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隱性教育作用論文
時間:2022-08-24 11:22:00
導語:音樂教育隱性教育作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隱性教育是指運用寓教于樂、寓教于文等多種手段,使個體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的一種認知方式。音樂教育具有間接性、滲透性、隱蔽性與有效性等隱性教育的特點;同時具有感悟性、無意識性與深刻性等隱性教育的特質。因此,二者在本質上具有共性。文章從兩個方面闡述的屬隱性教育的音樂教育的特點,并強調音樂教育是隱性教育多種形式中的一種最重要的教育。
關鍵詞:音樂教育隱性教育
隱性教育是指運用多種喜聞樂見的手段,寓教于樂、寓教于文、寓教于游等,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1968年,美國教育社會學家菲利普·W·杰克遜在著作《班級生活》中首次提出隱性課程(hiddencurriculum),并很快得到教育界的認可[1]。從此,國內外一些教育理論家逐漸注意到這樣一種情況,有意識、有計劃的課堂教學有時會產生出乎意料的“無意識的學習結果”,而這種無意識的學習結果往往與學校的制度特征、集體生活、學習氣氛等密切相關,對課程教學有著重要作用。于是,教育家為把其與課堂教學中的顯性課程、正式課程相區別,把其喻為隱性課程、非正式課程、無形課程、潛在課程等。隨著隱性課程理論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隱性課程中獲得的價值、態度、規范、動機不僅隱含在學校的“非正式文化的傳遞”之中[2],同時也存在于學校之外的家庭、社會環境的影響之中,于是隱性教育作為隱性課程的一個概念出現了。隱性教育正是給受教育者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輔助受教育者自生自長,受教育者并不感到有外力強加,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音樂教育則在眾多的隱性教育中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一,音樂教育具有潛行的特點
音樂教育不是說教(除了基本的技巧教導),這是音樂教育天生的氣質,它的至美潛藏在萬事萬物之中,它通過課程設置、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施受教雙方,有目的、有意識地對只是實行傳與受之外的媒介和方式,對受教育者實施的教育。首先,音樂對生理、心理起著重要的作用。
音樂對生理的作用:分為物理性影響和神經生理作用。音樂引起人體的生理變化,大部分是由神經傳導途徑來實現的。音樂以其優美的悅耳之聲產生松弛、安慰和鎮靜作用,令人心曠神怡。音樂可促進在腦右半球的活化,那些悅耳動聽、符合人體生理節律、能調節神經細胞的興奮性,從而促進某些神經逆質的分泌轉化,起到調整恢復體內的平衡狀態的作用。在我國對音樂的生理的神經奇功效的認識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其時主要以音樂作為養生、怡情的手段,并逐漸發展為以音樂作為診病、治病的一種手段。比如,最早見于《內經》《靈樞·五音五味》篇中詳細地記載了宮、商、角、徵、羽五種不同的音階調治疾病的內容。宋代歐陽修曾說:“吾嘗有憂郁這疾,而因居不能治也。受宮音數引,久而樂之,不知疾在體也?!苯鹪獣r期,四大名醫之一的張子和,善用音樂治病,如:“以針下之時便雜舞,忽笛鼓應之,以治人之憂而心痛者。”至明代,對音樂治病的機理研究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張景岳在《類經附翼》中對音樂治病轉篇《律原》,提出音樂“可以通天地而合神明”。清代醫書《醫宗金鑒》,更進一步深入地將如何發五音、五音的特點與治病的機理作了詳細的描述[3],由此可見,音樂對生理的作用是不可否認的。
音樂對心理的作用:人們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不僅是一個生理過程,也是心理過程?!稑酚洝吩鴮懙剑骸皹氛咭糁缮?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音樂對心理的影響主要是經過對情緒的影響而實現的。簡言之就是音樂可直接引起人的情緒的變化。因此,情感性條件是實施它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中國《唱論》中要求“情、聲、形、味”,“情”居首位,可見“情”的重要性?!八囆g如果沒有震撼人們心靈的力量,引起人們情感深處共鳴的內在感染力,它也就沒有生命了?!保ń玻┮魳匪囆g是情感的藝術,它具有最高的感人效力,它能使人產生喜、怒、哀、樂、憂、思、悲、恐的情緒變化,又能使人瞬間心曠神怡、情緒優越;音樂具有最直接、迅速、深刻地影響人的內心世界的特征。荀子在《樂論》中談到:“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柏拉圖則認為“節奏與樂調有最強烈的力量浸入心靈的深處”。「4」
第二,音樂教育是隱性教育中最有力的武器
中國的西周就有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的教育,其中樂教就是藝術教育??鬃雍苤匾曀囆g教育,提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暗含了一切教育起于藝術,止于藝術,藝術教育中的音樂教育更是以聲音為媒介,以直觀感覺為手段,以感心動情為目的教育活動。音樂對人們優良品德素質的形成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它以美好的聲音形態濃縮而成的生動可感的音樂形象,使人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美妙意境中,滲透到人的潛意識層,逐漸沉淀由直覺轉化理性,潛移默化孕育出高雅審美情趣和敏銳鑒別力。具有了這種情趣和能力,就能自覺地審視自己的心靈,規范自己的行為,按照美的規律塑造自己,使自己漸入到一種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最終使自己的人格升華。這就是音樂教育所能產生的其他教育方式所不及的一種自覺的道德內化效應。它可以由“教”到“不教”,充分喚起主體意識的情感做自我運動而完成人的理智的選擇,音樂教育獨特的價值所在,具有“以美傳善”的功效。音樂對大學生高雅審美情感的培養能收到“春風化雨”般的良好效果,音樂與情感水乳交融,在諸種藝術形式中,音樂是最具濃重感情色彩和鮮明意向的藝術形式,它能直接而迅速地誘發人的內在情感。
列寧曾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币魳访栏惺且环N高級情感,它的內涵十分豐富而具體:愛祖國、愛人民、愛黨、愛自己、愛他人……所以音樂教育是“以美育情”的最佳方式。音樂對培養人們樹立起崇高理想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和生動豐富的直觀形象感染力,因而可以直接喚起人們在實踐活動中創造熱情,激勵和吸引人們為美好的理想而奮斗。一部音樂文明史,就是一部充分顯示人的審美理想的巨大能動作用和偉大創造力量的宏偉畫卷?!恶R賽曲》把巴黎人民的斗爭意志凝聚成攻無不克的力量,推翻了專制的路易十六王朝?!秶H歌》把全世界無產者匯集起來,使共產主義初級形態——社會主義變成現實。《義勇軍進行曲》不僅捍衛了中華民族的神圣尊嚴,而且成為激勵中華兒女奔向美好未來的強大動力。因此,通過音樂感性直觀的情感體驗的教育方式,易于激起人們追求美、創造美的熱情,對培養樹立崇高理想大有裨益[5]。在學校,音樂還是培養學生豐富想象力,發展形象思維和科學創造力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最重要的是音樂能培養學生心理精神上健康成長的品格。學生要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健康,就必須使人的生理與心理、精神上的健康統一。正如我國古人所說:“心暢則體舒,心肅則敬客?!倍魳方逃且耘囵B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為目標的。優美的旋律、均勻有力的律動、充滿生機的節奏、豐滿的和聲織體、絢麗多彩的音色等,無一不洋溢著生命的活力。綜上所述,音樂教育是隱性教育中最有力的武器。
音樂教育與隱性教育有著默契的天性。它們共同的氣質是表現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和靈活性方面典型的穩定的心理特征。音樂教育具有隱性教育的一切特點:間接性、滲透性、隱蔽性、有效性。它作為一種音樂文化,在育人功能上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具有導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勵作用、融合作用。因此,音樂教育是隱性教育多種形式中的一種最重要的教育。
參考文獻:
[1]朱耀華趙華明著《淺議德育中的隱性教育》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第23卷第2期第4頁
[2]沈嘉祺著《論隱性教育》[J].載《教育探索》2002年第1期第54頁
[3]洪文學等著《一個值得注意的研究領域——音樂療法》載《北京生物醫學工程》第23卷第3期第221頁
[4]趙薇著《談音樂治療》載《哈爾濱學院學報》2001年6月第22卷第3期第49頁
[5]羅均梅著《論音樂與素質教育》載《攀枝花學院學報》第20卷第6期第59頁
- 上一篇:組織部部長述職述廉
- 下一篇:我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