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課堂沉默現象優化研究

時間:2022-06-02 09:43:10

導語:大學英語課堂沉默現象優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英語課堂沉默現象優化研究

摘要:藝術類專業大學英語課堂沉默現象普遍,較少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提出問題并與教師進行互動。本文通過對河南理工大學2017級音樂舞蹈專業108名學生的調查問卷、訪談等方式發現導致藝術類專業大學英語課堂沉默的原因主要有不善于課堂表達的習慣、不充分的課堂發言準備、不善于調動和創造課堂的教師以及沒有引起學生興趣的課堂等原因。基于此調查結果結合日益深化的互聯網+教育背景,可構建優化藝術類專業大學英語課堂沉默現象的模型。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藝術類專業;大學英語課堂;課堂沉默;優化

教育部對大學生素質培養提出四個維度,即從知識、能力、文化、藝術四個角度來構建學習內容,注重語言知識、交際能力、跨文化意識和職業素養的培養,為學生搭建校園到職場的橋梁,為教師教學改革和科研提供機遇和空間。能流利的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是大學英語課程的一個重要目標。課堂本應該是一個激起大腦風暴的地方,然而在藝術類專業大學英語課堂上,課堂沉默現象普遍,只有極少數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并與教師互動,這遠遠達不到素質教育的目標,因此引起了國內外教育研究者的重視。為什么藝術類專業大學英語課堂寂靜的可怕?除卻本身專業的特殊性外,有的學者從文化的角度進行了解釋。他們認為中國傳統儒家教育要尊師重道,對教師提問被認為是挑戰權威的表現,是不提倡和認可的。然而也有學者認為,早在《問說》中就有“君之好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一說,故從文化角度是不足以解釋課堂沉默行為的。也有學者從心理學角度進行解釋,他們認為學生保持課堂沉默主要是焦慮所致,從自我傾向、習慣傾向和利他傾向三種心理成分進行分析。誠然這是一方面原因,然而他們忽視了在大環境———課堂情境因素。還有學者認為,學生保持課堂沉默是因為自身的學習能力不夠等。現階段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集中在通過文本研究導致課程沉默的原因,而很少結合現階段的教育現狀通過訪談等深入研究將量化數據和質性資料結合起來,在研究領域方面主要針對的是中小學教育,很少將研究視角集中到藝術類專業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本文正是基于此采用數據分析和深入訪談相結合,剖析藝術類學生大學課堂沉默的原因,并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試圖構建出激發學生課堂發言、優化課堂沉默現象的模型。

一、研究過程及結果

課堂沉默是廣義的語言學研究對象,廣義上包含課堂教學中的所有沉默現象,而狹義上指的是課堂提問或課堂討論中學生的沉默,根據課堂效應的不同,劉向前把學生沉默分為積極沉默和消極沉默。當學生思想高度集中,無聲的將教師講授的內容消化吸收的過程被稱之為積極的課堂沉默;相反,當學生思想不集中或者對教師講授的內容不感興趣或者聽不懂的時候,以沉默來反饋教師的提問被稱之為消極沉默。在藝術類大學英語課堂中,大部分學生對課堂內容或者教師提出的問題沒有反應或者不予回答,不發言、不提問、不回答。本文主要關注的就是這種典型的消極課堂沉默現象。本次研究選取了藝術專業大一108名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對教學模式有所了解,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課堂活動參與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這次調查問卷的客觀性和有效性。本次調查問卷的制定以A.W.Astin的“I-E-O”模型為理論基礎,以《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為導向,確立了問卷調查的理論框架和指標體系。本次問卷調查共發出108份,回收有效問卷102份,有效率為94.44%。調查問卷顯示學生是否有課堂沉默行為選項的得分率為86%,其中的分項選擇中課堂上主動提出問題和主動回答問題的得分率最低,就此我們在調查問卷和數據分析的基礎上通過深度訪談來加深對這個問題的探討和回答。學生和教師是課堂上的兩大主體,探討導致課堂沉默的原因將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和學生的深度訪談采用集體訪談和個體訪談相結合的方式。我們隨機將學生分為10個組,每組10個人進行集體訪談,本次集體訪談除卻個別學生由于個人原因不能參加外,能最大限度地聽到學生的真實想法。在訪談中提到為什么會在課堂上保持沉默,學生指出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1)英語基礎薄弱,聽不懂教師在講什么,參與不到課堂活動中;(2)教學內容與專業無關,沒有學習興趣;(3)課前準備不充分,不敢發言;(4)教師講課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5)不習慣在課堂上發言,出風頭。我們就這些原因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討,在每組中隨機抽取一人,共10個學生進行個體訪談。在選取本輪受訪者外,除了方便抽樣,研究者還進行了強度抽樣,抽取具有較高信息密度和強度的受訪者。就本研究而言,班委對學生接觸多,能夠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因此可將每組中的班委強制挑選出來進行個人深度訪談。就學生提出的原因進一步細化,同時我們還對藝術類專業的英語教師(共3名)就該專業學生的課堂沉默行為進行了探討。3名教師統一認為這樣的課堂環境是不利于學生英語學習的,同時也沒有教學的成就感。就此教師提出的原因有以下幾點:(1)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基礎差,不能適應大學英語教學;(2)藝術類專業學生性格活潑,集中力差,不能很好地投入英語教學課堂中;(3)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不能很好的完成課前準備和課后作業。結合教師和學生提出的導致課堂沉默的原因,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和教師統一反映出導致課堂沉默的原因是學生不配合教師,教師調動不起學生,如下圖所示。根據學生的調查問卷以及與學生以及任課教師的訪談中可以看出,導致課堂沉默的兩大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從上圖可以看出,兩者之間是相互影響、互為作用的關系,任何一方行動力的缺失或不足都會影響另一方的課堂表現,因此學生應該和教師相互合作,改善課堂沉默,提高學習效率,增強教學成就。

二、優化課堂沉默的措施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互聯網+的時代,互聯網+在教育領域的發展也是如火如荼。課堂派、藍墨云課堂、賽課平臺等相繼產生并被應用到大學課堂中,我們的學習材料不再局限于學習手冊、參考用書等文本材料,更多的是利用在線教育平臺,如微信客戶端、手機APP、二維碼等獲得更有效、更豐富的學習材料。在互聯網+教育的大背景下,藝術類專業大學英語課堂也迎來了改革的契機,如何有效的趁著這股東風提高藝術類專業大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氛圍,優化課堂沉默現象成為了改革之重。根據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和課程論專家本杰明•布魯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ThetheoryofMasteryLearning)認為: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和適當的教學,幾乎所有的學生對幾乎所有的知識都能夠達到掌握的程度,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不能決定能否學習要學的內容和學習的好壞,只能決定將要花多長時間才能到達對該內容的掌握程度。這個理論給我們的教學啟發是教學中應當經常考慮如何給學生創造學習機會,如何增強學生的實際學習時間以及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將認知目標分為六個維度,如下圖所示。課前的基礎性目標是學生自學可以獲得的,高級目標是我們的教育短板,也是現階段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也就是說在課堂學習中我們需要重點培養學生分析、評價和創新的能力,而不是傳統的教會學生識記、理解的能力,這就啟發教師要轉變課堂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在上文我們探討的藝術類專業大學英語課堂沉默的原因中提到了學生和教師都認為藝術類專業學生英語基礎差,跟不上大學英語教學的進程,同時也認為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不適合藝術類專業的學生,然而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和教育目標分類學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我們需要轉變藝術類專業大學英語的課堂模式,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增加學生實際學習的時間,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提高教學質量。藝術類專業大學英語的教學環節仍然是分為課前、課中和課下三個部分。課前教師通過在線學習平臺或者手機客戶端學習任務,推送學習資料,監督課前學習,搜集反饋并答疑,學生通過學習終端接受學習任務,完成課前學習,為課堂學習做準備。在這里特別需要提醒的是教師務必要加強對課前學習的指導和監督,原因如下:(1)萬事開頭難,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2)課前學習的完成是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前提;(3)課前學習任務簡單易行,不要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課中教師首先要檢測課前學習,其次要通過創設情景、問題或者任務深化和應用學習內容,并為學生提供機會展示和匯報學習成果。教師的核心使命是進行“基于設計的教學”,多樣有效的課堂活動設計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參與課堂活動的關鍵。我們可以將課中環節分解為五步進行:第一步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微視頻的形式檢測課前學習效果,檢測方式最好為小組搶答;第二步按照班級分組情況來分解課文,如本班共有8個學習小組,則將課文分解為4個模塊,通過抽簽的方式會有兩個小組抽到同樣的學習任務,那么這兩個小組就形成了PK組合;第三步,4個PK組合分別完成學習任務的讀、講、譯,PK小組中的一組在講解過程中,另外幾組需進行質疑和提問。任務結束后,其他小組對完成任務的小組進行評價;第四步,教師針對任務完成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匯總和闡述,師生從知識、情感和能力三方面共同總結本次課程的學習成果;第五步,教師組織學生完成組內評價和自我評價,根據課堂觀察形成教師評價。在課中環節教師需要注意的是課上不再重復課前的學習內容,但是課上的第一項任務務必與課前學習有關,做好前后銜接,課堂活動的設計一定要有趣有益,吸引學生參與。為保證教學效果,評價標準要與學習目標高度契合。課后學生需要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作業形式可以是作文、報告等形式,并獲得教師和同學的檢測反饋。我們可以通過上圖展示出本文所提出的優化藝術類專業大學英語課堂的措施和步驟。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學生和教師在課堂學習中成為緊密合作的整體,參與到教學環節的各個方面,彼此之間互動交流成為常態,教師通過各種互聯網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前通過制作微課讓學生了解學習內容,做好參與課堂活動的準備,在課中設計豐富、有趣的情景讓學生參與組內互動、組間較量以及班級交流,這是課中環節的重點。教師們一定不要忽視自己的導師職責,要在聆聽學生的見解時給予適當點評,在學生發生分歧時正確引導,在學生頭腦風暴訓練時開闊視野。課后教師要及時的要求學生完成對教師的評價、對同學的評價以及自己在本次課堂上表現的評價。評價是學生自己認識、自我激勵的過程,對于基礎薄弱的藝術類專業學生來說尤其重要。

三、結語

對于藝術類專業大學生來講,英語學習不僅僅是詞匯語法的學習,更重要的是運用語言進行藝術交流,然而沉默的課堂環境顯然是不利于語言學習的。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將線下與線上教學結合起來,將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充分融合到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發揮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同時肯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如此教師設計課堂教學,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才能水到渠成,大大改善課堂沉默的現象。

參考文獻:

[1]雷洪德.課堂發言的障礙———對本科生課堂沉默現象的訪談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7,(12):81-87.

[2]唐秋艷.地方高校英語豬呢也課堂沉默現象及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1):164-166.

[3]劉娟.“情感+基礎+專業”三維交互模式的構建研究———獨立院校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陜西教育(高教),2017,(4):22-26.

[4]趙瑞.藝術類大學生英語教學關鍵因素分析[J].教育藝術,2017,(4):11.

[5]劉芳.淺談互聯網+時代微課在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鄂州大學學報,2018,(3):61-63.

作者:賈慧敏 單位:河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