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視唱練耳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14 05:13:00
導語:高師視唱練耳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視唱練耳課作為基本樂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很強的技術性和藝術性。這門課學習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地影響學習者的音樂素質修養?!皞鹘y”的視唱練耳教學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高師音樂教育迅速發展的需要。而如何與時代接軌,如何開辟新的教學思路則是1項具有現實意義的課題。
關鍵詞:高師視唱練耳教學實踐因材施教時代適應
從視唱鼻祖中世紀音樂理論家圭多對唱名和記譜的初步理論統1,到今天多媒體在視唱練耳教學運用的不斷探索,視唱練耳經歷了大約1千多年的歷史發展和沉淀。在這漫長的年代中,它沒有像其他學科那樣留下大量傳世的書籍和資料,而是在1步1步堅實緩慢地發展著。它的存在為人們提供了走進音樂殿堂的捷徑,同時也為普及和提高人們的音樂素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作為1門工具學科,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因此,當今的音樂教育已經將視唱練耳列為音樂專業的必修課程,社會也在不同的層面加大了對它的重視程度。但它不是1門可以直接面對舞臺的表演學科,它的深遠意義并不在于朝夕變化的文化潮流。它從產生之日起,就旨在為音樂的傳播提供更方便、統1的條件以建立更通俗易懂的音樂媒介。高師音樂教育,這個培養下1代音樂教育中堅的教育體系,在視教育為未來的時代,是任重道遠的。在高師音樂教育中,視唱練耳教學擔負著更為深遠的責任。在物質文化生活不斷進步的今天,如何讓這門學科與時代相適應,是墨守成規延續舊的教育模式,還是脫胎換骨適應新的社會發展需要,應該是1個值得關注和討論的問題。筆者認為與現代化接軌的高等音樂教育應該懂得與時俱進,而視唱練耳教學更應遵循這個原則,針對現行的高師視唱練耳教學進行根本意義上的改革,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分析視唱練耳教學現狀,總結改革原因
1、社會需求轉變
“古之善學者必先知所止,知所止然后可以漸進”。曾幾何時,進入大學就意味著找到了工作的“鐵飯碗”,而wu數家長和孩子的夢想就是要上1所理想的大學,讓他們覺得今后的日子可以衣食wu憂。但是,從1996年開始的大范圍擴招和社會辦學的不斷完善,上大學已經不是什么十分困難的事情了??荚嚦煽兤狡降膶W生,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找到1個繼續深造的機會。而這時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就由原先的擁有大學本科學歷,變成了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有資格證書、獎勵證書,甚至需接受面試淘汰的選拔了。音樂的高等教育,雖然不像其他學科那樣受到了那么大的沖擊,但是原先單純的只要進入藝術院校就有可能當上大學教師,或者仍可在藝術學校教授自己專業的想法,已經變成了奢望。尤其是高師音樂畢業生,中小學校成了最熱門的地方,甚至1些畢業生選擇了幼兒園作為事業發展的開端。不難看出,擇業門檻的降低反映了人才素質的提高,也就是說,優勝劣汰的原則體現的適者生存在高師畢業生中得到了完全反饋。高師音樂教育已經成為了培養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基地,而社會對全面發展、對具有綜合素質學生的需求取代了原先的專業突出優先錄取的原則。
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學習和了解音樂基礎知識,這就在1定程度上要求高師畢業生要具有扎實的音樂基礎理論知識。視唱練耳課,正是音樂理論基礎知識的綜合課,它涉及了樂理、聲樂、鋼琴、和聲、欣賞等多門學科的內容。而原先高師音樂教育所涉及的視唱練耳課,并不是主要針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單1、枯燥的教學不能適應學生今后所面臨的就業需求,所以,改革在所難免。
2、陳舊的教學體系需要轉變
高師視唱練耳課存在的1些問題致使其教學變成被動、繁瑣的模式。首先,授課對象沒有針對性。大多數高師視唱教學是采用班級授課制,人數基本超過30人,甚至更多。而對于教學對象,基本沒有按照能力水平的高低進行區分,這就使學生出現了程度參差不齊的局面。鑒于先天條件和后天積累對視唱練耳學科所起的作用,學生在高校學習視唱練耳階段基本上不會有突破性的質的飛躍。這就使能力基礎差的學生與條件素質高的學生在課堂反饋上有很大的差異。久而久之,基礎差的學生會覺得相形見絀,對課程產生厭倦的心理。因此,因材施教、分門別類的規劃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
其次,教學模式老化使教學內容得不到及時的更新。盡管多媒體教學已經日新月異,但除了少數院校的視唱練耳課運用外,大多數院校還是采用老的鋼琴、黑板模式,除了聽琴聲,就是隨琴唱,教學的內容也是延續舊的教學套路,沒有更標新立異的實踐改革。厭煩是許多學生深感學習wu趣的導火線。所謂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變革中尋求發展,更新內容,才是學科持續性的根本保證。
最后,缺乏時代感的學習內容。如果說當今樂壇上占主導潮流的是古典音樂的話,那么會有很多年輕人說“不”。大街小巷每天耳聞目染的都是流行音樂,幾乎所有的青少年對流行音樂都有著不小的迷戀。如果我們拋去幾十年前對所謂“靡靡之音”的偏見,用進步的眼光看待流行音樂發展的話,我們就更應該懂得積極利用1項已經普及的音樂成果,在原先的譜例中加入1些青少年已經十分熟悉的流行樂曲,并利用這種熟練,讓他們更好地領略旋律、節奏、和聲之間的關系,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3、配套設施不完善需要改進
首先,缺少課堂輔助媒介。奧爾夫的教學,有各式樂器為輔助;達爾克羅茲的音樂課,有體態律動的自由。我們的課程有什么可以讓學生變被動的接受而成主動的駕馭呢?學生在上課的時候,1直在接受老師的教授,對于錯誤的東西,也是聽從老師建議加以改善。對于1門對個人能力水平要求極高的學科,光靠這些是遠遠不夠的,能否找到1些適應不同專業學生實踐的媒介,以獲得自我改善、自我指導,應該是1項有著現實意義的研究課題。
其次,教學條件相對弱勢。相對于其他學科大量輔助性教學指導教材和各種渠道的同步性教學環境的改進,視唱練耳學科在高師教育中所獲得的待遇是遠遠不能滿足它本身的需求的。我們知道,要想擁有敏感的音樂耳,必須經過幾百萬、幾千萬次標準樂音的錘煉,要有系統的完善的指導方法。而高師音樂教育中恰恰在這個環節上存在明顯的不足。1是用于高師視唱練耳教學的主要樂器——鋼琴,大都沒有接受定時的調律或者由于鋼琴質量的問題會頻繁跑律,以至于學生上課時沒有得到標準的音感概念,造成錯誤的音樂聽覺。2是高師視唱練耳教材大都是“東拼西湊”,沒有適合自己的統1的教材,視唱內容偏多,理論分析偏少,這使得教學在1定程度上產生盲目性,缺少科學性,造成1定程度的知識滯待。3是由于視唱練耳課程形成學科建設經歷的時間較短,許多擔任高師視唱教育的教師并非視唱練耳專業。非專業教師在教授視唱課程時,在課程結構的系統性、課程要求的嚴謹性上會或多或少帶來1些不利影響的。
綜合各方面因素確立改革方法
通過分析高師視唱教學現存的問題,將改革方法預想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首先,高師視唱教學必須有固定、統1教材,使教師有1個基本的理論依據,從而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量體裁衣。教材也應體現出師范專業的特色,將理論部分與實踐環節合理搭配運用。使學生通過學習加強自身綜合能力,為今后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應盡快普及多媒體視唱教學,使教與學充分融合,提高效率。時展所帶來的科技進步最明顯地體現在計算機應用的飛躍上,音樂教育這個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也不可能將這種進步置之度外。計算機在視唱練耳教學的運用中所帶來的方便與快捷已經被許多教育者所推崇,筆者看過中央音樂學院趙易山教授《數字化視唱練耳教學研究》的論文,其中詳盡地闡述了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優越性,而這種優越性正是解決教學模式老化、教學效率偏低的最有效方法。
2、實踐是檢驗和促進教學成果的重要條件
通過參加中小學課程實踐,讓學生體驗相應的教學環境、理清知識結構,從而提前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建立系統的教學構想。許多外國高等教育(如美國、英國)對于入學學生的門檻限定很松,對于完成學業的時間也沒有過多的嚴格規定。也就是說如果你完成了相對的學分,不論什么樣的學生,都可以得到學位證書。這樣,就使許多人在社會實踐以后,重新回到學校,繼續完成學業。而他們對知識學習的針對性和迫切性也是不可比擬的。中國的大學生基本上沒有經歷過社會的鍛煉,便直接進入高等學府,在大學學習的階段,也不能真正體會學以致用的道理,所以很多人都在進入社會工作以后才開始后悔當初沒有牢固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另外,高師大多數實習都被安排在大學4年級,這個時候,學生的課程基本都已經結束,當在實習中遇到了問題想補救的時候,卻有亡羊補牢、為時晚矣之感。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劉沛曾經在他的《音樂教育的實踐與理論研究》中,明確了音樂實踐對于音樂師范生的深刻意義,那么在未形成不良的結果前,就讓他們及早體會學習的目的和含義,讓他們從入學開始就深入到教學的前沿,使有效的時間得到充分的利用,也只有這樣教學效率才會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高。
課堂教學增加試講成分,使學生知識結構的優缺點提前顯露,1方面可以提高學生治學的嚴謹性,另1方面可以使學生及早面對1些問題。教學相長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是針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獲得能力的1種肯定。而學生在扮演教師角色的時候,1樣可以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總結經驗,理清知識結構的整體思路。最重要的是,這些進步,如果在完全自覺的情況下產生,效果也會極大地高于教師照本宣科、學生被動接受的結果。
3、從專業角度分類教學
每個學生的特點各不相同,同1專業的學生大都具有相同的特點,抓住他們的共性,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是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1堂中小學音樂課程需要范唱、鋼琴伴奏、指揮、對學生音準節奏的糾正、基礎知識的教授、作品特點講解等教學內容,不同專業的高師學生針對1堂課便會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而發揮他們的優勢,就是高師視唱練耳教學中應該進行的訓練。鋼琴專業學生有整體優越性,對于他們的教學,應著重綜合能力的培養,對于視唱、和聲進行、曲式分析、即興創作、移調訓練以及音樂風格欣賞要有明顯的側重。西洋樂器專業的學生沒有鋼琴學生過硬的音樂聽覺,但是卻大多有很強的固定音感,因此對于糾正音準是沒有太大的問題,但相對于范唱、鋼琴伴奏卻是他們最大的難題,所以,在視唱教學課堂上,應著重訓練他們正確的發音視唱、自彈自唱,以及簡單和聲進行規律的強化,以適應中小學教學要求。民樂專業學生音高概念大都傾向于首調簡譜,而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規定的恰恰也是首調唱名,相對來說容易融合。除了與西洋樂器學生1樣的弱勢外,對于和聲與曲式也是他們比較尷尬的課題。增加他們的和聲音感,鍛煉他們即興伴奏的能力是在完成基本發音視唱訓練后的重要訓練部分。對于聲樂專業的學生,大多數教師的反映是基本功較差。究其原因,多數聲樂學生學習聲樂的時間較短,音樂的原始積累較少,這1點遠不如器樂學生幾百萬甚至幾千萬次對音高的儲存量。所以,他們對聽音、識譜和視唱有很大的困難,雖然有甜美的音色襯托,卻缺少迅速的音高反應,這也成為教學的最大障礙。對于他們的視唱教學除了最基本的鋼伴、基礎音樂知識的訓練外,應著重方法訓練,讓他們對課堂教學整體結構熟練掌握,面對新課題時知道如何備課、如何提前準備,有的放矢地提高應變能力,這樣,才會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以最佳姿態面對工作需求。
4、規范學分考級制度
建立標準的視唱考級制度,規定各年級所必須取得的等級并賦予相應的學分,明確教學目的,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鋼琴、聲樂大范圍的考級要求,加上社會經濟效益的驅使,學生會自覺不自覺地以之作為平時練習的重點。而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這兩種優勢只能展現教師的基本技能,但不能更好地促進教與學的相長與溝通。目前,在1些音樂院校,已經設立了視唱練耳的考級制度,并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成果。而大多數的師范院校,還沒有涉足此領域的實踐,學生也沒有意識到此學科的重要性,因此在wu形中荒廢了提高音樂技能和音樂基礎能力的寶貴時間。建立系統的考級標準,明確規定各學期學生需要達到的級別要求,嚴格與學分掛鉤是進1步明確教學目的、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利保障。
音樂自古就是人們所崇尚的學科,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也是對音樂的最高評價。今天的音樂已不再是局限于禮樂制度的附屬品,而是存在于人們的生活,并深深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從周代的春官到如今發展完善的音樂專業院校,中國音樂教育走過了漫長的年代。我們常說化民成俗,基于學校;興賢育德,責在師儒。優質的教學、完善的教學體制是培養造就優秀學生的關鍵。所以對于師范類音樂教育,我們必須全身心地投入。而視唱練耳課是音樂的基礎學科,它培養人的基本音樂素質,提高人們認識、解析音樂的能力,要保證這門學科的持續、優質發展,就要用與時俱進的眼光看待和發展這門學科,只有這樣才會在塑造音樂靈魂的教育之路上走得更快更好。
- 上一篇:高師鋼琴即興伴奏訓練方法論文
- 下一篇:鋼琴伴奏教師能力要求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