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歌
時間:2022-03-17 09:38:00
導語:山西民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山西民歌的題材歸納起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1.反映農民苦難生活和對自己悲慘命運不滿和反抗的歌
此類歌曲在山西民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十年九旱的貧瘠山區。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由于自然條件、勞動條件很差,生產力極低。他們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披星戴月,終年辛勤勞動,有的甚至遠離親人去關外謀生。民歌《走西口》就是表現一對新婚夫婦,為生活所迫,丈夫決定到口外去謀生時,妻子依依惜別的動人場景。
2.反映青年男女之間愛情和有關婚姻問題的歌
此類民歌反映了勞動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愿望,表現了他們對封建禮教以及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憤懣和反抗。如左權:《有了心思慢慢來》《苦相思》;河曲:《鍘草刀剜頭不后悔》等。
3.歌唱歷史人物和傳說故事的歌
這些民歌的內容大多是歌唱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或那些在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中引起共鳴的歷史故事。如《三國調》《張生戲鶯鶯》《蘇三起解》等。這些民歌長期以來在民間流傳,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
4.反映人民革命斗爭的歌
此類歌曲在山西民歌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抗日戰爭時期,各根據地人民,用自己編創的大量新民歌,謳歌著自己的斗爭生活。如左權縣的《黃巖洞大勝利》、代縣的《打飛機》、忻縣的《圍困蒲閣寨》、定襄的《痛打飛鷹隊》、武鄉的《關家垴、打得好》等等。
二、山西民歌體裁的分類
山西民歌品種繁多,形式多種多樣。大致可分為五大類體裁:
1.山歌山歌是指那些適于勞動人民在山間田野或崖畔、場院隨時可唱的一種短歌。一般的特征是:(1)形式短小、單純,一般為上下兩句的樂段結構。(2)詞、曲格律均較自由,便于歌唱者抒發自己的感情。(3)歌詞一般都是歌唱者根據自己的勞動或自己的思想感情即興編創的。(4)無須伴奏,無一定調高,隨時隨地張口便唱。山西的山歌有“山曲”“開花調”“卷席片”等,其名稱由于地域的不同而不同。
2.號子號子就是勞動號子,它是人們從事沉重的勞動時,為了統一號令、協同動作和振奮精神而唱的歌。這種勞動號子雖然也有曲調,但主要是強調節奏以便人們在統一的有規則的節奏中進行勞動。因而具有節奏鮮明有力,音調單純流暢,情緒樂觀豪放等特點。
3.小調小調是指那些適于在室內或在室外從事不太沉重的勞作時隨時可以哼唱的小曲。小調在山西民歌中數量最多,分布也最廣,遍及全省各地,不論在農村還是在城鎮均頗為流行。
山西小調的體裁形式是豐富多彩的,有優美秀麗的抒情歌,也有表現日常家庭生活的俚俗小曲,還有詠人述事的敘事歌,熱烈歡快的娛樂性歌曲,以及幽默、風趣的詼諧歌等等。如《繡荷包》《姑嫂挑菜》《秋香哭婆婆》《鬧元宵》《高高山上一骨嘟蒜》《抓跳蚤》等。小調的結構一般比較規整,以二句式、四句式樂段結構為其基本形式,體現著“起、承、轉、合”的規律,而這種樂段結構的變化形態又是多種多樣的。
4.秧歌山西各地的秧歌品種繁多,分布也很廣,其中特點較為鮮明的有:祁太秧歌、沁源秧歌、祁縣過街秧歌、原平鳳秧歌、臨縣傘頭秧歌,其中最為突出、影響最大的是祁太秧歌。山西還有許多“地秧歌”。如“汾陽地秧歌”“曲沃地秧歌”以及其他民間歌舞形式,如晉東南的“花籃燈”“九蓮燈”、晉南的“花鼓”“打花棍”等等。這些民間歌舞形式,都是以舞蹈為主,歌曲伴唱為輔的形式進行演唱。
5.套曲在山西民歌中,還有一些敘事性很強、形式較大的民間聲樂套曲。這些套曲的曲調,大部分也是在明清俗曲或當地小調的基礎上,根據內容的需要,經過加工后發展變化組合而成的,其結構比較嚴密,組合方式也有一定規律。內容多系歌唱歷史人物或歷史傳說故事。
三、山西民歌在藝術風格上的特征
山西的民歌不僅多,而且地方色彩十分鮮明。山西各地的民歌,在藝術風格上是很不相同的。這是由于各自所依附的地理條件和生活習俗以及歷史條件的不同所造成的。如:河曲、保德、偏關一帶的民歌,其藝術特色是音調高亢,音行跳躍性大,因此聽起來有塞上高原的那種特有的遼闊雄渾之感,而且抒情憨直、潑辣、樸素明快之中又洋溢著詼諧、纏綿之美。
左權民歌是自成脈系的,它的格調不同于山西任何地區的民歌。一般說來都顯得比較清新、柔媚。左權民歌有不少“三拍子”情歌,這是其他民歌中所沒有的。
祁縣、太谷民歌,還有壽陽、太原民歌,由于這一帶地理條件優越,交通發達,經濟、文化繁榮,再加上近代社會商賈流行,所以這兒的民歌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較為靈活、自由、富于變化。
晉東南壺關、晉城、陽城、沁水一帶的民歌,調式古板,鄉土習俗氣味較重。
山西民歌有著它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鮮明的地方特色,各地所處的環境、經濟、文化、語言及風格習慣的不同決定了其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像一面鏡子一樣反映著山西人民的生活和歷史。它今后仍將隨著歷史的前進而不斷發展,隨著人民日新月異的新生活而放出更加燦爛的光彩。
參考文獻:
[1]張沛《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山西卷》人民音樂家出版社1990年第1版
[2]吳刨、劉爾升《中國音樂史略》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年12月第2版
[3]周大風《漫談民歌》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年第12期
- 上一篇:開發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整改措施
- 下一篇:幼兒進行視唱練耳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