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對現代版式的影響綜述

時間:2022-05-09 09:19:00

導語:留白對現代版式的影響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留白對現代版式的影響綜述

摘要:在中國古代山水畫卷中,中國邊角山水畫不僅以其輕巧靈秀的繪畫樣式顛覆了長期以來山水畫中大山大水的全景式構圖,在中國山水畫中獨樹一幟,成為中國傳統山水畫中的經典式樣;更以其新鮮奇巧的構圖樣式給現代平面設計師以頗多啟示,為現代版式設計注入了新鮮活力。本文著重從空白空間方面,指出空白空間對版式設計舊有模式的突破和創新。

關鍵詞:邊角山水畫版式設計空白空間

空白空間常常是指有意留下的,引發讀者無限聯想的空間。無論在視覺上還是在心理上都是人類不可或缺的,在人類的視界中,空白空間更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人們對空間習以為常,認為最好是填滿它。通常人們都容易忽略它,除了少數人,他們有意識地利用空間形成對比,創造戲劇性的效果,或提供一個視覺休息的地方。它被用來作擁擠空間的最佳對比物。在藝術創作中,空白空間的巧妙經營更是一種智慧的外現。

一、邊角山水畫的空白經營

與西方的“一元論”相反,中國傳統哲學強調“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百家之談更是相互影響,因而也就有了“陰陽相生”、“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等各家理論,進而出現“知白守黑”的繪畫表現形式。中國畫中的“留白”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哲學理論的產物,不同于西方的“空白”,是“大象無形”的“白”,是白與黑相互依存的辨證關系,是繪畫的一種智慧,是審美的一種需要,更是“超然象外”的一種意境。這種“白”,是“空中見有,以無藏有”,形成了“無相之象”,有著中國獨特的含蓄之美。也讓我們領略了“古人用心,在無筆墨處”。

在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美學理論影響之下,中國繪畫對空白的經營就更為關注。大面積的空白空間,與畫面主體相呼應,形成了絕妙畫境,給觀者無限聯想。邊角山水畫正是以大膽的留白顛覆了舊有的繪畫樣式,形成了自己清新、開闊的獨特風貌。他們將繪畫中留白的技法運用得精湛之至,作品筆墨極其精簡,使留白處充滿了神奇的張力和意境的美感,“黑”與“白”、“虛”與“實”,渾然一體,大斧劈皴的剛正、方硬與空白的虛無相對應,整個畫面統一在一種恬淡的意境之中,使“無畫處皆成妙景”。邊角山水畫中的空白,不僅鮮明的突出了畫面的主體,而且與畫面的落墨之處形成了一種黑白灰韻律,避免了視覺疲勞。

邊角山水畫面及其簡潔,卻簡而不少,白而不空。作品中的空白絕非一般的廢棄空間,而是作品自身的一種表達,也是邊角山水畫造境的一種語言。大面積留白更給欣賞者無限想像的空間,意境幽遠。作品雖寥寥一角,隱隱半邊,也給人以意味深長、境界完整的感覺,越是簡略,藝術趣味和感染力就越強。也正是如此,邊角山水才在翻閱古畫時躍然而出,如墨香中一縷清新之氣,成為“以少勝多”的典范之作。

二、版式設計中的空白空間

“計白當黑”是中國畫的重要繪畫理論。根據視覺物理學原理,實空間占據相應位置后,相對就產生了虛空間,即“陰陽相抱,虛實相生”的“空白空間”,在版面中就是其中的空白部分。源于繪畫的理論基礎,“空白空間”在版式設計中也有著極其積極的意義和特殊的價值。

在視覺設計中,最容易被忽略的要素就是空白空間。而對空白空間的忽視就是大量丑陋、不堪卒讀的設計出現的原因。因此,空白空間如同文字、圖片一樣是一種語言,傳達一種聲音。在版式設計中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要素之一。

1.空白空間是突出主體的需要

在版式設計中所作的任何嘗試和努力無疑都是為了更好的傳達信息,而本著這個原則,我們自然要突出主體,主體也即版面中的重要信息內容。然而“填滿空間不是設計師要做的,運用空間才是設計師該做的”。“重點”總是相對于“非重點”存在的,根本沒有絕對的重點。“黑無白不顯,白無黑不彰”,因此空白的合理運用對于形成版面的虛實關系、突出主體也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如何彰顯主體?一般情況下,人眼處于被動的接受信息,因此我們的設計就要主動制造閱讀興奮,創造良好的閱讀空間,醒目突出的主體內容。巧妙的布白是對版面內容的最好襯托,會提高版面的可讀性和清晰度,形成對主體內容閱讀的一種導引。讓主體內容更加清晰開闊,使讀者一目了然。當空白起到了吸引閱讀的作用時,它便成為所傳達信息的一部分,成為和文字、圖片有著同樣價值的一部分。“沉默,是語言的一種形式,同時也是對話的一部分”。

邊角繪畫中,大面積的空白,讓我們一目了然,第一時間抓住主體的精妙刻繪,進而把握畫家的心靈語言,領悟畫之意境。當然如果空白純粹是為了空白,而不傳達任何信息,則是要不得的。那樣的空白空間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謂的垃圾空間,不僅造成了畫面的不和諧,同時制造了視覺的混亂,是我們設計時必須避免的。邊角繪畫中的空白已然是畫面的一部分,是另一種刻畫語言,空白空間的存在,構成了完整的、主體突出的畫面。如同比起涂滿墨色的畫紙,也許一滴墨更能引起關注。版式設計就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服務主體內容,讓主體更突出,讓人的閱讀變得輕松、舒適。

2.空白節奏是審美心理平衡的需要

在版式設計中,標題、內文、圖片相應的占據了一定位置以后,就相對的有了版面中的“虛空間”或“負空間”。空白空間是視覺傳達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也是現代設計中的重要語言,沒有適當的空白與文字圖形相對應,或者空白空處理不當,都會造成視覺疲勞,甚至會導致人們放棄閱讀。邊角山水的空白正與畫中主體、次主體一起形成了黑白灰的穿插關系,形成了疏密有致的節奏感、韻律感。在視覺中給人一種美的秩序,美的呼吸。抓住觀者視線,并使其獲得愉悅的視覺及心理感受。肯•希伯特說過,“空間是人類所必需的”,空白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它與擁擠、阻塞相對,空白常給人帶來心理上的清爽和曠達。在布滿文字的版面上,空白更是閱讀的需要。“空白空間對于版面設計,猶如肺之于人。它不是由于美學原因,而是由于生理原因存在的。人的視覺是需要空白的,用于間歇、用于思索、用于調整。

恰當的空白使版面清晰明快,與內容相呼應,形成鮮明的節奏、韻律。在接收信息的同時,使閱讀也成為一種輕松有益的休閑,讓人愉悅滿足。如同音樂中的休止符是樂曲中的自然呼吸,平面如康定斯基所言,“它本身是一個活著的生命,是有呼吸的”。版式中的空白不僅構成了版式輕、重、緩、急的節奏變化也滿足了人們審美心理的需要。大片的空白更給人無盡的聯想空間。設計師們應該將空白空間視做一種形狀、看作實物圖像的一部分而不是版面中剩余的無用物,把它們也視為一種合理的設計要素,要有效積極的調動和利用它們,創造開闊、明朗的版式空間。

3.空白分區是形成閱讀導向的需要

空白分區,即利用空白的不同位置、不同形狀、不同面積,使版面內容自然區分,使其如同一道道圍欄,將內容關系密切的部分自然集合,讓人的視線自覺將內容劃分成主次分明的版塊。同時,空白分區也有助于人們在閱讀時選擇自己需要索取的信息,快速瀏覽,節省時間。五色亂目,太花哨的版式常常讓視覺混亂,而在本就信息臃腫的版式內再用不同的紋飾去分區,絕對是愚蠢之舉。當我們的視覺感到超載時,信息傳達就會受到阻礙,甚至失掉信息傳達的意義和作用。邊角山水巧用大面積空白和小面積空白,形成了很好的讀畫導向,使觀者完全按照畫家的引導一一賞讀。而大小的空白和景物刻畫中的謹致與疏松相映襯,巧妙地傳達了畫面的主次秩序。在拋棄型閱讀的今天,形成良好的閱讀導向對于版式設計來說是尤為重要的。而空白是最無聲也是最有力的分區符號。優秀的設計會利用空白的擺布,使版面的字間距、行間距、頁眉、頁腳與圖文統一為一體,制造良好的視覺通道,使閱讀舒適、順暢。空白分區,會簡化版面的設計符號,自動形成閱讀導向,引導讀者的目光根據設計師的設計意圖移動,最終完成閱讀。

參考文獻:

[1]楊振國.中國繪畫.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2001.9.

[2]尹少淳.美術及其教育.湖南美術出版社,2000.9.

[3]阿歷克斯•伍懷特.平面設計原理.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