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題材影片問題論文

時間:2022-08-21 10:57:00

導語:青年題材影片問題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年題材影片問題論文

[摘要]“第六代”導演雖然拍攝了大量青年題材的電影,但這些影片,大都只把青年題材當作一種敘事背景,并沒有深入故事中青年人的內心,去探討他們的特殊情感經歷,說到底,影片只是在表達導演個人意識形態,反映著導演個人對當代社會文化的錯位想象。

[關鍵詞]“第六代”青年題材存在問題

青年題材影片是指,以青年人生活為主要表現對象,力圖反映青年人的生存狀態、精神面貌和思想追求,體現對青年人文關懷的影片。綜觀中國電影發展史,電影人的觀眾意識一向薄弱,對年輕群體更是缺少關注。“在中國的電影史上,從來就沒有一個像日本的“青春片”那樣一個片種,也沒有過韓國那樣的青春片浪潮,自然也沒有青年電影之類的概念。第六代導演雖然拍攝了大量青年題材的電影,但這些影片,大都只把青年題材當作一種敘事背景,并沒有深入故事中青年人的內心,去探討他們的特殊情感經歷,影片只是在表達導演個人意識形態,反映著導演個人對當代社會文化的錯位想象。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1、邊緣化的人物生活、個人化的生活經歷、非常態的生活狀態隔離了普通青年

臺灣著名導演蔡明亮說:“只重視電影的藝術性、實驗性和先鋒性……恐怕難以排除一個動機,那就是迎合國際影展評委會的口味。”自從第五代導演的作品在國際上獲獎而抬高了他們在國內外影壇的身價后,走國際路線成了第六代和新生代導演們提高自己知名度的一條捷徑。他們在互相借鑒和學習中拍出了一系列具有固定獲獎模式的獲獎作品,反映在題材上便是熱衷于特定歷史環境中的人物命運的展示。和邊緣化人物生存狀態的寫照。《青紅》講的是上海姑娘青紅,隨父母到貴州支援三線建設時與當地的一個小伙子戀愛,這遭到一心打算重返上海的父親的反對,女兒反抗最后妥協。這表面上看是一個少女的初戀故事,但導演并沒有把重點放在展現少女戀愛時那種特殊的心理感受上,而是展現她對父親的反抗和向父親的妥協上,說到底它不是像它的海報所宣揚的是一部單純的描述青春的影片,而是在青春題材的外殼下探討特定歷史時期兩代人抗爭的影片,是給父母的獻禮。當年威尼斯電影節上獲歐洲藝術獎的《紅顏》,年輕的母親與她當年的私生子糾纏在一種曖昧的情感里,在亂倫的邊界上鋌而走險是非常態情感的寫照。這些青春題材的影片的受眾往往排斥了普通年輕人而以中青年精英知識分子為主。那些具有明顯商業性的影片題材上也大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桃花燦爛》在一個畸戀的故事中在一種婚外情的漩渦里故作人性的挖掘,愛情的純凈蕩然無存。總之,國內青年題材的影片在內容上邊緣化和非常態性,隔離了普通年輕人難以引起他們的共鳴。

2、晦澀、呆滯的電影語言,故弄玄虛的電影結構,普遍偏低的電影基調突破了青年人的耐性

“我愿意作一個目擊者,和攝影機一起,觀看眼前的一切”自從賈樟柯用近乎原生態的電影語言去展現“小武”的生活并獲多項國際電影節獎項后,這種既具有藝術氣息又可節省資金的拍攝手法成了許多為電影節拍片者的首選。《紅顏》中的鏡頭大多是單向的鏡頭,觀眾始終處于側面窺視的狀態且鏡頭過分冗長,如角色從街的盡頭走來,鏡頭幾乎不做任何調動,這種寡淡、沉悶的電影語言實在是對觀眾耐心的考驗,《青春殺人事件》和今年的《好奇害死貓》在影片的結構上大做文章,《青春愛人事件》在結尾處突然顛覆了整個故事的真實性,暗示著一切恩恩怨怨、愛恨情仇不過是角色的一個意念《好奇害死貓》一個非常簡單的謀殺事件卻被導演拍的支離破碎,觀眾不得不在已打破時間順序的段落中重新理順故事的脈絡。影片中巧設懸念可以引發觀眾的好奇心調動他們的情緒,但一部影片懸念過多或設的不巧,觀眾就會在這種毫無意義的智力游戲中喪失了耐性。綜觀這些影片,還沒有放下過多的包袱特別是“藝術”的包袱,故事盡量游走在現實和藝術之間的地帶,基本影調都是壓抑的沉悶的,仿佛我們都是非正常人陷入畸型的感情漩渦中不能自拔,怪不得我們的年輕人都紛紛到韓劇中去尋找沒有純真浪漫的愛情和正常的人生了。3、結束語

當今青年題材的影片存在的問題很多,但仍不乏有較好的作品出現。第六代回歸體制后拍的反映年輕人愛情生活的《愛情麻辣燙》,繼《陽光燦爛的日子》后又一部張揚青春的殘酷和無奈的力作《十七歲的單車》,備受年輕人喜歡的《獨自等待》等。雖然這些作品都還存在不同問題,《愛情麻辣燙》中集錦式結構缺乏整體沖擊力,《獨自等待》中還是那幫“京油子”的故事,還沒跳王朔式的語言風格和游戲人生、游戲愛情的生活態度,而略顯虛偽和做作。但這至少說明有人在關注年輕人,在努力拍符合年輕人口味的電影。伍仕賢在談到《獨自等待》的構想時說,他坐在電影院里發現適合年輕人看的電影太少了,才決定為年輕人拍一部電影的,雖然影片因為種種原因(《獨》04年已拍攝完畢,擱置05年9月才有機會上映,已錯過了暑假檔的黃金段位)沒能獲得票房的成功,但它在大學生電影節上所受到的熱烈歡迎,讓我們對青春題材電影的未來充滿希望。特別是一群出生于七十年代后的青年導演們開始思索青年題材電影問題,莊宇新:“中國電影現在最缺類型片,徹頭徹尾的商業片路線。”張林子:“最近有一部新片叫《第601個電話》,我覺得這是典型的中年人拿自己對年輕人的看法拍年輕人,如果這個機會給我們的話,我相信我們在座的青年導演都有信心拍得起碼比那個更好。”這讓我們對未來的電影人充滿信心。就讓我們用周杰倫在領取07年的亞洲最佳藝人獎時的發言結束本文:“讓所有的藝人團結起來,使我們的年輕人不再哈韓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