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學習中聽覺重要性論文

時間:2022-08-24 12:04:00

導語:鋼琴學習中聽覺重要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鋼琴學習中聽覺重要性論文

摘要:本文從外部聽覺和內心聽覺兩方面入手,論述了在鋼琴學習中,通過對音高、音值、音量、主調音樂、復調音樂和音質的傾聽以及內心聽覺的三個階段來辨別、改進鋼琴演奏的實際效果,從而說明聽覺在鋼琴學習的整個過程中所起的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外部聽覺內心聽覺主調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鋼琴是通過手的觸鍵而發聲的,但以手觸鍵只是機械性的動作,它不能直接感受音樂,那么,如何能彈出我們需要的音?全靠用聽覺來鑒別,鑒別力越高,要求自己彈奏技術和表現音樂的能力就越高??梢哉f,耳朵的傾聽是鋼琴學習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中介環節,它關系到演奏者對音樂的理解、布局、設計、演奏效果如何改進以及用力、指觸與鋼琴發出的實際音響之間如何協調等問題。因此,聽覺的敏感對學好鋼琴具有決定性意義。

音樂中的聽覺分為外部聽覺和內心聽覺,這兩個方面貫穿在鋼琴學習的始終。

一、外部聽覺驗證是否彈奏了所“設計”的鋼琴音樂

一首鋼琴曲子,用音響的形式呈現出來的僅是譜面音響,我們用耳朵聽到的是外部音響,這就是外部聽覺。

在外部聽覺中,耳朵的任務是辨別所聽到的樂音與譜面是否完全吻合,并不斷以聽到的效果來幫助大腦對手指發出調整的指令。聽覺在這個過程中要辨別五個方面的內容:

1.準確無誤的音高,即音的高低。

2.紋絲不差的音值,即音的長短。

3.恰如其分的音量,即音的強弱。

這三個方面是組成音樂的最基本因素。

4.主調音樂,即以一條旋律為主要樂思,而其他部分通常作為和聲因素處于服從、陪襯、協作的地位,一般情況下,它們的音量都不會超出要突出的那一條旋律。這一方面涉及到橫向的旋律進行和縱向的和聲進行,與前三個方面相比,就更復雜。

(1)從橫向的旋律上來講,首先要將旋律線條理清。在練琴過程中,要注意三點:一是不斷感受旋律的輪廓,即旋律進行中由級進、小跳、大跳組成的上行、下行、拱形、波形;二是感受旋律中的樂句,樂句的劃分很重要,就像說話要斷句,音樂中的語言也需要斷句,這樣才能清晰準確地表達我們所要表達的音樂內容;三是感受旋律感情的刻畫,不同的感情內容需要不同的演奏方法和手段去表現。

(2)從縱向的和聲上來講,在彈奏中必須傾聽和聲的進行、和聲的傾向性、和聲的調性、和聲的色彩、和聲的立體感。

不同時代不同作曲家對和聲的運用是不同的,基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把旋律當作一組和聲的表層來對待,和弦的最高音就是旋律音。在這種情況下,彈奏時特別要傾聽和聲進行中的旋律線條,而不能僅僅強調和弦的縱向對位。另一種就是在20世紀的印象主義作品中,作曲家受當時的文學與繪畫中印象主義和象征主義的影響,將十分獨特的和聲與音樂結合在一起,制造出了音樂色彩的變化,給聽者一種視覺上的感受。

5.復調音樂,即兩個或兩個以上各具相對獨立意義旋律的同時進行,換句話說,也就是由幾條不同的旋律線編織成的一個縱向、立體結構的橫向運動。

在復調音樂中,復調樂曲中同時出現兩個、三個甚至四個聲部的旋律,它們以對位的手法構成多聲部的進行,同時各個聲部又是獨立進行的,在節奏上互不倚靠。這在演奏上是非常困難的,有時需要用一只手彈兩個聲部,有時則需要用兩只手交替來彈一個聲部。演奏這類作品時,聽覺主要針對容易出現的三種傾向發揮其作用:

(1)當彈奏幾個聲部時,尤其是一只手彈兩個聲部時,幾個聲部的旋律容易互相干擾,以致聲部混淆不清。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靠聽覺來對手指控制能力進行調整,從而使各個聲部的旋律線條逐漸清晰。

(2)強調每個聲部中主題的突出,從而忽略其他聲部的對稱,致使聲部之間缺乏平衡。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靠聽覺來對手指的力度進行調整,從而使聲部之間相得益彰。

(3)對各個聲部的進行都強調,從而缺少旋律的層次感,致使主題不鮮明。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靠聽覺來對手指的觸鍵力度以及控制能力進行調整,從而使聲部之間主次交替的層次、力度強弱對比的層次逐漸清晰。

二、內心聽覺能引導我們正確地詮釋鋼琴音樂

當我們看到音符時,不借助鋼琴的聲音也不哼唱,在全然的寂靜中,在內心想象出并“聽見”音符的高度、長度、力度,這就是內心聽覺,它是人對音響的感受和對聲音的想象力。德國音樂家貝多芬,26歲時出現了耳聾跡象后,依然沒有停止創作,寫出了《第三英雄交響曲》《第五命運交響曲》和《第九合唱交響曲》等杰出的作品。其中的原因就是他憑借自己高度發達的內心聽覺,他在創作的時候,內心聽覺使他在頭腦中想象并聽到了作品的音響效果。在實際的鋼琴學習過程中,內心聽覺要求對音質進行鑒別,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1.聲音要通,切忌聲音硬、散、虛。

我們所要求的“通”就是指聲音要通暢、通順、動聽。通的聲音混入的噪音少,振動狀態好,無論強弱,都會共鳴好,傳得遠,延續長。聲音硬多半是由手腕僵硬而造成的。如果弱而又散,則是虛,感覺音浮在琴鍵上。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建立不硬、不散、不虛、集中的聲音聽覺觀念,并在這種聽覺觀念的引導下進行彈奏,同時聚精會神地傾聽所彈音的“品質”,從中感受以便及時改進并彈奏出正確的聲音。

2.雙音與和弦的彈奏。

雙音,指任何兩個音的同時彈奏。和弦,指三個及三個以上不同音按一定規則結合起來,同時發音。二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同時發音,這就要求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在彈下時要整齊如一。我們可先在內心聽覺里憑記憶想象一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同時彈奏出的效果,然后在聽覺的監督下仔細聆聽彈奏的實際效果,將它與內心聽覺的音響效果相比較,再進行改進,直到滿意為止。在彈雙音與和弦連奏時,幾個手指的同時起落也需要聽覺來檢驗。聽覺要仔細地監督,保證前后兩個音之間沒有一絲間斷也沒有一毫重疊。同時由于每一個手指的長短和粗細不一樣,又很容易出現音色、力度不統一的狀況,避免這些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在聽覺的高度專注下,細心控制好樂音彈下的力度與時間。

3.踏板的運用。

俄羅斯鋼琴家魯賓斯坦說過:“踏板是鋼琴的靈魂?!闭_使用踏板,可以使音樂充滿活力、富有生氣。如果使用不當,則會導致旋律模糊、樂句不明、和聲混濁、節奏韻律紊亂等。在踏板的學習中,耳朵起到了關鍵作用。正如有人說“踏板是不能教的,只能靠耳朵”,這句話雖有失偏頗,但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聽覺在踏板學習中的重要作用。踏板以什么速度踩下和抬起,踩下多深,抬起多高,都會因樂曲和彈奏者的不同而有差異。因此,想從老師那里學習到踏板運用的每一細節,或同老師一模一樣地踩踏板,這些都是不可能的。唯一的、永遠的老師,只能是自己的耳朵。要很好地使用踏板,就必須使自己的耳朵能敏銳地覺察到,踩在踏板上的腳或大或小的任何動作所引起的聲音的任何變化。聽覺既要檢驗已經彈出的聲音是否符合要求,又要想象出將要彈奏的預期的音響效果,并指示腳做出相應的動作,以實現它希望的音響效果。

在實際的鋼琴學習過程中,內心聽覺發揮其重要作用,主要是通過三個階段來實現的:

內心聽覺的第一階段,就是要事先“儲存”杰出的音響信息。通過聽音樂會、唱片錄音等,把鋼琴家對作品的具體處理進行研究并牢記他們的聲音,這些最具表現力又最完美無缺的聲音,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聲音追求的目標。

內心聽覺的第二階段,就是通過對這些美好聲音的儲存和研究,想象自己所演奏曲目的音響效果。要在心里首先聽到自己的演奏,然后將自己的演奏與想象中所“聽”到的音響相比較,逐步縮短二者之間的距離。這對提高演奏質量具有決定性作用。

內心聽覺的第三階段,就是想象從未聽到過的聲音,這是鋼琴學習和演奏的最高階段。在鋼琴風格的演變史上,正是因為有一些杰出的富有創造性的演奏大師們敢于想象、敢于嘗試,以常人不可想象的彈奏法,創造出嶄新的音響,從而促進鋼琴藝術的發展。任何新的演奏方法的產生都是由對新的聲音的追求而引發的,只有豐富的想象才能引發對新音色、新聲音的追求。內心聽覺正是基于對聲音的想象,先“聽”到,才能后做到。

簡言之,內心聽覺在鋼琴學習中就是通過“樹立聲音標準”“模仿杰出聲音”“創造新的聲音”來提高演奏水平的。

結語

本文對聽覺訓練在鋼琴學習和練習中的重要性作了分析,通過從外部聽覺到內心聽覺,從聽覺的內容到它的實際過程的分析,得出耳朵的傾聽,確實是鋼琴學習中至關重要的中介環節。音樂通過聲音而實現的全部實際音響效果,只有通過耳朵的傾聽來鑒別、來協調才能彈奏出更美妙的音樂。

參考文獻:

[1]趙曉生著《鋼琴演奏之道》,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

[2]魏廷格著《鋼琴學習指南》,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年4月

[3](蘇聯)涅高茲著《論鋼琴表演藝術》,汪啟璋、吳佩華譯,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年1月

[4]應詩真《鋼琴教學基礎訓練的幾個問題》,原載于《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1年

[5]周廣仁《基礎·能力·修養》,原載于《全國鋼琴主科教學研討會發言稿》,1991年

[6]周銘孫《鋼琴教學要領系列十則》,原載于《音樂周報》,1995年

[7]周銘孫《聲音與技術》,原載于《鋼琴藝術》,1996年

[8]熊道兒《提高聽覺素質是鋼琴教學的重要課題》,原載于《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88年

[9]呂小白《鋼琴教學中的幾個辯證關系探析》,原載于《樂府新聲》,1997年

[10]司徒壁春《鋼琴演奏與心理控制》,原載于《鋼琴藝術》,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