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美術欣賞教學研究

時間:2022-07-14 06:29:00

導語:透析美術欣賞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透析美術欣賞教學研究

摘要:美術只是繪畫中的一個籠統概念。新時期的美術教學,特別是欣賞課的教學,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從氛圍、創新、情景、心理等方面做好這項工作,是美術教育工作者很值得探討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美術欣賞教學思考

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美術實踐活動,這是美術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因此,美術教學中應不斷拓展新知,創新教育教學模式,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鼓勵學生在欣賞中發現、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創新。本人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結合美術課教學的優勢,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為學生構建自主學習、探究問題的平臺,為開啟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拓展創新實踐能力架橋鋪路。

1營造氛圍,鼓勵創新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思索問題。如何使學生的問題真正成為課堂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課堂上探究他們自己發現的、有興趣的、有價值的問題,教師的教學策略和技術支持就顯得尤為重要。

以情激趣,喚起學習動機。美術課中的基礎知識部分則比較枯燥、晦澀。作為教師要有意識地營造探究過程中的興趣情景、問題情景,以景激趣,以情啟思。使學生在欣賞中感受中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自然地沉浸其中,陶醉于心。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創造性的發揮和發展需要“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兩個條件。前者是指個體沒有受到任何外界威脅和壓力,始終處于和諧、寬松的氛圍之中;后者是指個體沒有受到限制、自由自在地參與、無拘無束地創造。自由安全是創造的前提,因此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營造一種民主平等、自由寬松、相互信任的課堂氛圍,創設師生共同參與、生生合作探究的情景,有利于學生在一種安全自由、民主平等的氣氛中學習和探究,敢于發現問題,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因為,學生只有在平等的師生關系中,體驗到信任、理解、尊重和寬容,進而產生愉悅的情緒情感,才可能以極大的熱情、無所畏懼的心態投入到創造性的活動中去,敢于說出疑惑、發表見解、提出問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調動想象,催發聯想

想象是人腦對原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過程。聯想是指感知或回憶某一事物,連帶想起其他有關事物的心理過程。想象和聯想是美術欣賞者必然產生的心理現象,是欣賞教學中帶有創造性的心理活動。在欣賞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啟發他們對美術的豐富想象力,引導他們準確地體驗美術情感。

在欣賞美術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把自己體驗到的美術情感、想象到的美術形象或意境,用不同方式表現出來。這種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及藝術表現能力。采用這種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導,而且還要有較充裕的時間。在教學中,既要注意啟發學生的想象、聯想能力,又應注意教師的指導作用。由于知識水平、審美經驗等的限制,他們的聯想和想象往往會與美術的基本情緒和內容有一定的差異,這就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具體做法是:既不允許學生漫無邊際的想象、聯想,也不要求學生按圖索驥地從美術中衍化,而要有分寸地啟發學生,在不脫離美術的前提下,感受美術,展開想象與聯想,最終達到自主地理解美術的目的。

3創設情景,激勵發現

在教學實踐中,許多學生總覺得沒有問題可問,盲目地、被動地接受老師“指揮”,這主要是他們不知道怎樣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因此,教師要“授之以漁”,教給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讓他們會問、能問。我們以競賽的形式來解答問題,學生提出問題時可以指定小組成員以接力賽的方式回答。答對時答方得分,否則問方得分。這一競賽形式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地調動起來,有的同學覺得用語言描述不足以表達自己的理解,還要用樂器演示,以證實自己的結論。正是通過類似的系列活動使學生在對問題的搜尋、發現、探索、解決過程中,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服從者、執行者變成了主動的研究者、探索者、發現者。在這一過程中,發現問題的喜悅感、解決問題的挑戰性、問題解決的成就感相互交融,成為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強大動力。

4抓住心理,實時誘導

學習動機是引起學生學習行為的內趨力,學生正直青春年少,富有理想和追求,學習美術的動機會也是多種多樣的。需要,具有追求探究的傾向,是積極行動的內在動力,是個體積極性的源泉。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常常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需要,如成就性需要、情感性需要、創造性需要等等。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需要,我美術展覽、名人作品欣賞等,利用美術課堂,讓學生一展模仿技藝,再將“原作”與“模仿”進行比較,在比較中找出差距,在模仿中提升自己,以此滿足同學們的成就性需要。我利用美術課堂開展一系列活動,如速寫、剪紙、配插圖等,讓學生各盡所能、人盡其才,給學生構建一個釋放激情、展示才華的平臺。學生樂于求異、求新、求奇,為此,我在課堂上總要留出一定“自由”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畫、去描、去想象。例如欣賞羅中立的《父親》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感受“父親”。這樣,將美術基本知識與學生實際需要結合起來,使課堂變成學生燃燒激情、釋放才智、拓展思維、彰顯個性的探究平臺,既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又培養了他們的創新實踐能力。

實踐證明,在美術課教學中嘗試欣賞活動,用探究式教學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其封存的聯想,開啟學生幽閉的心智。讓學生在欣賞中發現、“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創新,從而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質、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嘗試成功的體驗和樂趣中探究知識、創新思維、拓展能力。同時注重挖掘本民族優秀的美術遺產,探索適合于學生的美術語言和教學方式。因此,在新時期,美術欣賞教學應該更加關注學生個性和內心、關注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從基礎教學上轉變思路,由基礎性教學向創作性教學轉變;促進互動式教學的建立;加深對現當代美術的了解,吸收其優點引入美術教學中,以補充教學中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