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武術文化傳播路徑

時間:2022-01-01 10:57:00

導語:深究武術文化傳播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究武術文化傳播路徑

1武術的文化性與教育

現在許多學者都認為武術是一種文化,認為武術的成熟與發展,是和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的過程,正因為中國傳統文化與武術的融合,才成就了博大精深的武術文化。郭玉成在《武術的屬性:文化性、藝術性、體育性》中指出:“武術是中國文化的全息縮影,中國哲學、醫學、倫理、兵學、文學、繪畫、書法、音樂、舞蹈、戲劇均在武術文化中有所體現。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武術被稱為中國傳瑰更祀牽瓣顆明珠一點也不為過,也正是由于武術的文化價值、文化屬性,武術才成為一種文化。”武術與哲學的結合,促進了武術理論的哲理化;武術與醫學的結合,促進了武術健身理論的發展;武術與倫理的結合,則體現在“武德”社會化;武術與兵學的結合.使武術成為了一種技擊藝術,促進了武術戰術思想的發展;武術與文學的結合,才有了《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名著的誕生。武術與舞蹈、戲劇的結合,才有了京劇中武打動作,以及現代大型的武術表演活動。正因為“武術的文化屬性,武術已經融人了中閏人的生活,成為了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誠如阮紀正先生所說,武術是中國人的存在方式。正因為武術文化性的存在,才使得武術得以發展、流傳。

由于“武術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氛圍中產生、發展,自然地融匯了中國傳統哲學、倫理、美學、醫學、兵法等傳統文化的思想與內容,形成了武術技術與中國傳統文化合二為一的武學體系—武術文化”。所以.武術具有了文化屬性,它作為一個文化載體,也就使之具有了教育價值。中國武術博大精深,內容豐富多彩,其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教育資源。武術的教育功能,古往今來皆有之,只是由于其所處的社會背景不同,武術主要價值取向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武術作為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代表,從二十世紀初就成為了教育國人奮發圖強、振興中華民族的重要手段??墒?,在以西方體育為主導的二十世紀中,武術教育沒有得到很好地完善與發展,武術文化的教育功能沒有得到較好地發揮。今天,我們必須重新認識武術和武術教育功能,必須構建好中國武術教育的新體系,充分發掘武術的教育功能與途徑,使武術教育在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播和民族精神的弘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2武術教育功能

2.1武術教育之武術技術與文化的傳播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教育是通過師者來完成的。武術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它能夠將前人遺留下來的武術技術、武術文化較好地傳承下去。作為教育者的教師、師父、教練、指導員,都起到了傳承武術技術和武術文化的作用。無論是中小學武術教育、高校武術教育、體?;蛭湫?,還是各門派、拳種中的拳術授業,都能有效地將前人遺留下來的武術技術和武術文化方面的東西傳授給下一代。武術技術與文化的傳承,也只有通過武術教育才能得到較好的傳播。如果武術教育不能較好地發揮它的功能.或者說不能較好地發展武術教育,武術的技術與文化就不能有效地傳承下去。不僅要管理好各政府教育機構,還要鼓勵和發展好私立教育,實際上各門派、拳種中的拳術授業都可稱之為私立教育。只是以前沒有重視對各門派、拳種中教育的有效引導,也沒有較好地發展其教育功能,致使有些拳種、拳術理論、文化的流失。

2,2武術教育之修德塑人

“‘武以德立’、‘武以德先’,向來是武林中的優良傳統”。武術之“德”深受中國傳統文化提倡社會和個人道德理想之實現的影響。所以,千百年來“武德”教育著無數的習武者如何去遵循社會規范.并做一個深受社會尊重的人。只有習武之人做到“正心思、習品行;講文明、有禮貌;表里如一、舉止莊重;動則功夫到家,靜則修養有素,行則彬彬有禮”,才會受到社會的尊重。而“真正的武者往往是道德高尚,是極度具有社會責任感,被高度社會化的人”。因此,每遇師傅收徒時,必先考察其品行、道德?!拔丛曃湎攘暤隆币簿统闪松鐣L尚,習武者在習武之前必須使自己的品德行為達到、符合社會的一般道德規范、要求后,才開始習練武藝,并在習練的過程中不斷地去提高和完善自我。王崗先生認為:“中國武術注重身教言傳與練悟的結合,屬于一種實踐性的教化。它通過技藝的感性形象對習武者的情感和意志實施影響。”所以說,武術教育是一種修德塑人過程,是一個培育人們健康體魄和高尚靈魂的過程,它是中國武術的豐碑。

2.3武術教育之弘揚民族精神

2001年,在教育部頒發的《體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武術再一次被列人中小學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2004年,為了深人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武術教育就肩負起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責任。近年來,為了適應時展的需要,針對武術教育長期存在的問題,許多專家、學者呼吁武術教育必須大力改革?!拔湫g教育改革,不僅關系到武術自身的發展,更關系到民族文化的傳承,民族精神的弘揚,也是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需要。

武術是中華民族一項優秀的體育運動。由于武術的悠久歷史.其發展過程中。汲取了許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精髓,武術“附載著以愛國主義為主體的尊師重教、仁愛寬厚、習禮守法、自強不息、尚武崇文的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與靈魂?!蔽湫g教育不能僅停留在物質層面(武術技術)的傳承,而更應該是人的精神層面的文化傳播,因為只有“體現在人的精神層面的文化才是最重要的。”民族精神自古以來就是武術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岳飛之精忠報國,霍元甲之精武門的強國強種、民族自救等,都充分體現了武術是作為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也是教育國人愛因愛民族的重要手段。武術教育就應該培育道德高尚、并極具社會責任感和民族精神的人

2.4武術教育之健體強身

“武術的健身價值,古已有之。只不過在冷兵器時代的古代教育體系中處于從屬其軍事格斗價值的地位。”在冷兵器退出歷史舞臺后,中國武術教育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發生了巨大的轉型,其“轉型標志之一:在價值取向上確立了以健身為主要目的”。一個多世紀以來.武術更多的是作為一項體育運動項目來發展,育體鑲麗目的是為去增進人民健康服務,亦即“在古代武術教斌術固有的健身價值,取代了軍事格斗價值作為武術主要價值地位”。從近現代武術的轉型上看,武術更多的是發揮體育功能,特別是健體強身之功能。

在近代社會中,出現過“土洋體育”之爭,在這場空前的運動中,國人盡巨大之力來發掘武術體育功能,‘.精武會”弘揚的是強國強種;“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新中國體育運動的根本宗旨,武術作為社會和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得到飛速發展,其健身功能在社會上和學校里得到充分體現.通過武術健身的人非常之多。鄧小平說的“太極拳好”,是對武術健身功能的最好評價,也是對武術教育的最好宣傳,它使更多的人加人到武術健身中來。

3實現武術教育傳播武術文化的有效途徑

3.1學校武術教育是實現武術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

3.1.1武術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

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通過教育活動使之有良好的行為規范。武術教育同樣必須從娃娃抓起,使習武之人從小就接受良好的傳統文化、武術文化熏陶,并通過武術教育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播和民族精神的弘揚。

可是.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武術教育都是以西方的體育教育模式進行,偏重于技術和.’體育”形態的中國武術價值,缺乏武術文化和文化精神的教育。而且,大部分學校沒有開設武術課,據調查得知“目前我國中小學武術教學只有22.4%的學校非常重視或重視.大部分學校重視程度一般或不重視.導致70.3%的中小學沒有開設過武術課?!边@么低的開課率已嚴重影響了中小學武術教育的發展。

中小學武術教育已到了必須改革的時候。對于學校武術教育改革方面,許多學者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議。王崗教授認為:中小學武術教育應走2+1模式,即三節休育課中,兩節為普通體育課,一節為武術課的教育模式。這種模式將有利于民族文化在中小學的傳播。邱王相教授在其(中國武術文化散論》中就武術教育改革提出了幾點基本思路:(1)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強調應用。(2)權威性、指導性教材與地方性教材、校本教材相結合。(3)汲取傳統武術營養。(4)遵循“一看就喜歡,一學就上手”的原則。(5)借鑒蹌拳道、空手道的成功經驗。

雖然學者們在理論上對學校武術教育改革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議,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方面還是沒有解決好“教什么、怎么教和誰來教,’的問題。當代的學校武術,已經成為民族文化傳承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我們有責任和義務,以青少年為對象、以中小學武術教育為課題進行深人研究,探索武術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鎮。不僅把武術作為一種強身健體的體育項目.還把武術作為了解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一種可操作性強的身體感悟的手段。中小學武術教育是武術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武術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中小學武術教育開展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武術教育發展的深度與廣度,其意義是重大的,作用是深遠的。

3.1.2體育院校的武術教育肩負著繼承武術文化和弘揚民族精神的歷史使命

武術教育發展的后續力量就是大力培育武術教育人才,各高等體育院校是培養武術教育人才的重要場所。而武術教育的權威人士,幾乎都在各高校中從事武術教育T作。他們在培育一代一代的武術人才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當前體育院校武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有兩個方面,一是體育教育專業中的武術;一是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中的武術。體育教育專業屬師范類,其畢業可以獲得教師資格,學生畢業后可以進人中小學從事武術的教學。民族傳統體育專業雖然屬非師范類專業.但是除了部分學生也能進人學校從事武術教育活動外,還有許多學生畢業后在社會上從事武術教育和武術文化的傳播活動。因此,體育院校的武術教育要培育具有高質量的武術人才,他們不僅能傳授武術,還能很好地傳播武術文化和弘揚民族精神。

3.2利用媒體的教育功能有效地傳播武術文化

媒體是當今人類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手段和工具,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載體,其功能是多方面的,教育功能是其中一個方面。如影視媒體“在教育層面上,主要有寓教于德的教化功能;寓教于美的審美功能;寓教于新的信息功能;寓教于變的調整功能;寓教于樂的娛樂功能”。不僅是影視媒體,圖書、報刊、廣播電視信息等都具有上述教育功能。武術文化的傳播就是要充分利用媒體的教育功能,來傳播武術在有關自強不息、尊師重道、愛國愛民、見義勇為、文明禮貌等精神。通過電影《黃飛鴻》人們懂了“男兒需剛自強”道理;《霍元甲》讓人們知道在民族危難關頭的愛國主義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武術影視明星成龍、李連杰、李小龍等都是青少年心中的偶像。不僅僅是他們武功高強,他們還有著高尚的人品和堅韌不屈的精神。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媒體的作用是巨大的。由于媒體強大的教育功能,在武術的教育化發展的過程中其作用不可或缺。武術利用媒體的教育功能在傳播武術文化和弘揚民族精神方面發揮著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3.3創立武術品牌,能更好地傳播武術文化

中國武術之博大精深,其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教育資源。拳種、門派眾多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據有關部門的統計,淵源有序的拳種就有129種之多。但是,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在西方強勢文化的沖擊下,近年來武術的發展出現瓶頸,競技武術未能進人奧運會大家庭.傳統武術也一直被邊緣化,許多民間武術拳種面臨著消亡的危險,以及武術傳播中文化的弱化等等,武術發展局面不容樂觀。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文化市場、休閑體育的強勁需求,發展文化、建立品牌成為當前社會競爭的重要手段與措施。要搶占市場,就必須建立品牌,并發展其文化。西方體育在中國的發展是如此,就連“貽拳道”、“空手道”等亞洲武技也是如此。

要創立武術品牌,提升武術文化,就必須大力發展武術拳種。因為“拳種是中國武術價值的核心資源。是構成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武術的基礎和保障,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集中展示?!ひ蝗N是代表民族感情氣質、心理素質,民族精神和民族本源文化的活化石”。從中國武術發展的特點來看民間性極強,所謂傳統武術的發展,即各拳種、門派的發展都是依賴民間自發性的,政府的干預性不強。雖然,政府在發掘、保護拳種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拳種、門派自身的發展仍然要依靠其自身和社會的力量,政府在這方面還沒有制度性的發展措施。創立武術品牌,提升武術文化,將是各拳種、門派在其今后發展道路上的重要任務,也是中國武術發展必經之路。而“忽視拳種教育的中閏武術教育只能導致中國武術斷代失傳,只有重視傳統拳種在中國武術教育體系中的地位,中閏武術教育才會更加豐盈飽滿”。

武術文化及品牌的建立,將更加有利于武術文化及傳播,有利于武術教育的開展,它是武術教育化發展的基礎,是武術教育化發展的內容來源,只有創立武術品牌,提升武術文化,武術的教育化發展才能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

4結語

武術在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過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武術文化。武術文化的繼承和傳播,只有通過教育的形式才能使之更好地為人們所接受,武術教育不僅是武術文化的重要傳播途徑,還是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和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通過武術教育不僅可以使受教育者強身健體,還能夠使受教育者成為道德高尚、極具社會責任感和具有民族精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