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遺產保護綜述

時間:2022-04-15 10:53:00

導語:宗教文化遺產保護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宗教文化遺產保護綜述

1調研概況

1.1自然條件和歷史文化調查

1.1.1地理位置五通廟,位于南寧市新陽雅里村永和大橋東側江北大道北面。新陽雅里村隸屬南寧市西鄉塘區新陽街道,成立于1980年,分為上坡、中坡、下坡三部分,村委辦公地點位于北際路13—1號。轄區總人口2691人,其中,常住人口1395人,流動人口1296人。

1.1.2文化意義五通廟位于五通廟渡旁,因渡而生。古時,五通廟渡是南寧邕江邊上一個水上交通的重要渡口,過往的客商從此渡口經過,通往南北做生意;而生活在邕江邊上的水上人家則“靠江吃江”,成為南寧渡江短程貨運、客運和橫渡的主力,他們在邕江兩岸開設了五通廟渡、縣門渡、府門渡、老口渡等近百對渡口,日夜擺渡,服務于兩岸的物流、人流。因此,彼時五通廟渡的繁盛促成了五通廟的香火鼎盛,而五通廟則保佑了水上往來的船只和生薏人家的平安。一個地方的寺廟文化是一個地方文化傳承的重要構成部分。時至今日,五通廟仍香火旺盛,許多老南寧人和經商人士十分信奉,是南寧人節日拜神的重要去處之一,每到農歷初、十五,五通廟的往來香客眾多,場面壯觀頗為壯觀。

1.2構成要素調查

1.2.1管理維護五通廟管理現狀不佳,保存的歷史資料很少。一方面,從五通廟的歷史由來看,五通廟多為民間所建,一直都沒有得到正規廟宇的待遇;另一方面,由于土地歸屬和收益權屬的問題,五通廟現由當地的人(水上船民和雅里村的村民)集資重修,政府并沒有出資進行修建管理,所以廟宇外觀不佳。

1.2.2建筑構成五通廟共有三間平房廟宇和一個后院,坐北朝南臨江,前庭有水泥砌成的香槽,黃色墻上繪有八仙過海、唐僧西天取經和一些純粹抽象的涂鴉,還有一塊讓求子心切的香客抱得光滑可鑒的觀音石,供奉著如來、觀音、管水三界的神、龍母和代表官運和財運一身的關公。

1.2.3周邊環境五通廟位于邕江河灘地,受河道防洪影響,周圍是新陽雅里村村民的菜地,有菜園、魚塘以及香蕉等果樹。

1.2.4文化活動五通廟后院有施粥的粥亭,平時有放生、放河燈等祈福活動。南寧傳統的水路法會、師公戲也會在佛祖、觀音誕辰時在此上演,可謂是最原始的地方性法會場所。

2評估

2.1建筑歷史評估

明朝時候五通廟曾進行擴建,規模達到最大,民國時改作小學,毀于“”期間,重建于20世紀80年代,2000年以后重新修建。

2.2文化價值評估五通廟是一個草根宗教地方性朝拜場所,其性質基本不出宗教信仰或者民間信仰的范圍。就建筑本身而言,其美學價值、歷史考古價值和科學價值乏善可陳。但是作為地方宗教朝拜的遺址,五通廟對本城市居民的文化心理影響十分重要。從日常活r、廣on西st城ru鎮c建tio設n動的規律性和規模可見,其獲得許多城市居民的認可。作為一種地域文化心理的象征性地標,可視為地方居民保持地域性自然或文化系統的精神層面的延續,在保護地方文化心理作用上意義重大。

2.3保存現狀評估

(1)建筑功能需保留,空間形式需作改善。

(2)建筑外部環境較特殊,處于城市防洪線以下,并有菜地、魚塘等原始農田景觀,需在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維護河漫灘的生態狀況。

(3)僅有觀音石可作古物保存。

2.4居民意愿評估

目前由村民自發經營,并不愿意接受政府統一管理

3保護和利用

3.1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在城市發展建設中,領導干部首先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具體到在對待宗教建筑遺產問題上,要采取更加積極的態度和政策,要把宗教建筑當作城市的珍貴歷史財富和重要文脈加以保護,尤其是在確定宗教建筑是否需要保護時,必須慎重。要經過文物部門鑒別,確無保存價值的,才能放棄保護。不能把宗教建筑遺產當作新建筑的障礙來看待,以免具有價值的宗教建筑被毀。

3.2加強對宗教建筑遺產的保護力度為使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宗教建筑真實、完整地流傳下去,將其列為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保護是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尤其是要及時對有保護價值但尚未公布為保護單位的宗教建筑提請有關部門進行評估,在保護方案成熟后,包括在建筑風格保護區的紫線范圍內嚴禁建設任何新的建筑等,報政府審批公布和加以嚴格控制保護,使歷史建筑及其生境能夠得到根本的保護和延續。

3.3制定保護性規劃首先要編制文化保護規劃。一方面,五通廟盡管帶有一定迷信色彩,但可以引導成為積極健康的民俗文化場所。民俗活動的行動主體是村民和市民,需恢復及重新界定五通廟的文化含義,但應與精神文明建設方向協調一致。另一方面,修建廟宇先要經過宗教局批準,然后經過土地管理局頒發土地使用證,經過建設規劃部門批準設計圖。這其中面臨兩大困難:一是由于五通廟的集體土地性質,在行政審批和管理程序上有一定的困難;二是五通廟屬于民間信仰,不是合法的宗教需要。因此,在規劃定位前必須要做好文化規劃,理順現階段的矛盾。其次,在文化定位的前提下,編制實體規劃設計,重點根據規劃定位布局功能空間,并且協調好城市防洪與渡口文化景觀、河道景觀的關系。

3.4多渠道爭取宗教建筑遺產的保護費用要保證宗教建筑的完整及其正常使用,必要的日常保養和維護費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根據我國《文物保護法》的規定,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由使用人負責修繕、保養。這意味著,在一般情況下國家不會對從事宗教活動的宗教建筑和改為行業博物館(建設局使用)的宗教建筑投入保護經費。因此,政府應當想方設法多渠道籌集宗教建筑遺產的保護經費,包括設立專項資金、爭取民間資金和尋求外資支援等。在保護宗教建筑的問題上,如果能引進民間資金和國外援助資金,將使我們對宗教建筑的保護獲得更廣泛、更有力的后援。

3_5加大宣傳力度。動員社會力量參與保護歷史讓我們成了當代民族宗教建筑的保護者,我們有必要創造和形成一種保護南寧城市文化遺產、提高南寧城市文化品位的和諧氛圍,對所有的信仰表示尊重,為藝術家和建設者過去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在加強管理的同時,要嚴格保護和妥善修復具有珍貴美學價值的宗教建筑物,更好地保護和發揮宗教建筑的歷史文物價值,使這些承載城市歷史、鐫刻居民記憶的宗教建筑成為我們這座城市的共同記憶和文化象征,并得到廣泛的認同和保護。4結語宗教建筑遺產是城市的寶貴財富,其在延續城市文脈、提升城市人文內涵、繁榮城市經濟、促進旅游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關注和保護宗教建筑遺產,使其得到好的保護和發揮更大的作用是每一位城市建設者不可推卸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