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語篇英文翻譯
時間:2022-07-20 02:32:01
導語:旅游語篇英文翻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語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語法約束的,在一定語境下表示完整語義的自然語言。它是協調詞匯學、句法學、音系學和語義學(包括語用學)的語言學分支,目的是通過語言這個媒介實現具體的交際任務或完成一定行為(胡壯麟,1994)。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語篇研究發展迅速,語篇研究領域中,語篇的銜接和連貫較為突出。語篇的銜接與連貫是語篇研究的核心,也是語篇分析的重要議題。英國第一個語言學教授Firth的一貫思想是,一個句子的語義,其主要部分只有被放在一定語境下發生的語篇內才能說得清,因而我們必須從語段開始分析。但他沒能提出更具體、更全面的理論。這個任務由Firth的學生Halliday完成,他在銜接理論上取得了極大的突破。Halliday認為從詞義上所有的結構都應該是銜接的,但并不是在語法層面上才有銜接力。他和Hason對語篇中的銜接進行了專門的研究,他們的CohesioninEnglish(《英語中的銜接》)一書被認為是銜接理論創立的標志。當然,不同于其他語言學理論,語篇分析不局限于語言學本身,而是擴大到語境以及語言的交際功能上來。張美芳(1999)曾經指出:“在實際翻譯中,譯者既是原文的接受者,又是譯文的生產者。他在接受原文的過程中要進行語篇分析,在生產譯文時同樣要進行語篇分析,而且要將兩次分析的結果進行比較,才能較好地完成翻譯任務?!便暯邮钦Z篇特征的重要內容,是一個語義概念體現在語篇的表層結構上。近年來,銜接和連貫理論得到了翻譯界眾多專家學者的重視。Hatim和Mason認為,Halliday和Hason提出的英語銜接手段對于其它很多語言都是適用的:它可能更多地使用其中某些銜接手段或者它們的組合。趙世開對英漢人稱代詞進行了比較分析;胡壯麟、朱永生等人則對英漢兩種語言的銜接手段進行了詳細的對比。以包括散文、詩歌、新聞報道以及科技文等不同文體的大量語料為例,李運興(2001)說明了英語和漢語的銜接手段的側重點不同,譯者應據此選擇合適的銜接手段。可見,語篇分析與翻譯研究是相互作用的,語篇分析的理論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于翻譯研究。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國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由于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漢語與英語在文體特色和風格上有所不同。本文將以中文旅游語篇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在漢英翻譯過程中語篇銜接手段的運用,以期能對中文旅游語篇翻譯水平的提高有所幫助。
二、基本概念
(一)旅游語篇
本文所討論的中文旅游語篇是指旅游公司與旅行社的介紹;旅游國家、城市、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的宣傳;游樂設施、節日慶典、傳統禮俗的介紹;賓館飯店、飲食文化、菜系菜譜等的介紹。雖然都是與旅游相關的文本,中西方的文體風格卻大有不同:英語文體大多風格簡約、邏輯嚴謹;行文措辭簡潔明白,表達方式通俗易懂;重視純信息的傳遞,且信息準確、豐富、實用,風光景色的描述性篇幅著筆不多。相比之下,中文景點介紹多使用描述性語言,言辭華麗,文筆優美,用詞凝練、含蓄;表達上多使用四言八句和對偶平行結構,以求行文工整、聲律對仗、文意對比,達到音、形、意皆美的效果。故此,在兩者互譯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這一點,不能一對一翻譯,而應該盡量使用讀者習慣的語言形式,注意語篇銜接與連貫性,使譯文取得最佳效果。
(二)銜接手段
Halliday和Hason把銜接手段分為為五種類型:指代(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連接詞語(conjunction)和詞匯連接(lexicalcohesion)。其中“指代、替代、省略和連接詞語”屬于語法銜接手段,詞匯連接屬于詞匯銜接手段。
三、漢英銜接手段的異同
漢英兩種語言銜接手段的種類在旅游語篇中是相似的,只是漢英兩種語言中各種銜接手段的使用范圍略有不同。漢英兩種語言的區別在于:漢語重意合,很少使用甚至不使用形式連接手段;注重隱形連貫(convertcoherence);注重邏輯事理順序;注重功能、意義,注重以神統形。英語則注重形合,常用各種形式手段連接詞、語、分句或從句;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結構完整;注重以形顯義(連淑能,1993)。潘國文(1997)指出:漢語是語義型語言,注重內在關系、隱含關系、模糊關系和語言結構素質;英語是形態語言,使用的形合手段遠比漢語要多。在英語中,替代很常見,或用代詞或用其它名詞;而漢語卻使用重復和省略的手段。
四、旅游語篇漢英銜接手段的轉換
本文分析的中文旅游語篇屬于傳統的紙質媒體,讀者有足夠的時間研讀、揣摩、理解文本,加之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各家無不在語言的新穎別致上下工夫。因此,旅游語篇中省略、替代和同義詞反復、上下義關系等銜接手段的使用極為普遍。本文擬討論“指稱、省略、替代、連接和詞匯銜接”這五種銜接手段在英漢語中的異同以及在翻譯中如何處理銜接關系,以獲得語篇的連貫性,達到旅游語篇的宣傳目的。
(一)指稱
指稱是指用人稱代詞、指示代詞等語法手段表示語義關系。換種說法,就是用指稱詞回指或后指上下文出現的詞,從而在指稱詞與所指對象之間建立語義關系。英語中代詞的使用多于漢語,而漢語則更習慣使用零式指代和名詞的重復來表達照應關系。漢語中能不用照應的地方就不用,而英語因為其形合的特點就必須把指代關系交代清楚。(1)南京金陵旅行社將旅游與文化、體育、探險、商業、國際交流相結合,推出的旅游產品和項目已成為中國旅游行業獨具特色的名牌產品,獲得“馳名商標”稱號,深得消費者的信賴。英語中的第三人稱回指十分常見,如例(1)中的兩個“its”。但是在漢語中往往不使用第三人稱代詞,而是重復該代詞所代表的名詞,甚至是完全省略。所以在翻譯過程中,就不能一詞一譯,而應該靈活翻譯。
(二)省略與替代
省略是指結構中未出現的詞語可從語篇的其它小句或句子中回找(胡壯麟,1994)。于是,省略便利用詞項空缺的方式達到了上下文銜接的目的。Halliday和Hason(1976)指出,英語中的少量語言形式,其功能是替代上文中的某些詞語,但兩者不存在認同的一致關系。省略和替代都是為了更好地銜接上下文。從漢英對比來看,漢語中經常省略主語,英譯時就必須添加主語;英語卻常省略動詞,留下主語與助動詞,漢譯時,需要把英語中省略的動詞復現出來,或用替代的方式表現出來,但這種情況在旅游英語語篇中較為少見。(2)始建于北宋元豐七年(1084年),清朝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重修。(3)讓人感到新奇的是,從湖面上見到夕陽從塔的方孔中穿出光芒,這時形成水上,塔中各有一個太陽。例(2)、例(3)中的漢語介紹詞都省略了主語,但是在漢英翻譯過程中,為了語篇的銜接和連貫,必須添加主語。如例(2)加上了“it”,作為形式主語;例(3)加上了“sight”(風光、景色)這個主語。
(三)連接
連接是表示各種邏輯意義的連句手段,又稱“邏輯聯系語”(黃國文,1988)。通過連接性詞語的運用,人們可以了解句子之間的語義聯系,甚至可通過前句從邏輯上預見后續句的語義。連接詞語既可以是連詞,或是具有連接意義的副詞或介詞及其短語,也可以是分句。這是英漢差異最大的地方。由于漢語重意合,語法關系、邏輯關系很大程度上是隱性的,因而所使用的連接手段在數量和使用的頻度上都要遠遠低于英語。譯者應根據不同的語言特點,運用邏輯聯系語加強句子之間的銜接。(4)此地賞“二靈夕照”之美,接二靈景區之入口,取名“二靈掠影”。.漢語原文中無一邏輯連接詞,完全憑借動詞意象組成句子。譯文中兩個“as”把三個短句連接起來,把漢語中隱含的邏輯聯系很好地表現出來,滿足了英語形合的特點。
(四)詞匯銜接
詞匯銜接指語篇中出現的一部分詞匯相互之間存在語義上的聯系,或重復,或由其它詞語替代,或共同出現。只有詞匯的相對集中,才能保證語篇的主題和語義場取得統一(胡壯麟,1994)。本文中的詞匯銜接手段主要指的是Halliday和Hason所說的“重現(reiteration)”,包括原詞重復、同義詞或近義詞、反義詞和上下義關系。比較起來,漢語傾向于用重復手段,而英語則多使用同義詞、近義詞及其它銜接手段體現銜接關系。(5)青云梯景區面積4.85平方公里,主要由青云梯、天門二瀑和觀頂湖組成。青云梯景區景觀資源十分豐富,這里既有奇峰異石,陡崖峭壁,深峽幽谷,竹海森林,湖泊溪瀑。茶坡田園,農家村落,水渠電站。The4.85-trenchesandpowerstations.原文中“青云梯景區”這個主語重復了兩次,但在漢英翻譯過程中,我們使用了“Thisscenicarea”這個同義詞組來代替“BlackCloudsLadderScenicArea”,以避免重復。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善于識別原文中的詞匯銜接手段對于在譯文中選擇合適手段再現原文的銜接關系很重要。如譯者可以利用指稱銜接再現某些詞匯的連接關系,有異曲同工的效果。
五、結語
語篇翻譯是翻譯研究的大勢所趨,而銜接是其重要條件。在整個翻譯過程中,銜接手段的運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銜接手段的運用是為了實現語篇語義的連貫,通過對漢英銜接手段的比較,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兩種語言的成篇方式和銜接特點,如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兩者運用的銜接手段的種類類似,但使用頻度卻存在較大差異。因而,在翻譯中應根據英漢語言的形式要求,自然貼切地轉換銜接手段,為譯語讀者提供銜接合理、語義連貫的譯文。
- 上一篇:歷史與社會學科同課異構活動實施
- 下一篇:溫室蔬菜大棚施肥及病蟲害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