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介詞認知語言學研究

時間:2022-06-21 08:27:16

導語:英語介詞認知語言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英語介詞認知語言學研究

[摘要]本文將通過認知語言學的角度來研究介詞,在介詞over的基礎上進行研究。在認知語言學的角度下,解釋介詞的含義,對over的本意進行闡釋,說明介詞over的語義擴展,然后提出語義網絡和特點。在認知語言學的角度下構建了over的空間語義和非空間語義之間的聯系,通過over的意象圖式去解讀over的空間語義。非空間語義是根據over空間方位的意象圖式和隱喻的影響下形成的。除了意象圖式和隱喻的轉換,介詞語義的擴展途徑還有轉喻,本文根據介詞的認知來推測介詞語義的結構特征,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推斷詞匯的意義。

[關鍵詞]over;英語介詞;認知語言學

介詞是人們用來表達空間概念的一種基本詞匯,在介詞的研究方法中通常表現出以下的特征:最大限度地將介詞的各種不同意義列舉出來,并進行分析。從以上這些研究觀點中可以發現,單詞的各個不同含義之間是沒有關聯的,不過隨著研究的不斷發展,在研究介詞多義性方面,國內外的一些研究學者開始通過認知語言學的角度看待問題。根據認知語言學的觀點,介詞的多個不同意義之間有著一定的關聯,從中表現了人們在應用語言時對于經濟性原則的傾向,在不同的空間意義中表現出其關聯性,之后經由意象圖式的轉化,使這些內容產生關系,從而衍生出不同的空間語義。非空間語義是基于空間感受的隱喻而產生出來的。

一、介詞over的含義和意象圖式分析

(一)介詞over的含義

在英語字典中,介詞over有著十四種不同的含義,如下:across,crosssth.beontheotherside,downfromaplace,oppositesideofsth.,mostpartofsth.,covering,time,past,morethan,usedtoshowthatsbhascontrolorauthority,direction,use,louderthan.眾多的字典和語法書通常是將covering作為over的主要意思。

(二)意象圖式

意象圖式表現了人們與外界之間的互動,是一種經常出現、具備了一定意義并且較為簡單的動態模式,它主要來源于人們自身的體驗,以及和外界環境的不斷交互,然后把個體感受產生出的基本空間概念與動作進行抽象化處理,展現出不同的含義,表現了較高的體驗性以及圖式性。認知語言學家對意象圖式有著不同的定義。比如,Turner認為意象圖式的產生來自于人們的感受和互動,是在人們的感受中反復出現的框架模式,而約翰遜則認為意象圖式具有體驗的特征,人類通過日常的感受以及和外界的互動從中產生的反復動態模式,它能夠使人們的經驗具備連貫性和結構性。不過在這些觀點之中,有著一定的共通之處:人們通過自身與外界世界物質的接觸和互動產生了意象圖式。人們經由和外界的往返交流,從而在人們的大腦中形成了不同類型的意象圖式。人類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數量,但是缺乏意象圖式,因為其產生是高度概括下的數量經驗。因此,人們要想組織和理解更多的經驗,需要借助一定的意象圖式,個體能夠通過意象圖式來組織自身繁雜的經驗。

二、對介詞over的認知

(一)空間意義

1.靜態在上根據泰勒等學者的研究來看,對over的意象圖式進行了總結,來闡釋over的空間含義。射體、界標以及路徑共同構成了意象圖式,并形成它們不同的相對位置、大小、尺寸等信息,能夠構成over的意象圖式,如下:例1:Thereisapictureoverthefireplace.其中介詞over構成了靜態在上的意象圖式,表示從縱到軸的靜止關系,在例句中,LM作為結構的背景,TR在空間結構中是凸顯部分。TR在LM的上方,二者的關系為相對靜止,TR的路徑為零。2.在上方進行運動例2:Jackdroveoverthebridge.例3:Theswallowsflewlowoverthebarges.例4:Lookatthewaythedragonfliesskimoverthewater.在例句中介詞over為上方運動的水平運動意象圖式,表現從橫向軸的動態關系。而在例句2中,TR在LM的上方,并且沿著LM進行橫向運動,二者存在接觸,TR的路徑大于零,在例句3、4中,TR雖然LM的上方,并且還沿著LM進行橫向運動,但是二者之間并不接觸,TR的路徑也大于零。例5:Atlastwewereoverthecrestofthehill.例6:Thecatjumpedoverthewall.其中介詞over意象圖式的特征為在上方運動的弧形運動。例5、6中,TR進行LM做弧形運動,二者之間有接觸,TR的路徑大于零。例7:Don’tfalloverthewall.在此之中,介詞over意象圖式的特征為在上方運動中的垂直運動。以上所舉例子的相同之處表現在TR都位于LM的上方,并且都在動態的范圍之中。存在差異的在于:一些是水平形式的運動,TR和LM或有接觸,或無接觸;一些進行弧形運動,TR和LM存在接觸;一些事進行垂直運動,它們是沿縱軸的動態關系,TR與LM存在接觸。3.覆蓋關系例8:Keepthisquiltoveryou.例9:Youshouldpaintoverthestain.例10:Heavycloudshungoverourheads.在這些例句中,介詞over的意象圖式為覆蓋關系,TR的路徑在LM之上,并且它覆蓋了每一個點,覆蓋程度相對較比較強,形成了空間層面的覆蓋關系。4.運動關系例11:Thetreeisoverthebridgeriver.例12:Shelivesovertheriver.在這兩個例句中,介詞over所表現的意象圖式為運動重點,TR并不是表現途徑的過程,而是用來表現途徑的終點。這些句子表現的是over路徑意象圖式的部分域,即所關聯的路徑的重點,并不是路徑的完整的活動過程。通俗來將,要想達到TR的最終位置,一定要走完整個路徑。Lakoff認為,一詞多義主要來源于意象圖式中的一些自然關系,促進了多義詞的形成。Taylor認為over最重要的意義是它是垂直的,不互相接觸。上述四種意象圖式中,將over作為中心的圖式使第一種,其余三種意象圖式是建立在靜態居上的圖式之上。所以,與介詞over所有相關的空間意義中,中心意義“在……上方”,而其他空間意義都是在此中心意義的基礎上演變形成的。LM以上TR的靜態狀態是TR沿LM移動,TR或者接觸LM,或者不接觸LM,TR的運動軌跡有三種,分別是橫向、縱向和弧形。在這樣的基礎上,能夠從over中引申出飛越”“墜落”“穿越”等有關含義。將TR的路徑擴展到LM,然后導出“覆蓋”的含義;通過TR路徑的過程,到達路徑的關鍵詞,從而經由路徑轉換的意象圖式,衍生出“在……另一邊”等意義。另外,這些衍生出來的空間和概念,以隱喻的形式使得人們對于抽象概念的基本模式有充分地了解。

(二)非空間隱喻延伸意義

人們借助空間隱喻,可以將所需的抽象概念更好地構建出來,在人們的認知活動中,空間隱喻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在over衍生構建的意象圖式,能夠將TR與LM的關系概念化,衍生原有的空間語義到非空間抽象意義。在中心意義“在……上方”基礎上,延展為數量、大小等方面的超越性。還用來表示支配和統治等意義。1.數值意義例13:Childrenovertwelvemustpaythefullfare.例14:Thefilmlastedoverthreehours.例15:Thecarscostsoverseventhousanddollars.通過在“在……上方”的空間意義基礎上向數值方面的非空間語義延伸,在數量、年齡等語域中,表示“超過”或“以上”等意義。2.支配意義例16:QueenCatherineIIreignedoverRussianEmpireformanyyears.例17:Aterriblewarhangsoverthem.例18:Sheiswatchingoverachild.以“over”的空間意義“在……上方”的基礎上,能夠衍生出“管理”“統治”“支配”等非空間含義。3.生理意義例19:Afearhascomeoverme.例20:Anotherwaveofangersweptoverhim.其表達的空間意義為“覆蓋”,以此衍生出了歷經過某種情感情境或者生理的非空間意義。4.時間意義例21:Shewentoverhernotesinpreparationforthequiz.例22:Wecandiscussthatmatteroverlunch.例23:Thisfruitwillnotkeepoverthewinter.通過自始至終的路徑圖式,延展出時間域中的“在……過程中”非空間語義。5.度過困境例24:We’reovertheworst.例25:You'llgetoveryourdisappointment.通過“運動終點”圖式延展出表現一種時間或者情緒,脫離困境,渡過難關的意義。從這些例句中能夠發現,介詞over的核心意義為空間方面,人們通過意象圖式的隱喻方式,從而把over的意義衍生出不同的意義,到更加廣闊的范圍。人們通過將不同范疇的事物聯系到一起,通過具體的經驗來對另一個抽象領域的經驗進行了解和闡釋,借助空間的概念來表示時間和狀態的概念。通過反復的構建,介詞over就產生了眾多的許多非空間語義,在人們的腦海中構建了多樣性的概念網絡。

結語

認知語言學認為可以在空間概念的基礎上,衍生出各個領域的概念,比如時間、情感等等。因此,在所有概念中,空間概念占據主要的地位,通過進一步分析over含義,來對其含義進行延展,在認知角度下來分析介詞能夠更加深入地分析介詞,使其更容易進行理解。

參考文獻:

[1]王曉燕.認知語言學視角下英語介詞的語義研究及在教學中的應用[D].荊州:長江大學,2014.

[2]張曉光,王尚法.介詞OVER多義性的認知分析研究[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2(6):67-70.

[3]劉云鵬.認知語言學視角下英語介詞OVER的語義研究及在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8(31):84.

[4]王楠.意象圖式理論下高中英語介詞一詞多義教學策略的應用研究———以OVER個案為例[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

作者:王羨杰 單位:南京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