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區英語教學論文
時間:2022-11-18 09:49:00
導語:民族地區英語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言是交流思想、表達情感的工具。我們能自如地運用母語表達思想,進行日常的情感交流,而作為外語的英語,它的語言功能在中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被大大地削弱了。英語長期以來只被作為一門學科,一門沒有感性的學科而存在于教學中,教師未能充分利用所教語言與學生進行有效的雙向交流,而是把語法、語言點揉碎了作為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學生也單純地把它們作為知識被動接受,師生之間缺少情感的交流,知識傳授成為一種簡單機械的單向活動,而不是師生間活躍、充滿感性的互動式活動。
心理學認為,情感對人的活動具有驅動作用。有些學生對某一問題或學科進行深入研究和不懈追求,就是興趣和好奇等情感體驗下產生的驅動力所使然。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教學內容的內在力量、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和教師個人的情感感染力,往往是吸引學生有效注意、啟迪學生積極思維、啟發學生主動探索的最佳手段。學習既是一種行為參與,也是一種情感心理體驗。教與學不單是一個從知識到知識的單純認識過程,也是一個心理變化過程,并且認知的效果常常取決于情感的變化。在教學實踐中你會發現,高興地學和愁苦地學,效果是大不一樣的。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勞動,需要積極情感的指引和維持。教師應盡可能在教學過程中創造一種積極的融洽的情感交流氛圍,設法使學生享受積極的情感體驗,變苦學為樂學,教與學才可能具有持久的高效率。本人在民族中學的英語教學中,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情感教學。
1.理解和信任學生,化消極情感為積極情感
情感因素是英語學習出現兩極分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尤其是少數民族學生占大多數的班級,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普遍薄弱。學習好的學生,學習上有成就感,受到教師的鼓勵和同學的羨慕,對學習起了促進作用,而那些“跟不上隊”的學生,對學習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抑制。抑制反過來又對學習產生消極影響,以致惡性循環,于是兩極分化日趨明顯。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我們一定要重視情感因素的作用,正確利用情感因素,以促進英語教學。有些少數民族學生由于英語基礎差,學習習慣和方法上存在一些問題和障礙,英語學習成績也較差。要想把這些“學困生”從“學困”中解脫出來,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于他們常常要有大量的情感投入,而最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老師愛他們.理解他們,信任他們。就拿本班的一個瑤族學生來說,剛進入中學時,英語成績很不理想,而且還有逃避學習的傾向,常常以身體不舒服為由而不上早讀課,不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對于他的這些表現,我沒有在班上批評他,而是在課后反復與他談心,首先是對他的一些行為表示寬容和理解,然后鼓勵他要有面對困難的勇氣,幫他找出英語學習上所存在的實際困難,并加以幫助和指導。慢慢地,他不再逃避英語學習,有了困難和問題也愿意主動和我交流,英語成績也有了明顯的提高。由此我深切體會到教師對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一時跟不上表示理解,必須給予密切關注,同時還要有極大的耐心、寬容心和同情心。在教學中不歧視、不討厭、不排斥他們,而是與他們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以滿腔熱情積極引導他們共同參與,給他們以極大的信任和理解,激發他們奮發向上的學習精神。
2.用愛的力量激發學生學習的信心和求知的欲望
創造成功是促使學生形成穩定而持久的積極學習情感的有效途徑。“失敗乃成功之母”,這是我在英語教學中從學生身上感受到的。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運用多種手段,以滿腔熱情為學生積極創造成功的條件,想方設法為學生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少數民族學生創造表現自我、體驗或功的機會。例如,在學習每一個模塊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分組學習,我只是起到組織和引導的作用。不管學習的時間多么緊張,我都會安排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利用表演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讓每一個同學都有表現的機會。他們的精心準備和精彩表演經常會令我吃驚。學生表現出很大的潛力,我對學生每次的表演都感到滿足。我相信我的學生一定能行,每一次表演,都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他們產生愉快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感受到老師、同學對自己的關注。在這種愉快的情緒影響下,學生就會不斷走向成功。
3.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人際關系
在與少數民族學生的交往過程中,師生之間坦誠、無拘無束的交往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應當熱情,具有同情心,采用恰當的鼓勵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尊心,建立信賴、理解的情感人際關系。課堂氣氛應融洽,不宜過于拘謹、死板或嚴肅。對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的錯誤應采取謹慎的態度,多使用積極反饋。經常在交流過程中或大庭廣眾下“有錯必糾”,會造成學生心理上的壓力和怕出錯誤的緊張感,增加焦慮感。實際上,少數民族學生的語言錯誤很多都是過濾性的,隨著語言水平的提高,他們會自己改正,所以盡可能給學生更多的積極反饋,少給消極的反饋。
4.搞活課堂氣氛,永遠使學生有一種新鮮感
初學英語的同學感到英語較新穎,課上發言的機會多,再加上一些對話的表演,吸引了許多同學、但隨著難度的增加及對教師上課思路的了解與熟悉,學生沒有了初學時的新鮮感,上課再不像以前那樣專心投入了,漸漸地一些同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因此,對于教師而言,就應該加強教學理論的研究與實踐,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除了經常使用的教學方式之外,時不時地增加一些新穎的教學形式,改變一下自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不覺得是老一套,這樣也有助于師生情感的培養。
5.提高自我,樹立形象
孔子曾明確要求教師具備二種品質:一是“學而不厭”,二是“誨人不倦”。教師的知識就是通過不斷的學習獲得的。能為人師,必有其過人之處。在大學里獲得的理論知識,需在實踐中進一步落實、提高。這里不僅是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教學技巧的提高,更是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原來擁有的知識必須不斷更新才能與時代相合拍。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有輸入就會有更好的輸出。精通本專業的基礎知識,旁通相關學科知識。就能加強英語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技能,把優良的東西貢獻給學生。同時,為了更好地掌握教育規律,就要進行科學研究,撰寫教學論文,以理論來指導實踐,增強教學效果,使自己成為一個學者型的教師。盧梭曾經說過:“在敢于擔當培養一個人的任務以前,自己就必須造就成一個人,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范。”這樣,教師以良好的形象為學生樹立榜樣,學生就會親近,喜歡甚至模仿,崇拜,進而喜歡他的課,認可并接受優秀的形象,“愛屋及烏”很好地說明了這一切。
- 上一篇:縣鋁工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 下一篇:鎮全民創業行動的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