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光南歌曲創作論文

時間:2022-08-19 11:20:00

導語:施光南歌曲創作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施光南歌曲創作論文

摘要:施光南在歌曲創作中,注重內容取材緊扣時代脈搏,反映時代主旋律,擅長多側面的情感表達;注重創作風格、領域及體裁的多樣性,適合多種演唱風格,涉及不同歌曲領域;注重歌曲的抒情性、民族性和適應性。

關鍵詞:施光南歌曲創作特點

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一生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歌曲,整整影響了兩代人,有些歌曲至今仍久唱不衰,感人至深。他的歌曲究竟魅力何在?為何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呢?人們在普遍研究他的歌曲創作時,僅僅限于幾首歌曲的探討,本文試就其整體創作特點作一概括性論述。

一、施光南歌曲創作內容的取材

1.施光南歌曲創作內容取材的最大特點是緊扣時代脈搏,反映時代主旋律

一首歌曲,只有與時代結合起來,反映時代的呼聲,體現大眾的心聲,才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即使時過境遷,只要回顧歷史,那熟悉的旋律總能把人們帶回熟悉的歲月。這也是他作品生命力、影響力、感染力之所在。具有代表性的是《祝酒歌》,這首歌曲創作于“”結束。歌曲以中國最傳統的喜悅表達方式——祝酒展開,旋律抒情優美,充滿熱情又不失活潑。充分表達了當時民眾鼓足干勁、力奔四化的喜悅之情和對未來美好前程的無比信心!歌曲一經歌唱家李光曦富有激情的演唱,立刻傳遍了大江南北。施光南是從“”中走出來的知識分子,有著對祖國美好明天的無限向往與渴望。深切的體會、激情的涌動使這位作曲家寫出了激勵無數中華兒女斗志昂揚的歌曲!時代的音符總能給時代帶來力量、帶來激情和無以比擬的動力!類似反映時代、與時代息息相關的歌曲還有《在希望的田野上》《高舉亞運會的火炬》《,你在哪里?》。

2.施光南歌曲內容取材的第二個特點是多側面的情感表達

作曲家的情感是豐富的,施光南更是如此。在他創作的歌曲中,歸納起來有如下幾種主要情感表達:一是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此類歌曲主要有《我的祖國媽媽》《把心兒貼著祖國》《多情的土地》《在希望的田野上》《黃土根》《家鄉有棵相思柳》等。作曲家對祖國、對家鄉、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然而,熱愛祖國、熱愛土地、熱愛家鄉,這樣的情感是豐富、廣袤的,同時又是抽象無形的。例如《多情的土地》,作曲家的歌詞選擇飽含深情,具體到翔實的、再熟悉不過的大地、田野、樹木、花草、路徑、洋槐、泥土等等,使情感有了最真實的依托。愛是無形的,表達愛就具體了,作曲家把對祖國的愛滲透到了祖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深情厚意,讓人感懷。二是表達渴望和平友誼、祖國統一的情感。表現和平友誼的歌曲有《潔白的羽毛寄深情》和《當牛皮鼓敲響的時候》,前者真摯地表達了亞洲各國健兒齊聚北京,老友會新友的喜悅之情,后者則熱情委婉地抒發了中緬兩國人民的友誼??释鎳y一的歌曲有《臺灣當歸謠》和《蝴蝶從臺灣島飛來》。前者以平實、舒緩的音調,借當歸喻“當歸”,表現渴望臺灣回歸的心情;后者采用二聲部(人聲與口哨相互模進),更豐富地表現了對祖國統一的渴盼。三是表達母愛的歌曲,如《母親》《我愛媽媽的眼睛》等。四是贊美老師的歌曲,如《忘不了你那一片深情》等。這些歌曲,從不同側面揭示了作曲家豐富的內心世界及對不同情感的不同表達。

二、施光南歌曲創作風格、領域及體裁的多樣性

1.適合多種演唱風格

施光南創作的歌曲涵蓋了美聲、民族、通俗及少數民族風格。美聲風格的作品有《我的祖國媽媽》《把心兒貼著祖國》等,同時還有一首無論從作曲手法還是從演唱技巧來說都堪稱典范之作的花腔女高音歌曲《林中小鳥》。民族風格代表作有《在希望的田野上》。通俗風格的歌曲有《年輕的心》《假日之歌》等。少數民族風格的歌曲有《吐魯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鳳尾竹》等。同當代許多著名的作曲家相比,施光南的歌曲風格更趨多樣化,這也是許多作曲家無法超越的。

2.涉及不同歌曲領域

施光南的歌曲創作不但風格各異,而且涉及領域也非常廣泛。例如他創作的電影《當代人》插曲《年輕的心》,故事片《幽靈》插曲《摘一束玫瑰花送給你》。另外,他還創作了《傷逝》(1981年)和《屈原》(1990)兩部歌劇。這兩部歌劇對我國新時期的民族歌劇走民族化的道路進行了積極探索,在中國歌劇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魯迅先生小說《傷逝》在作曲家手中變成了一部凄婉動人的戀歌。其中《一抹夕陽》《風蕭瑟》《她奪走了我的心》成為許多專業演員、專業院校和師范院校在校師生演唱會的必唱曲目;在兒童歌曲領域有《我愛媽媽的眼睛》,通過兒童的視角表達對媽媽的愛。

3.體裁廣泛

作品體裁包括抒情性歌曲,如《我的祖國媽媽》《多情的土地》等;圓舞曲風格的歌曲《潔白的羽毛寄深情》;頌歌風格《,你在哪里?》;詼諧風格《曬太陽》;進行曲風格《年輕的心》,具體說這首歌應是進行曲與輕音樂節奏混合的方式,歌曲形式新穎、富有新意,體現了上世紀80年代的風格;搖籃曲風格《搖籃曲》。這些不同體裁的歌曲,充分反映了一位作曲家駕馭各種體裁的創作能力。三、歌曲創作特點

1.歌曲的抒情性

縱觀施光南創作的歌曲,抒情性是他最大的特點,也是他最擅長的。這些歌曲通常旋律流暢、優美,節奏徐緩、悠長,長于抒情且較為細膩的強弱變化。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祝酒歌》,全曲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兩段詞,歌曲第一句“美酒啊飄香……歌聲飛”,同度起落,旋律舒展、流暢,字少音多,浸著喜悅之情似是開始娓娓訴說,緊接著“朋友啊……”一個八度上行像人們高舉酒杯,落音在“re”上,感情的閘門進一步打開,“勝利的……幸福淚”,回憶往昔看今朝禁不住熱淚盈眶,“淚”回到主音,完成情感的第一次傾訴。下面是活潑同度反復“來來來來……”三度跳進的音調,表達了人們無比暢快的心情,“舒心……醉”五度的提高,加強了喜悅的程度,落音在屬音上,也預示著這種激動的心情未能抒發盡興,于是第二段重又吟唱。第二部分直接從高八度的主音開始,中間更不失活潑音調、音樂的力度越來越強直至達到高潮。最后全曲結束在主音上,充分表達了億萬民眾對四化建設的熱情,又盡顯了人民對美好前途的無限信心。此類抒情性的歌曲還有《多情的土地》《我的祖國媽媽》等,都飽含著作曲家無限的深情。

2.歌曲的民族性

施光南創作歌曲之所以受到群眾歡迎,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具有內在抒情心理的藝術精神中融入了民族化的音樂語音和舒展節奏,體現了中國人的審美情趣。馬思聰曾說過:“一個作曲家特別是一個中國的作曲家,除了個人的風格特色之外,極其重要的是擁有濃厚的民族特色?!雹偈┕饽蠄猿植恍傅貙γ褡屣L格的追求,創造性地結合西洋作曲技法,探索出一條民族化的創新道路。他曾指出,要吸收和運用民間音樂的養料,在創作中應該追求“神似”而不是“形似”。要大量、深入、認真地學習民間音樂,吸收傳統的精華,化為自己的血肉,把民間音樂的神韻強化在自己的精神里。②《在希望的田野上》就是一首濃郁的民族特征的歌曲,它熔南北音樂為一爐:第一句“我們的家鄉……”首句的五度及隨后的甩腔都有梆子腔的特色,而緊接著“在希望的田野上……”又在主題的基礎上以廣東音樂那淳樸秀麗的風格及加以變化,下面兩句則帶有山東、皖北民歌的樸實、親切,加深了泥土芳香的感覺,“一片冬麥……”打開旋律節奏,豁然開朗。這里八度大跳是典型的北方民歌那種粗獷豪邁的氣質;“一片高粱……”則小巧俏麗,帶有南方地方戲常見的拖腔韻味,就連副歌襯詞“哦咿”“哪咳喲”等,也是分別以苗族民歌、華北、湖北漢族民歌及云南白族“大本曲”等不同地區的民間音樂來嫁接在一起,一二段結尾這種向上翻高八度的結束方式細心聽來,還能找出山東柳琴及安徽“泗洲戲”那種“拉魂腔”的真聲換假聲的唱法。另外,少數民族音樂音型、節奏型,也在他的歌曲里占一定比重。例如《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典型地運用了維吾爾族的民間手鼓節奏型,仿佛給人們帶來一位和著手鼓、邁著輕盈舞步的新疆姑娘,其婀娜多姿的倩影在人們的腦海中纏綿不去,給人們留下了悉心品評的聯想空間。

3.歌曲創作的適應性

施光南歌曲之所以流傳甚廣,除了他本身具有的天賦外,更重要的成功秘訣是:他給具有一定特殊聲音魅力的歌唱家創作適合本人的歌曲,如關牧村。關牧村深沉、渾厚、質樸又富于表現力的嗓音給作曲家以極大的創作靈感,從而創作出一首首適合她演唱的歌曲,如《多情的土地》《吐魯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鳳尾竹》等,這些歌曲經過關牧村的演唱,得到了最完美的藝術體現。因此也可以說,關牧村因為施光南的歌曲而被廣大的觀眾熟知和喜愛,而作曲家的歌曲由她演唱也真正完美地、藝術地得以再現。

注釋:

①汪毓和.論音樂與音樂學[M].廣州:廣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60頁.

②施光南.我怎樣寫歌[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年,第21頁.

參考文獻:

[1]施光南歌曲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年9月,第127-138頁.

[2]汪毓和.論音樂與音樂學[M].廣州:廣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60頁.

[3]施光南.我怎樣寫歌[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年.第21頁.

[4]王志遠.論施光南抒情歌曲創作的民族化與泛民族化風格[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第43頁.

[5]李衛星.人民的知音、時代的歌手——淺析施光南音樂創作的人民性[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天籟),2003年第4期,第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