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讓生活更精彩透析

時間:2022-05-21 05:03:00

導語:閱讀讓生活更精彩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閱讀讓生活更精彩透析

新課標認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的最終追求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效的閱讀手段和方法,將大大提高小學生的知識儲量和質量。從某種意義上說,閱讀的能力的培養決定著學生語文能力提升的高度和廣度。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激發學生興趣,讓孩子樂意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做什么事都需要孩子有興趣參與,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為老師,我們責無旁貸。比如教學《三顧茅廬》一課,由于本文是節選自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這是學生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生動,深受學生喜愛。根據以往的教學發現,同學們都表現出較為濃厚的閱讀興趣,可是,隨著這篇課文教學的結束,學生閱讀的興趣也終結了。本文的學習旨在激發學生閱讀名著、閱讀經典的興趣,讓學生主動走近我國古代文化的長流,而不是知道了一個歷史故事,幾個歷史人物。如何通過《三顧茅廬》的學習,“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學生走過中國歷史文化精典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因此,教師可以在班級里揭起閱讀“三國”的熱潮,開展一系列的閱讀活動,升華學生閱讀“三國”的熱情。只有這樣,伴隨興趣的閱讀行動才更有效,閱讀體驗才更有滋有味。

二、立足課堂,讓學生快樂學

1.強化感知,加深內心體驗

閱讀過程中要使學生多種心理因素產生積極作用,只有打動孩子們的心才會喚醒他們的閱讀生命。課堂是師生之間情感交流,價值追求的陣地。

王崧舟老師倡導在教學過程中“造境”。所謂造境,是在舉象的基礎上,進一步將語言文字還原成特定的情境、意境、心境。在特定的語言文字的描述下,勾起孩子思維空間里的相關意象。在教學《但愿人長久》一課。蘇軾在中秋節的晚上頭頂一輪明月,思念之情便隨天上的明月一起升起。我以“中秋節是家人團圓的好日子,蘇軾為什么‘心緒不寧’呢?”這一問題開啟孩子們的心靈之門。孩子們很快就從書本上找到了原因。因為蘇軾遠在異鄉,非常思念自己的弟弟,兄弟倆手足情深,如今分別又有七個年頭了。我接著問:“手足情深”一詞讓你讀懂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孩子們的話匣一下子打開了,他們的思緒仿佛回到了蘇軾小時候,“小時候,他們有好吃的會一起分著吃。”“他們晚上睡覺的時候也會睡在一起。”“夏天,他們會一起在河邊釣龍蝦。”“上學堂時,兄弟倆會對伴而行,來來往往……”一種種情境的再現,把孩子們帶回了蘇軾的美好童年,也帶回了學生自己的美好童年。如今屈指算來,分別又有七年了。蘇軾難以割舍這份手足情,他不舍。同學們也和蘇軾一樣,心情是一樣的。所以,“心緒不寧”的原因便迎刃而解。多種意象的疊加,讓孩子們與蘇軾進行了一次超載時空的情感之旅。“入情”便產生了。

學生積極的主觀體驗基于教師的巧妙激發。因此,教師利用文本時,一定要充分展示文本的形象,驅動孩子全身心地深入到教學中來,他們忘我了,教師忘情了,師生處在一個無形的充滿情感交流的心理場中。這樣,學生就會從教材的字里行間把握關鍵詞句,關鍵語段,加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2.依托想象,豐富文本內涵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可見,孩子的想象力有多么豐富。提高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有助于閱讀能力的提高。想象的展開不僅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之感,而且又豐富了作者筆下的情感。當學生在感受文本形象,激起聯想與想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老師在學生自主學習中,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去想像,讓他們在想像中,看一片新天地,獲得一種新認識,養成一種好習慣,讓他們擁有會飛翔的翅膀。

3.正確引領,把握閱讀主旨

指導學生自主的、正確的評價,具備正確評價和判斷能力。《狐貍和烏鴉》是低年級教材中常見的課文,這篇童話告訴別人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但在一次聽課經歷中,老師引導學生對狐貍和烏鴉的“人品”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師問:“同學們,學完了課文,你們更喜歡哪個人物?”同學們普遍說喜歡烏鴉。因為狡猾非常狡猾,為了得到烏鴉口中的肉而采取了欺騙的方法,是個壞家伙。而一小部分的同學認為,狡猾雖然狡猾,但是他很聰明,善于動腦筋思考,而烏鴉太笨了。這部分同學打破了常規的思維,進而從另一個角度理解了人物本色。此時,這位老師也不置可否,一時陷入了僵局。最后也沒有討論的結果。其實,本文的教學主旨在于告訴別人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這樣的討論偏離了文本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失敗的原因在于老師沒有完全把握文章的主旨。所以,當學生產生不正確的判斷和想法時,老師也要及時地加以糾正,我們不需要這種百花齊放的熱鬧課堂,引領孩子正確的價值觀才是我們的追求。

三、放眼課外,讓孩子博覽群書

1.精心推薦優秀書目

經常性地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多讀老師精心推薦的書目,特別是一些經典名著,經典名篇。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經歷,讓他們在豐富多彩的字里行間體驗生活的美妙和快樂,成功與失敗,這是家長和老師空洞的說教所無法企及的。一部經典可以伴隨一生,甚至影響一生。

2.多寫閱讀心得

鼓勵學生多記錄閱讀心得,哪怕只是只言片語,但一定要是自己的真實想法,而不要人云亦云,說大話、套話。經過長期的積累,學生的語言文字就會變得更加豐富,情感也會變得更加樸實,見解就會變得更加成熟而富有個性。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慢慢記錄的過程也學生人生成長的過程。

3.在活動中快樂閱讀

活動是學習的載體,帶領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讓學生學有所成,學以致用。如:班級讀書會、演講比較、講故事比賽、課本劇比賽等激發孩子熟練運用語言文字,深入鉆研課外豐富讀物。在不斷的閱讀中,增加閱讀量,增強語言文字感悟能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作為教師,我們要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落實,多一些實踐。這樣,學生的閱讀生活才會充滿美妙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