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語言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02 02:50:00
導語:第二語言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動機。學生的學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是受學習動機的支配,但也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需要、個人的價值觀、學生的態度、學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來的鼓勵緊密相聯。動機:“動機(motivation)是激勵人去行動的內部動因和力量(包括個人的意志、愿望、心理沖動或企圖達到的目的等等。)”。學習動機障礙,主要是學習動力不足,有些學生甚至有厭學情緒。造成這種動機障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新生因對所學專業不滿意,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不安心,缺少動力;有些學生受社會上不正之風的影響,覺得畢業后的出路主要靠“關系”,在校學習成績的好壞并不能決定畢業后得到回報的大小,因而未把全部精神集中在學習上;有些學生自認為各方面的條件不好,對畢業后的出路缺乏信心,因此在學習上也未能全力以赴。學習上的動力不足常常表現在學習懶散、無精打采、聽課時注意力分散、課后不愿復習、不愿做作業,對學習成績產生了不良影響。
2.態度。“外語學習的態度就是學生對外語學習的認識、情緒、情感、行為在外語學習上的傾向。”學習者的態度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
3.性格。性格可分為外向型和內向型。人們通常認為外向型的人學習英語相對容易成功,但這只能是體現在口語上;在閱讀、寫作方面,很多內向型的學習者都很占優勢。
4.焦慮。焦慮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恐懼不安、煩躁和害怕犯錯誤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對他們的學習會產生很大影響,甚至會導致他們放棄英語學習。有些學習者主要是因為對自己的口語能力缺乏自信而產生焦慮,有些則是因為擔心失敗,表現不佳以及負面評價而感到憂心忡忡。缺乏自信的學習者可能會低估自己的口語能力,并對自己的表現產生負面期望,從而在面對語言學習任務時有不安全感或產生焦慮。由于他們無法有效處理自己的焦慮心情,容易放棄那些會導致焦慮的學習任務,因此會影響到學習的進步而學習進步緩慢則進一步加劇自信的不足,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缺乏自信與焦慮之間的關系說明了在課堂環境下營造一種沒有威脅和支持氣氛的重要性,因此這樣將有助于提高學習者的自信。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形成師生情感交融的氣氛
1.教師課上的自身情感
要形成師生情感交融的和諧氣氛,首先教師自身的情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教師的情緒狀態對學生的認知和師生關系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教師面帶微笑,學生會感到親切、溫暖,學習就會很有勁頭。反之,當教師表情冷漠或怒氣沖沖地面對學生時,學生會感到壓抑、緊張,影響知識的接受。因此,教師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利用自己情緒的感染力。使知識、信息帶有情感色彩,使課堂具有融洽、親切、充滿溫暖的氛圍。
2.師生情感交融
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與學生情感溝通自然、和諧,首先要對學生有一腔熱情,要有無私的、廣泛的愛,不但處處體現對他們的關心,還要關注學生的自尊需要。對于落后的學生,感情聯絡會起更大的作用。課堂上要提倡師生平等,教師不能居高臨下,搞“一言堂”,更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要使課堂氣氛輕松、愉快、和諧,達到情感交融,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二、區別對待性格不同的學生,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在教學中應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條件,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對那些性格內向、消極、悲觀的學生要給予特別的關注,研究他們的個體學習方式,努力使自己的教學能適應他們的需求。不同的學生在情感方面的需求和表現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學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如對內向型的學生,就要鼓勵他們多開口讀和說,在課堂上多給他們提供機會,并多給予表揚,使他們獲得成就感,從而克服自卑的心理,保持學習的熱情。而對于那些外向型的學生,要給予他們自我表現的機會,以保持他們的學習熱情,同時也要不斷地對他們提出新的要求,對他們的缺點可以直接批評。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和培養學生個性中積極的情感因素,對他們的微小進步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
三、克服學生焦慮情緒的策略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盡管學生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也難免會遇到困難與挫折,會產生急躁情緒或焦慮感。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樹立自信心,幫助他們使用有效的學習策略,另外,還要想方設法使他們克服心理障礙,消除或降低焦慮情緒。教師要有意識地鼓勵他們大膽參與交際,積極與人合作。對待那些由于學習成績不好而感到焦慮的學生,教師要多與他們交流,鼓勵他們建立個人學習檔案袋,以便于跟蹤和分析他們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同時,要使他們認識到英語學習本身是一種艱苦的勞動,對于每個單詞、
每個句型,如果不花功夫記憶是很難掌握的。堅定的意志、持之以恒的毅力是英語學習的必備條件。
[摘要]第二語言習得主要研究人們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和結果,其目的是對語言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進行客觀描述和科學解釋。本文通過對影響中等職業學生英語學習的情感因素分析(如年齡、性格、學習態度與動機、學習能力等),指出情感因素對第二語言學習者語言習得的影響作用。針對這些因素提出適當的解決途徑和辦法,以提高英語教學水平。
[關鍵詞]第二語言情感因素師生關系
第二語言習得,指人們通過提高其第二語言或外語水平的過程(Richards,platt&platt,2002:48)。提高第二語言或外語水平是個十分漫長且復雜的過程,不只是涉及所學的語言系統本身,還受學習者的母語系統,認識心理個性差異(如年齡、性格、學習態度與動機、學習能力等)語言的學習和使用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這就使得二語習得研究不可避免地要考察這些因素和他們之間可能存在的關系,及其對學習者外語能力的發展影響。
在第二語言習得領域,母語、年齡、個人生理和心理特點等因素與習得過程和結果之間的關系一直是研究者所關注的問題。這些變量都對第二語言學習行為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是研究者們卻對影響的類別和程度持不同的觀點,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是一門新的學科,人類對任何新學科的認識總是呈現動態的發展趨勢,這就要求理論研究者和實踐者對以往的研究發現不要盲目接受,而應持審慎和批評的態度。一般而言,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情感因素包括:動機;態度;性格;焦慮。
參考文獻:
[1]劉君栓,夏曉翠.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情感因素[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6,(01).
[2]吳旭東.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方法與實踐[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3-4.
[3]胡春洞,王才仁主編.賈冠杰著.外語教育心理學[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18.24.
[4]盧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吳旭東.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方法與實踐[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38.
[6]吳旭東.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方法與實踐[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12-38.
[7]馬騰.民族院校英語專業學生語用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8.
[8]Hadley,AliceOmaggio.TeachingLanguageinContext[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4.
- 上一篇:本科二級學院數學教學論文
- 下一篇:語文教學探索性學習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