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教學體系論文
時間:2022-08-10 02:37:00
導語:藝術設計教學體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造型藝術類課程在藝術設計教學體系中處于重要的基礎地位。其理由為:造型藝術類課程可以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觀察力;造型藝術類課程可以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造型藝術類課程可以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表現力。
關鍵詞:造型藝術藝術設計教學體系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藝術設計專業對經濟建設的促進作用越來越得到社會認同,與之相對應的是全國各大專院校紛紛設立藝術設計專業。但是,由于辦學條件和辦學觀念的局限等原因,使得一些院校在設置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體系時對造型藝術類課程不夠重視,造成造型藝術類課程無論是種類還是數量都明顯偏少。長此以往,勢必影響其培養的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質量。
從歷史來看,成熟的藝術設計教學體系出現的標志是1919年德國包豪斯學校的設立。包豪斯學校學制為3.5年,開始半年為預科,后三年為專業學習。在為期半年的預科中,包豪斯學校創造性的設置了許多造型藝術類課程,雖然包豪斯僅僅存在14年,但它所創立的設計理論、設計教學體系,特別是其預科教學體系,深深的影響了其后世界各國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體系設置。包豪斯學校畢業生的高設計水平是與其預科式的造型訓練分不開的。于此相對應的是1955年在德國正式成立的烏爾姆設計學校,其第一任校長馬克斯·比爾的辦學方針是繼承發展包豪斯的藝術設計教學體系,提出藝術與技術并重。可第二任校長馬爾多納多卻采取了非常極端的做法,他強調設計就是以技術為基礎,在其藝術設計教學體系中增加大量了數學、工程、邏輯分析等理工科類技術課程,大量刪減了藝術類課程。雖然烏爾姆畢業生在系統設計、工業化設計、人機工程學等方面很成功,但是他們的設計作品過于理性。明顯缺乏人情味,顯得有些冷漠。
目前,我國很多院校的藝術設計教學體系中。對造型藝術類課程在藝術設計教學體系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造型類課程的設置無論是種類還是數量上都明顯偏少。我國著名藝術設計教育家張道一教授曾經指出“繪畫”類課程是藝術設計專業的一種基本功訓練,如果不鍛煉出過硬的“繪畫”本領是無法從事設計工作的。造型藝術類課程在藝術設計教學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造型藝術類課程可以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觀察力
意大利著名設計師阿切利·卡斯特奧里尼曾提出“設計需要觀察”。人眼所看到的世界和人以主觀意識所觀察的事物是有很大區別的。人的視力與生具有,而人的觀察力則需要經過后天培養和訓練。造型藝術類課程就是培養和訓練人觀察力的有效途徑。例如物體三維體積觀察力的培養和訓練,產品設計和環境設計專業的設計對象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體積和一定的形體結構,因而學生在從事設計之前必須具備對物體三維體積的觀察力。人們一般都知道有些人是色盲,卻不知道很多人是“三維體積盲”。所謂三維體積盲是指這部分人眼中的物體是二維的、平面的,他們對三維物體的縱深感或者是下意識的忽略,或者存在感知障礙。此外,大多數人是不具備對復雜物體內部結構的認知力和想象力的。以上現象都是缺乏觀察力造成的。只有經過嚴格而系統的造型藝術訓練的人,才可能具備敏銳的觀察力,進而從事藝術設計工作。在進行嚴格而系統的造型藝術訓練過程中,學生如果要把三維寫生物體表現在畫面或做成雕塑、模型時,他就不能只像非專業人士那樣對物體進行觀察,他必須運用一定的觀察原則、觀察方法和觀察順序,刻意觀察所要再現物體的各個緯度、形體結構。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嚴格而系統的造型藝術訓練,就會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觀察力,使學生把個人主觀體驗與觀察物體之間建立起默契的關系。
第二、造型藝術類課程可以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創造力
三大構成課程在藝術設計教學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已經成為共識。但是,現在卻出現一種用三大構成取代造型藝術類課程的做法,認為造型藝術類課程對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創造力作用不大。由于三大構成課程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模仿性、程式化等特點。因此,三大構成課程很被藝術設計專業師生所接受。然而,三大構成課程也具有明顯的局限性——缺乏整體性、有機性和創造力。三大構成課程各側重設計元素的一部分,將設計作品進行細致分解、分析,從中找出相應的形式法則讓學生進行訓l練,其結果是雖然學生掌握設計手段、設計方法,完成了設計任務,卻使其設計作品缺乏整體性、有機性和創造力,流于形式、匠味十足。
如果能使學生從純粹的形式元素中解脫出來,使他們獲得個體與整體的交流體驗,這是突破妨礙學生創造力的一種方法。學生在進行造型藝術類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培養大局觀、系統性、整體感,可以使學生將設計諸要素統一于某一個設計作品的創作、再現過程中,將點、線、面、色彩、三維空間的綜合,從而培養學生設計出有創造力的作品。
第三、造型藝術類課程可以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表現力
無論多有創造力的設計方案,都需要用一定的方式表達出來。表達效果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受眾對該設計作品的判斷。而以繪畫、雕塑為代表的造型藝術類課程是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表現力最理想的訓練手段。隨著多媒體電腦設計技術的出現、發展和完善,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當前應該將藝術設計教育的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引導學生對新技術的掌握上,以往的造型藝術類課程將來可以被新媒體技術所取代。誠然,多媒體電腦設計技術有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但是再先進的機器也只能代替人類創造思維全過程的某些部分、某些步驟,它卻掩蓋了藝術設計創造的正常程序,破壞了藝術設計創造過程的完整性。如果過分依賴多媒體電腦設計技術,它將可能會取代我們的肢體,降低我們的藝術素養。而造型藝術類課程可以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表現力,培養他們的藝術素養。
綜上所述,面對21世紀新的藝術設計教育形勢,造型藝術類課程在藝術設計教育體系重要的基礎地位是不能削弱的。原清華大學副校長、清華美院院長王明旨教授在接受《美術觀察》關于《21世紀中國美術教育的前途》采訪時,指出藝術設計發展要很大程度借鑒“純藝術”的知識,了解現在藝術發展的新趨向。
- 上一篇:都市水墨與實驗水墨異同論文
- 下一篇:聲樂教學示范與模仿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