方在哲學觀念上的差異是形成各自對應語言形態特征差異的能動的理性根源。漢語民族的模糊性思維客觀要求其語言在使用連接詞或邏輯聯結詞時具有靈活、簡約的特性,因而使該語言必然呈現出意合的特征;而西方民族“形式邏輯”式的思維則客觀上要求其語言在表述邏輯關系時必須依賴于語言連接詞或邏輯聯結詞,因而使其語言必然呈現出形合的特征。
英漢兩種語言的語篇差別使我們在英語作文布局謀篇時,要創建與英語寫作相關的語篇圖式知識。只有透徹了解了中西方在哲學觀及思維范式上的差異,才能更好地尊重中西各自的語言事實,深入細致地理解和運用各自的語言,才會使英語語言學習上升到理論的高度。語篇圖式知識的創建和激活可以通過傳統的范文分析與仿寫來實現。
范文不僅在詞、句、段、篇章的層次上形象地揭示了英語寫作的方法和規律,而且典型地反映了英美作者構思運思的軌跡,因而范文教學有助于培養中國學生對中西方思想和思想表達方式方面存在的語篇差異的敏感性,促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英語寫作中結構、修辭、句子變化、選詞等方面的技巧。
- 上一篇:交際教學法運用于成人英語教學論文
- 下一篇:審計局職業道德教育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