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內心聽覺指導歌唱論文

時間:2022-08-19 11:37:00

導語:音樂內心聽覺指導歌唱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內心聽覺指導歌唱論文

摘要:在聲樂表演中音樂內心聽覺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從心理學的角度,論述了音樂內心聽覺對于聲樂表演的具體作用,說明了在聲樂表演各個方面運用音樂內心聽覺指導歌唱的方法。

關鍵詞:音樂內心聽覺聲樂表演音樂意象

一、音樂內心聽覺

“音樂內心聽覺”一詞已為音樂界所熟知?!白鳛橐魳仿犛X特有的表現形式,音樂內心聽覺是一種不依賴音響,僅憑記憶表象和思維而準確地構成內心音樂意象的能力?!雹偎侨嗽谝魳坊顒又幸魳芬繇懘碳しe淀在內心之后所進行的聲音造型能力。音樂內心聽覺使音樂意象從記憶或想象中迸發出來,供內心聽賞。

如同畫家作畫前先在頭腦中形成作品的構思和布局、戲劇表演者表演角色前在頭腦中形成角色形象一樣,音樂家們在創作和表演前都要通過音樂內心聽覺進行充分的準備。指揮家面對總譜用內心聽覺去聽和理解音樂,在頭腦中再現出完整的音樂音響,不用樂器演奏似乎也“聽”到了完整音樂,從而充分地掌握音樂作品,樂隊在這樣的指揮家的指揮下常常生氣勃勃;歌唱家在演唱出臺前常靜坐,作內心歌唱,在內心聽覺的提示下引發聲音的想象,以期進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所要演唱樂曲的規定情景中;弦樂演奏家在演奏過程中,會通過內心音準衡量演奏樂器發出的音響高低,聽到某音略有不準就通過迅速微調手指位置來調節音高;作曲家能夠將頭腦中的音樂以樂譜的形式記載下來,貝多芬在耳聾之后盡管無法聆聽音樂音響,仍創作出許多偉大的音樂作品,他就是憑借音樂內心聽覺,以他耳聾前在頭腦中儲存的鮮明穩定的音樂聽覺表象為基礎,在內心中聽到自己譜寫作品的豐富音響,以完成音樂創作。要正確地領會理解音樂、從事音樂藝術實踐,就必須具有敏銳、精確而系統的音樂內心聽覺。

對聲音造型的感受和記憶能力是一般音樂專業人員所必需具備的,而對于從事作曲、演唱等聲樂活動的人,還必須注意音樂內心聽覺的運用。

二、聲樂表演是運用音樂內心聽覺進行有意識創作的過程

“一切聲樂技能與技巧都是靠自己的意識來統治發聲器官,按照意識預定要求進行動作的結果?!雹谌说囊庾R有自覺性和能動性的特征,它不僅能反映客觀現實,而且還能通過人的實踐活動改造客觀現實。意識用于聲樂表演,能夠控制人的呼吸、發聲器官,改進發聲方法,令人唱出優美的旋律?!耙粋€正確的意識和一個堅定的意識能夠正確反映歌唱與發聲的發展變化規律,能夠指導和幫助歌者達到預期的目的?!雹邸爱敻璩咝睦锵氲揭粋€要唱的母音時,他的發聲器官就會下意識地進行自動調節。在形成那個母音時,包括唇、舌也隨著變化?!雹芤魳穬刃穆犛X是聲樂表演中形成正確意識的必要條件,對于演唱者可以起到提高音準能力、加強抗干擾能力、調整發聲方法、保護發生器官等作用。聲樂表演就是運用音樂內心聽覺進行有意識創作的過程。

1.音樂內心聽覺可以幫助建立正確的音樂意象

在聲樂教學中最常用的一句話是“在你歌唱以前先想到那個要發出的聲音”。為了歌唱時能發出優美、動聽的歌聲,在演唱前演唱者首先要建立起歌曲的聲音概念,在內心準確地樹立歌曲的音響形象。也就是在頭腦中有意識地通過音樂內心聽覺建立一個正確的音樂意象,從而按照音樂意象有意識地指揮控制呼吸、發聲器官協調動作,即音樂內心聽覺通過音樂意象對身體各器官發出指令,指導歌唱。

2.音樂內心聽覺可以提高聽辨、唱準樂曲的能力

演唱者如果有良好的音樂內心聽覺,可以構建起正確的內心樂音音高和完善的調式音高體系,為準確地聽辨、唱準樂曲提供前提條件。反之,音樂內心聽覺能力欠缺的演唱者常常會很難聽辨樂音,無法借助內心的音樂意象記憶來區分樂音音高關系,最終導致歌唱的調高偏離,音程混亂?!霸诔璧臅r候,你不能毫無準備地就把字念出來。在發出聲音之前,必須對母音和子音的音質和音量,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雹葸@種“充分的思想準備”,就是演唱者利用音樂內心聽覺,選擇、判斷發出聲音的音高、音質的正確性。良好的音樂內心聽覺能提高演唱者聽辨樂音、唱準樂曲的能力。

3.音樂內心聽覺可以增強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

歌唱環境中外界的樂音聲響的聽覺刺激和噪音聲響的聽覺刺激都會對演唱者的生理、心理產生消極、負面的影響。有經驗的歌唱家在龐大的管弦樂隊、合唱隊的強烈音響覆蓋下聽不到自己的聲音時,仍然能靠內心聽覺指導自己的歌唱。相反,沒經驗的演唱者常常會被音響的壓力所干擾,使聽覺、感覺和發聲狀態失調,感到眩暈、怯場或拼命叫喊。內心聽覺把演唱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歌曲的音樂意象上,不因外界的干擾打亂正常的演唱,使演唱者能夠發揮出平時熟練的演唱技巧,從而避免了演唱者因失去信心而造成失敗。

4.音樂內心聽覺可以幫助調整和改進發聲方法

塑造優美、動聽的歌聲是聲樂表演的基礎。演唱者發聲的聲音概念是否正確,發聲時的生理活動與內心聽覺是否統一,是塑造優美、動聽歌聲的前提和必要條件。聲音概念即聲音觀念,是人們在長期的發聲實踐中逐步形成并確立的一種關于具有觀念性音響特征的內心聽覺。“通過想象所形成的內在聽覺,總是不自覺地預先支配著聲音的吐法。”⑥憑借正確的聲音概念的幫助,調整和改進發聲生理狀態和發聲技能,是聲樂表演獲得成功的重要手段。

5.音樂內心聽覺可以提高練習效率、保養發聲器官

與所有的樂器相比較,人的聲帶是最嬌嫩和最脆弱的。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在美國朱利亞音樂學院講學時曾說,“我們應該經常力求像一位器樂演奏家那樣去演唱,但聲帶不是一種樂器,它會疲勞。因此,為了節省使用聲帶,我們常常不得不在內心去練習。例如,你可以安靜地坐在你的房間里練習三連音。在腦子里一遍一遍地過去,想這些音,但不要多哼它們,最后,你會在你的頭腦中得到它們,沒有過分運用你的嗓音就會知道這些音將在哪兒?!雹呶覈晿方逃疑蛳娼淌谝舱J為:“在練習一首新曲目時,首先要仔細看譜子,在心里唱,哪兒該怎么用嗓兒,哪兒該怎么處理,都要在這時基本解決掉。最后,哪兒心里不托底,放開聲試幾下也就完了。不能像有些人那樣從頭到尾拿‘嗓兒’陪著練?!雹嘣诼晿酚柧毜倪^程中,運用音樂內心聽覺能力練習可以保養發聲器官,節約用嗓,使嗓音保持新鮮,避免聲帶過度疲勞,提高聲樂訓練的練習效率?!盎ㄔ谠O計得很聰明的練習上的每一分鐘都會使嗓音更好,任務也更容易完成。”⑨

三、音樂內心聽覺在聲樂表演中的運用方法

音樂內心聽覺在聲樂表演中指導著演唱者的練習和演唱。演唱者在練習和演唱時精神高度集中,有意識地、帶思考地傾聽音樂,用耳朵去辨別歌聲的色彩和質量,感受所唱的每一個音、每一樂句和樂段與整首樂曲音響效果的聯系和統一,并且把頭腦中想象的音樂音響效果通過練習和演唱再傳達給聽眾。下面介紹音樂內心聽覺在聲樂表演中指導歌唱的一些具體方式。

1.運用音樂內心聽覺進行歌唱前的準備

拿到一首聲樂作品,演唱者首先要做的準備工作是仔細讀譜。通過讀譜從聲樂作品的整體上去感知譜面上的音樂信息——音符符號形式、表情記號、演唱方法等一切標記。對于譜面記錄的音符的音高、音色、力度、時值等要素精確地辨認,在頭腦中轉化為音樂意象。演唱者要對聲樂作品的整體音響運動有預期的音響效果,在頭腦中逐步地聽到從粗略到精細,從模糊到清晰,從浮動到穩定的聲音,最后形成對這一聲樂作品的系統的、固化的音樂內心聽覺。這是一個反復構思琢磨的過程。只有對作品的音響效果胸有成竹,并在技術上充分準備后,演唱者才能很好地把這首作品的音樂音響通過歌唱付諸實現,外化出來。

另外,在歌唱前的準備過程中,用鋼琴彈奏伴奏部分時,用內心聽覺想象出旋律;反之,在彈奏旋律部分時,用內心聽覺想象伴奏部分。如不用鋼琴彈奏,看譜分析研究作品,就應該頭腦中運用內心聽覺默默進行歌唱。

2.運用音樂內心聽覺在歌唱過程中進行控制和調節

歌唱活動對發聲技巧、技能的要求與人的一般發聲生理習慣不完全一樣,需要人的大腦通過神經系統對身體各呼吸、發聲器官進行有意識的調控,它受各種心理現象的支配和影響,尤其會受到音樂內心聽覺的控制和調節。

為了準確地把握、表現聲樂作品的內容、情緒和風格,演唱者要體會歌唱時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充分調動自己頭腦中的音樂意象,預先在頭腦中設計好歌唱的聲音色彩、力度和響度。歌唱時依據這些構思好的音樂意象詮釋歌曲。如演唱憤怒,用明亮、激動的嗓音;演唱痛苦,用悲戚、黯淡的嗓音。

音樂是在一定的時間中進行的聲響活動,在時間上具有連貫性。在聲樂表演中演唱者應最大限度地追求歌聲的連貫,在演唱時不能停下來想一個音或一段樂句的唱法然后再唱,必須提前一定的時間在頭腦中塑造歌唱的音樂意象。在演唱過程中頭腦永遠不是靜止的,思想總是走在前面,在還沒換氣時思想上已經換了;唱出某一字、某一音前思想上已做好了唱的準備;在歌唱前一樂句的同時,心里已經為后一樂句做好了音樂意象準備。

人們聽自動節奏樂器的演奏往往覺得呆板。同樣,在聲樂表演中,僅僅把旋律按拍子準確地唱出來是不充分的,必須唱得有激情,有活力,能打動人心。為了使歌唱達到一定的活力效果,演唱者在歌唱實踐中要恰當地掌握聲樂作品的正確節奏和速度。內心節奏直接反映在外在的演唱節奏上,這就需要演唱者首先從內心感受到音樂的節奏和速度,也就是說演唱者要在心里能感受到音樂的律動,否則就很難掌握到音樂作品的節奏和速度活力。

3.運用音樂內心聽覺解決聲樂表演中的難點

聲樂表演中的某些難點也可以依靠音樂內心聽覺的指導來解決。例如,在聲樂作品中半音階式的經過樂句是最難唱的。正如《歌唱藝術》中所介紹的,要把半音音階唱得非常準確且有把握,要先在腦子里確定某一音階的第一個音和末一個音,然后把音階分成兩個、三個或四個音符一組的許多組,在頭腦中數拍子,使每組的第一個音和小節的重拍吻合。唱半音音階時,把音階在樂器上彈出聲響,在演唱者的頭腦中留下音響印象,形成所要唱的音樂意象,然后再開口練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結語

總之,“用心去歌唱”。歌唱前演唱者應充分調動音樂內心聽覺,精神集中、排除雜念、專心致志,在頭腦中構思出要歌唱的聲音形象。在發出音響之前,在頭腦中必須對音質有清晰的音樂意象。開始歌唱時要將全部精力、意識、心態、形體貫注到聲樂作品中,融合到音樂表現里,要努力使自己的歌聲與預先構思的歌唱音樂內心聽覺相符。如果預先構思出的歌唱音樂內心聽覺的聲音形象是正確、完美的,歌唱的聲音又能與之相符,那么演唱者就真正獲得了正確、完美的歌聲。這樣才能準確地、創造性地表達音樂作品,撥動聽眾的心弦。

注釋:

①曹理,何工著.音樂學習與音樂教育.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年.第240頁.

②③鄒長海著.聲樂藝術心理學.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年.第15頁.

④⑤⑥薛良著.歌唱的藝術.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年.第88—89頁.

⑦程淑安譯編.卡拉斯在美國朱利亞音樂學院講學集.江蘇文藝出版社,2001年.第15頁.

⑧沈湘著,李晉瑋,李晉瑗整理.沈湘聲樂教學藝術.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年.第86頁.

⑨(美)詹姆斯·弗蘭契斯·庫克編,章枚譯.名歌唱家論歌唱藝術.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年.第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