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論民間舞蹈教學的規范性

時間:2022-09-16 09:00:00

導語:獨家原創:論民間舞蹈教學的規范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論民間舞蹈教學的規范性

摘要:中國民間舞蹈學的系統化、科學化、規范化的建設和完善,將對民間舞蹈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民間舞蹈教學規范性的探索,將民間舞蹈動態與民間舞蹈文化的有機結合,民間舞“規范性”教學,強調以“規范性”為切入點,運用民俗文化的學習,將中國民族傳統文化滲透在民間舞蹈教學的每一個細節,賦予民間舞課堂教學活動以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民間舞蹈教學文化內涵規范性

一中國民間舞蹈的特點

追溯文化淵源,分析舞蹈中國民間舞蹈的特點主要表現在積淀古代文化、原始舞蹈遺存、于民族交融中發展,歌、舞、樂三者結合以及使用道具等方面。

1.體現著流傳性

中國民間舞蹈具有獨特的傳承方式,民間舞蹈的參加者即是表演者,在舞蹈進行中互相學習,即興創作。人們在這種特定環境中,一方面感受本民族歌舞的獨特風格,熟悉和運用本民族表達思想與感情的傳統方式;一方面通過參加者的共同提煉,使本民族的民間舞蹈更加完美,更富有生命力,并通過節日、祭祀、聚會等集體活動,使之一輩輩的流傳下來。積淀中國各民族的古代文化,又包含著在傳統基礎上的創新,就成為中國民間舞蹈的一大特點。景頗族的“目腦縱歌”、苗族的“吃枯臟”、彝族“跳宮節”等舞蹈活動,無不如此。

2.蘊藏著文化性

中國民間舞蹈非常講究舞蹈隊形的排列與場面的變化,其中也積累著古代的豐富文化。我國是一個有著56個民族的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都有著豐富多彩、風格各異的民間舞蹈,比如傣族的孔雀舞、維吾爾族的賽乃姆舞蹈等,這些民間舞蹈都是中國古代民族根據他們當時的物質、精神文明創作的,并且通過各種祭祀禮儀,民俗活動在群眾中長期流傳下來,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它們表現著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心理素質和審美習慣,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在當前的民警按舞蹈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使得學生掌握各民間舞蹈的基本形態,更重要的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民族傳統文化的滲透,使它們從“根”上了解民族民間舞蹈的文化內涵。

3.融合著血緣性

中華民族是經過漫長的發展、融合中逐漸形成的,許多民族之間有著深遠的血緣關系,這種血緣關系也表現在文化上。一些民間舞蹈中,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兼收并蓄,或形成新的形式。文化血緣的因素促進了中國民間舞蹈的發展與中國風格的形成。因此,于民族交融中發展,是中國民間舞蹈的又一特點。

二民間舞蹈教學規范性的思考

在民間舞蹈教學中,作為舞蹈教育工作者,應與時俱進,以發展的視覺探索民間舞蹈教學的方法。教學不應僅僅局限在民間舞自己的狹小空間中,而應著眼于民間舞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價值之展現。

1.追溯文化淵源,闡述舞蹈動作內涵

動作內涵,是從舞蹈動作形成之源入手,在理論上使學生知道民間舞蹈某一舞蹈動作的文化內涵,也就是讓學生了解該動作源于何處,為什么形成這種動作造型。讓學生明白其所以然。

中國各民族的民間舞蹈,都不同程度地積淀本民族的民族心理、審美情趣、風俗習慣等文化現象,而且,對于本民族的形成、遷徙居住環境、經濟基礎、社會結構等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

在進行民間舞蹈的教學時候,應該讓學生更深地去體會民間舞蹈的深邃內涵,全方位地了解這一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僅僅是停留在身體的訓練、模仿和肢體語言的表達的層面上,也要從文化的深層次上,進行文化背景的拓展。也就是不僅僅讓學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比如在學習孔雀舞蹈時要求舞者做到:提臀收腹,提頸挺胸,提神豎耳;眼睛警覺活潑,神態充滿自信和驕傲,并同時向學生講解為什么要做到這幾點,怎樣去做到這幾點?這就要分析舞蹈動作的內涵了。這種特點所表現出來的恰恰是鳥類的特性,而且更像鳥類中的孔雀,而孔雀的天性是愛美的,驕傲的,頭部的機械動作,步伐動態的輕巧警覺,以及所具有的柔韌性和彈性等等都是展現了孔雀的性格和優美的姿態。再比如,藏族民間舞蹈由農牧文化與宗教文化融合而成,藏族舞蹈獨特的體態動律特征,重心偏前,身體微前送或90度的前傾,這是漫長的封建農奴制、政教合一的政權形式以及喇嘛教迎合人們精神生活需要的結果。

2、課堂語言的規范化

課堂語言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體現,是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口傳身授”是民間舞的教學方法,“口傳”是指語言講解教學,對學生的思想啟發、動作講解糾正以及組合的編排調度等,主要是通過語言講解教學完成的。

民間舞課堂語言,專業術語所占比重低于芭蕾舞課堂。“白話”是主要的民間舞課堂語言,這和民間舞科形成歷史以及民俗性質有著密切的聯系。“白話”是一感性色彩很濃的生活語言、生動、形象,且通俗易懂,有易于活躍課堂氣氛,發揮學生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但“白話”的語言嚴謹性較差,語匯運用的準確性準度較高,運用得不恰當,容易造成學生的理解偏差,對教學產生不利影響,教師在“白話”語言運用上,應將語言的嚴謹性、準確性放在首位,盡量減少語言誤差。

3.加入現代的元素

現代的民間舞蹈教學當然不僅僅是固執于民間舞蹈的傳統的繼承,對流傳了數千年的舞蹈舞步沒有加以改善,這對創新民間舞蹈教學沒有用處,也不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發展。教師應該以民間舞的原有素材民族性極強的內涵為基礎,博采眾長,以現代意識為編舞者的指導思想,走出一條民族內容洋包裝的發展路子。

比如,現代舞蹈長于表現人的內心情感,舞蹈有較強的激勵性,能夠創作比較抽象,令人產生充分聯想的氛圍。如果民間舞蹈教學能借鑒現代舞蹈之長為自己所用,是一種極好的創新教學方式。加入現代的舞蹈元素,還包括對現代舞蹈的結構方式、服飾、道具的運用、肢體訓練。

4.抓住典型動作示范,提高動作的完美度

“規范性”教學要求捕捉每個民族的典型動作姿態并進行重點示范講解,能達到提升動作表現力的目的。同時要注意營造課堂氣氛,使之符合民族舞蹈的教學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計劃組織嚴謹,教學時間的利用要科學合理;掌握學生心理狀態和學習能力;教學手段、方法、措施的選擇要科學、合理的運用;教師與學生要保持最佳的舞蹈身體教學與學習狀態等。

比如在傣族民間舞風格性組合的傳授中,教師先完整示范一遍所要教授的內容,讓學生對其有一個全面地、連貫性的、完整的形象認識,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好感;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從教師的動作中歸納其風格特點;最后傳授舞蹈。在最后的舞蹈姿態及律動的教授環節中,我們采用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教學方法,將“三道彎”這一典型性的舞蹈體態反復訓練、加工。然后由點到線、再到面的展開教學。這一教學方法,筆者在民間舞教學中多次運用,效果頗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