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思果戈理的幽默藝術

時間:2022-07-04 06:16:00

導語:淺思果戈理的幽默藝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思果戈理的幽默藝術

果戈理是世界文學史上著名的幽默大師。他深諳笑的藝術,從早期作品中輕松愉快的歡笑,到中后期作品中辛辣的嘲笑,他把機智、揶揄、諷刺與幽默結合起來,讓讀者在笑中流淚、在笑中思考,他的幽默有著深刻的社會意義和哲理思考。

十九世紀俄羅斯現實主義文學思潮中名家名作輩出,果戈理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獨樹一幟的幽默風格使他在世界文學史上享譽盛名。果戈理的幽默,不是故意去制造笑料,而是根植于烏克蘭的民族特性,根植于俄羅斯的社會現實,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

一、歡快的圓舞曲

果戈理出生于烏克蘭的一個鄉下小鎮,那里雖地處偏僻,但是景色如畫,民風淳樸,流傳著許多神奇而動人的傳說故事。果戈理把烏克蘭鄉村普通百姓的生活與民間傳說故事結合起來,用多彩的文字把烏克蘭的民風民俗表現得鮮活而生動,這就是他的成名作,小說集《狄康卡近鄉夜話》。在這部小說集中,作者的樂觀精神與烏克蘭的神韻交織在一起,充滿了機智與詼諧,洋溢著活潑的生活情趣和浪漫情調。這個時期果戈理作品中的笑顯得輕松、活潑、愉悅,就像一首歡快的圓舞曲。

《圣誕節前夜》是《狄康卡近鄉夜話》中的一篇代表作。小說描寫了鐵匠瓦庫拉和鄉村美女奧克桑娜之間動人的愛情故事。為了增添閱讀樂趣,作者還設計了魔鬼和妖精這兩個反面角色,為小說平添了更多充滿機智與俏皮的幽默意味,富有生動的諧趣。小說開篇,作者就描繪了一副神奇、浪漫又充滿童趣的圖畫:圣誕節的前夜,皚皚的白雪覆蓋著靜靜的村莊,從一家農舍的煙囪里飛出一個騎著掃帚的妖精,她飛在夜空之中,把一顆一顆的星星藏進她的袖子里。妖精的情人是一個魔鬼,他“躡手躡腳地悄然挨近月亮”,伸手想抓住月亮,“可忽然像被灼了一下似的,把手縮了回去”。但是狡猾的魔鬼不會如此輕易地善罷甘休,“他沖上前去,猛地用雙手緊緊地抓住了月亮,一面撇著嘴吹了吹,一面把月亮從一只手換到另一只手里”,最后“他趕緊把月亮裝進衣袋里藏好,仿佛什么事也沒有干似的,繼續前行”。作者用細致的筆觸把妖精和魔鬼偷星星偷月亮的行動描繪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神話與現實交融,莊重與趣味并存,讓人不由自主地被他的故事深深吸引。

同時,作者還賦予魔鬼以人的特征和人的性格,使他顯得滑稽可笑。魔鬼是一個什么形象呢?果戈理這樣寫道:從前面看,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德國人,一張臉長得細細小小的”,“臉的下端就像我們的豬,長著一張拱嘴。腿也很細……一跳起卡拉喬克舞來,便準會把雙腿折斷。”但是從后面看,他“卻是一個真正的、身穿制服的省城法院的監察官”。這些生動細致的描寫中又暗含著的諷刺,讓人讀來忍俊不禁。盡管魔鬼力量強大,一心想奪走人的靈魂,但是鐵匠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地降伏了魔鬼,還借魔鬼的幫助得到了女皇的御鞋,最后贏得了美人的芳心。這里的幽默充滿了自信和樂觀,是對普通老百姓聰明智慧的贊揚,是對以魔鬼為代表的邪惡勢力的嘲弄,這樣的幽默“使人發出輕快爽朗的笑聲”。

二、思考者的無奈

1835年,果戈理發表了他的第二部小說集《米爾格拉德》。這些作品仍然以烏克蘭為故事發生的背景,展示了地主鄉紳的庸俗和無聊。較《狄康卡近鄉夜話》而言,這里的幽默風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是一個無憂少年演奏的歡快舞曲,而是一位憂心忡忡的思考者時而發出的無奈的笑聲。

《伊凡•伊凡諾維奇和伊凡•尼基福羅維奇吵架的故事》是果戈理這一時期創作中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作品,他的幽默藝術由此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他所特有的諷刺性幽默也從這里開始走向成熟。在這篇小說中,作者描寫了兩個地主的形象,伊凡•伊凡諾維奇和伊凡•尼基福羅維奇。

伊凡•伊凡諾維奇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因為“他非常喜歡吃甜瓜”。且每次吃完之后,還要叫仆人拿來墨水,在包瓜籽的紙上親筆書寫:“此瓜食于某日。”伊凡•伊凡諾維奇還是一個虔誠的教徒,每次祈禱結束,“善良的天性”使他不得不到行乞的人群那兒兜上一圈。他找到一個衣衫襤褸的農婦,細心地詢問她從哪兒來,是否能吃飽飯。當饑餓的老太婆伸出手來希望得到他的施舍時,伊凡•伊凡諾維奇訓斥道:“得了,你走吧”,“你干嘛還站在這兒?我又不打你!”接著,他把這些問題向第二個、第三個再重問一遍,“臨了,就回家去了”。作者通過這些細節描寫,運用出色的反諷手法,把地主伊凡•伊凡諾維奇空虛無聊的精神狀態和道貌岸然、裝模作樣的假善人嘴臉刻畫得形象生動,讓人笑過之后不禁打個寒噤:就是這些人,他們掌握著俄羅斯的命脈,可這是些什么樣的人啊!作者果戈理似乎就站在他的人物背后,無奈地笑著,無奈地搖著頭。

伊凡•伊凡諾維奇與伊凡•尼基福羅維奇的吵架更是把地主階層空虛的精神狀態展現得淋漓盡致。伊凡•伊凡諾維奇與伊凡•尼基福羅維奇是鄰居,盡管兩人脾氣習慣各不相同,但這并不妨礙他們的友誼,兩人是“一對難得的好朋友”,而且就如作者寫到的,他們“都是了不起的人”。因為伊凡•尼基福羅維奇稱伊凡•伊凡諾維奇為“一只地地道道的公鵝”,而伊凡•伊凡諾維奇最不能容忍別人對他官銜和姓氏的不尊重,為此兩人大吵一架,伊凡•尼基福羅維奇還在兩家相鄰的地方蓋起一座鵝棚,兩人的矛盾由此升級,最后鬧到了法庭上,打了整整10年的官司!在小說的最后,作者無奈地感嘆道:“先生們,這世上好沉悶啊!”“沉悶”一詞無疑準確地概括了這一時期作者的思想,他看到了地主階層飽食終日而無所作為空虛無聊的精神狀態,但又苦于找不到解決的途徑和方法。果戈理出生于地主家庭,他對這個階層還是保留著一定的信心和期望,這就與地主階層的消極狀態形成矛盾,所以這一時期果戈理作品中的幽默與諷刺結合起來,充滿了深沉的思考和無奈的嘆息。

三、無情的嘲笑

在寫作了一系列“烏克蘭故事”之后,果戈理又創作了多篇以彼得堡為背景的小說作品,包括《涅瓦大街》、《鼻子》、《外套》、《肖像》等,它們被稱為“彼得堡故事”。在這些作品中,幽默變成了無情的嘲笑,把彼得堡上層社會的墮落腐敗展現得淋漓盡致。

小說《涅瓦大街》是果戈理短篇小說中享譽世界的名篇。作品描寫了生活在彼得堡的兩位青年不同的遭遇。青年畫家皮斯卡廖夫街頭偶遇一位美麗的女郎,被女郎驚人的美貌和優美的風度深深吸引,他覺得那就是他多年以來孜孜以求的美的化身。他懷著崇敬之心悄悄尾隨在女郎之后,卻走進了一個“令人作嘔的淫窟”。這位高貴的“美的化身”一開口說話,所有愚不可及、俗不可耐的蠢話都蹦了出來,嚇得畫家拔腿而跑。最后,這位年輕的畫家把自己反鎖在房間里。一個多星期之后,房門被砸開了,畫家已經用剃須刀割斷了自己的喉嚨。

畫家的朋友,中尉皮羅戈夫看上了一位金發女郎。和皮斯卡廖夫羞澀靦腆的模樣很不一樣,皮羅戈夫很老練,他緊緊跟在金發女郎后面,信心十足地說著:“小寶貝,你可是我的啦!”同時還謹慎地用外套領子將臉遮住,“免得碰上哪一個熟人”。盡管遭到金發女郎與其做皮匠的丈夫的堅決拒絕,皮羅戈夫還是厚著臉皮三番五次地登門拜訪。終于,在一個星期天,皮匠和朋友出去喝酒,皮羅戈夫抓住這個機會對金發女郎大獻殷勤,但不巧的是皮匠回來了。平時膽小甚微的皮匠此時是怒不可遏,加上酒精的刺激,與兩個朋友一起,扯手的扯手,抓腳的抓腳,把皮羅戈夫扔到了街上。皮羅戈夫火冒三丈,他要去找將軍,找總參謀部,找內閣會議,甚至告到皇上那兒也在所不惜!可惜的是,當他在一個咖啡館里吃下兩個小點心之后,事情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轉變。皮羅戈夫逐漸心平氣和了,他放棄了告狀,而是去參加了監察官家里的一個舞會,還跳了瑪祖爾卡舞,“不僅是女舞伴們,就連男舞伴們也都為之傾倒。”

畫家與軍官的遭遇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個正直、純潔、善良,卻含恨離世;一個無恥之極,卑鄙齷齪,卻春風得意,活得瀟灑滋潤。作者借此告訴讀者:彼得堡不是藝術家的天堂,而是像無恥之徒的樂園。在這部小說里,作者的幽默手法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他細致描繪了涅瓦大街上的胡子、領帶,仿佛這些比人本身還重要。作品開頭,作者對涅瓦大街熱情地贊揚:“世上沒有什么比涅瓦大街再好不過的了,……在涅瓦大街上,你遇見的一切,都顯得彬彬有禮……”然而,在作品的結尾,作者卻寫道:“啊!可別相信這條涅瓦大街!……一切都是騙局,一切都是幻影,一切都不是您以為的那樣!”這是酣暢淋漓的無情的嘲笑和諷刺,是果戈理幽默風格真正的成熟。

果戈理的幽默藝術的成熟經歷了這么三個階段,到他寫作喜劇《欽差大臣》和長篇小說《死魂靈》之時,他的幽默與諷刺就成了密不可分的最好拍檔。果戈理的幽默花樣繁多,有時候讓人捧腹大笑,有時候讓人會心一笑,有時候又讓人無奈地搖頭,甚至含淚而笑。他的幽默有著深厚的民間文化和現實生活作為堅實的基礎,尤其是與諷刺相結合之后,幽默的藝術魅力和思想意義都大大加強,一代幽默諷刺大師果戈理由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