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觀念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28 03:58:00

導語:色彩觀念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色彩觀念研究論文

1.色彩觀念的創新性

16世紀的威尼斯畫家就開始關注光和色彩,提香、魯本斯等作品中都有色彩的表現,特別是維米爾善于描繪陽光,對色彩表現進行了探索。先前的美術思潮和藝術流派以及英國風景畫的發展給色彩觀念的轉變提供了土壤,莫奈在此基礎上追逐著“光”和“色彩”的變化,突破了傳統繪畫原來以褐色調子為主的基調,在陽光下根據眼睛的觀察和直接感受作畫,表現物體的色彩在光照效果下的微妙變化。莫奈善于從光與色彩的相互關系中發現前人從未發現的某種現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與色彩上,從而找到了最適于表達光與色彩的明度差別變化的形式,他把這種光色明度的差別變化從繪畫的其他因素中抽象出來,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這是先前畫家所沒有找到的切入點,也是莫奈色彩觀念的表現。

2.色彩觀念對情感的抒發

藝術家都給予自己的作品以感情的表達。莫奈作品的感染力不在于扎實的寫實能力,也不在于豐富的故事情節,而是在于色彩觀念的轉變有利于對情感的抒發。色彩藝術語言既要表現色彩敏銳的感覺又要表現色彩的規律性,在此基礎上對色彩進行綜合概括從而完成藝術家情感的抒發。藝術家在繽紛的世界中捕捉有價值和感興趣的事物,富有感情地用獨特的色彩語言描繪生活,在作品中凝聚著自己的心血和感情。《魯昂大教堂》就是莫奈典型的代表作,不同色彩不同情緒的魯昂大教堂體現了莫奈對太陽光譜的迷戀,同時也是這位藝術家特殊情感的表現。在其狂放不羈的筆觸中,人們看到了莫奈在捕捉光的效果,隨著光線的變化而調換畫布進行繪畫創作,形成獨特的色調表現。觀者就從這色調中體驗或感受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和情趣,從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鳴,所以色調在抒發感情方面是重要而有力的繪畫語言。

3.色彩觀念對形體的解構

莫奈對光色的專注遠遠超越物體的形象,他在繪畫中用自然色彩表現瞬間的印象,使得物體在畫布上的表現消失在光色之中,他讓世人重新領悟到光與自然新的結構。其繪畫所散發出的光線、色彩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繪畫中嚴謹構圖和造型的傳統主義。

莫奈一生關心的是正確的層次關系,在《魯昂大教堂》中,我們可以看到莫奈對光和色彩的探索獨具匠心。在光照下教堂的輪廓被沖淡了,隨著光的變化引起色彩的改變,教堂形態也發生了變化。畫家注意捕捉每一瞬間表面色彩與長久不變的形體結構的對比關系。正是因為此,莫奈能夠輕而易舉地表現出他所看見的事物,色彩就成為他在創作中的關鍵點,不是集中表現景物形體,而是關注景物周圍的空間環境、光線、煙霧、氣流所產生的效果。因此,這種藝術觀念一旦成為主導思想,就有可能導致只抓住了細微的變化,反映了微妙的色彩層次,而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對全局的把握。

4.色彩觀念對繪畫語言的表現

莫奈捕捉外光下景物光線變化的色彩瞬間印象,用細碎筆觸的厚涂法將對比色并置,認識到暗部或陰影并非單純黑色的濃淡變化,而是透明的、有冷暖傾向的色塊組成的,并形成微妙的過渡。莫奈淡化了景物的體積感,強化了色彩因素,不再依靠明暗和線條形成空間感,而是依據光反射原理,用色彩的冷暖形成空間,表現鮮明生動的景物。所以說莫奈的景物描繪,打破了“固有色”對物體的限定,詮釋了“條件色”的色彩語言和風格,這是莫奈特殊色彩藝術語言的表現,充分表現出大自然給予物體的靈動之美。

莫奈有著對色彩的敏感,有著對局部色彩細微變化的關注,他就是在這種細微的關注中體會色彩的魅力。其畫作《日出——印象》中霧氣交融的景色,讓人感受到藝術的境界,體會到大自然的奇妙。莫奈不只滿足于能夠畫他所看到的事物,他想要創造一種獨特的效果,他喜歡使人眼花繚亂的東西,他描繪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樹木都洋溢著非同尋常的生命感。他對同一主題反復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寫生描繪,畫出不同的光景與氣氛,用極其熟練和簡練的色彩語言描繪的《睡蓮》,達到了藝術的高峰。

莫奈色彩觀念的轉變給藝術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出現了注重強烈色彩效果的野獸主義;通過色彩和筆觸表現心理的表現主義;純粹以色彩的點、線、面構成畫面的抽象主義,莫奈色彩觀念的轉變在西方現代藝術的發展過程中有著深遠的意義。本文只是從上述四個方面探索莫奈的色彩觀念,通過對色彩的感悟和領會,對莫奈的色彩觀念作一些闡釋,其他方面還有待人們進一步體驗和探討。

內容摘要:印象派畫家莫奈致力于大自然中環境與光線的研究,突破了傳統繪畫“固有色”的表現,采用鮮明的色彩和筆觸直接描繪在陽光下的物象,形成了以“條件色”表現物象的新的色彩觀念。文章通過色彩觀念的創新性、色彩觀念對情感的抒發、色彩觀念對形體的解構、色彩觀念對繪畫語言的表現這四個方面去探索莫奈的色彩觀念。

關鍵詞:色彩觀念創新性繪畫語言

參考文獻:

[1](英)貢布里希著,范景中譯.藝術發展史.天津美術出版社.

[2]孔新苗.中西美術比較.山東畫報出版社,2002.

[3]吳甲豐.印象派的再認識.三聯書店,1980.

[4]邵大箴.傳統美術與現代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5]朱伯雄.世界美術名作鑒賞辭典.浙江文藝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