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聲小提琴演奏

時間:2022-04-16 10:29:00

導語:電聲小提琴演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聲小提琴演奏

音樂教學小提琴是最受大眾歡迎的西洋樂器,被稱為樂器中的“王后”?,F代小提琴的出現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它的音色甜美、鮮明而富有光澤,富于歌唱性,有著極強的表現力。其音域寬廣,既可獨奏又可合奏,在管弦樂隊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

小提琴的演奏技術發展已是比較成熟、完善。如今談起小提琴,大多數人的觀念還是停留在木提琴上,一般人學琴也都使用木提琴。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現代電子音樂與小提琴這一古老的弦樂器結合成為電聲小提琴,誕生僅僅幾十年就因其顛覆傳統的百變造型與帶電子味的獨特音色,被越來越多的時尚年青人所青睞,在公共演出場合中應用廣泛。下文從發聲原理、作品、演奏技術等方面來介紹電聲小提琴。

一、電聲小提琴的物理原理

在弦樂器中,有多種激發弦振動的方式,如用弓摩擦琴弦,用于提琴(大、中、小、低音提琴)、二胡等;敲擊琴弦,用于鋼琴、木琴;彈撥琴弦,用于吉他、三弦等。他們的共同特征是樂器結構是由拉弦和共鳴箱(或共鳴板)2部分組成。我們可以將小提琴分解成拉弦和共鳴箱的部份,來說明電子小提琴的發音原理。小提琴的拉弦系統相當于信號源。

電子小提琴由無共鳴箱的實木琴架、琴弦及提琴配件構成琴體,在琴弦下面裝配有電磁傳感器、電路裝置盒等裝置。當琴弦被牽動發生位移時(琴弦是鐵磁物質),電磁傳感器中即刻產生感生電動勢,電動勢經過前置放大、濾波整形,再經過二次放大,以電信號的形式發送出去。當載有弦振動的電聲信號經接收器接到后,會被送到功率放大器進行功率放大,然后經電聲換能器驅動共鳴箱發出聲音。顯然,通過以上描述,我們可以看到對電聲小提琴而言,其音質的來源是琴弦的振動,與傳統小提琴不同,它們沒有琴箱體的共振帶來的音色。電聲小提琴在不接入電源,不接入音響時的音量只有木提琴的八分之一,因而需要更多的后期電聲效果器設備的支持。

二、電聲小提琴與小提琴電子音樂作品

電聲小提琴作品與小提琴電子音樂作品的關系是從屬關系。到2000年為止,為獨奏小提琴與電子音樂而創作的作品已超過200首之多,作品數量相當可觀。然而,許多小提琴演奏者對此形式的作品所知甚少。

為獨奏小提琴與電子音樂而創作的作品始于20世紀50年代。最早的獨奏小提琴與電子音樂的作品是荷蘭作曲家亨克·巴丁斯(HenkBadings)作于1952年的隨想曲——為小提琴與雙音軌(Capricciol—forVidinandTwoSoundTracks1)。這也是把傳統樂器與電子音樂相結合的最早嘗試之一。最早的小提琴與電腦的作品是1965—68年間由詹姆斯·藍戴所創做的抒情變奏曲(LyricVariationsforViolinandComputer)。20世紀70年代晚期,隨著個人電腦的發展,電腦逐漸成為一種最流行的音樂制作工具。